中学生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03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生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生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的关系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大量研究表明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受本身生理因素与环境因素影响,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障碍,严重影响中学生的生理健康、学习与生活质量。虽然中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致使他们增加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但也发现了有些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状况。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可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逆境与压力时仍可以获得良好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可以作为个体内部的保护性因子促进个体良好行为和态度的形成。抑郁与焦虑是个体的不良情绪体现,而长期不良情绪的存在会负向影响个体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与社会功能。大量研究表明,心理韧性可

2、以显著预测个体的焦虑水平。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与功能性。研究表明,人格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因此,本研究选取人格、焦虑为心理韧性的相关变量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广西南宁两所中学的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850份,有效回收790份,有效回收率为92.49%。其中,男生314人,女生474人,性别缺失2人;留守545人,非留守243人,是否留守信息缺失2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采用邹泓修订,由外倾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与情绪性5维度50题项构成的问卷,5级评分。本研究中

3、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各分量表的系数依次为0.811、0.800、0.851、0.865、0.770。 2.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采用自编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由目标控制、问题解决、自我效能、社会交往与乐观5因素构成,共26题项,5级评分。本研究中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7,各分量表的系数依次为0.770、0.832、0.678、0.762、0.736。验证性因素表明:x2/df=2.134,RMR=0.037, GFI=0.946,AGFI=0.930,NFI=0.927,RFI=0.913,IFI= 0.960,TLI= 0.952,CFI= 0.960,RMSEA=0.

4、038,说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焦虑自评问卷。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单维共20题项,4级评分。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4。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 (一)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的相关分析 对中学生人格、心理韧性与焦虑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与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中的情绪性和焦虑呈显著负相关;焦虑与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呈显著负相关,与人格中的情绪性呈显著正相关。 表1 各变量间的相关矩阵 变量 心理韧性 外倾性 宜人性 谨慎性 开放性 情绪性 抑郁 心理韧性

5、 1 外倾性 .588* 1 宜人性 .613* .540* 1 谨慎性 .679* .384* .599* 1 开放性 .576* .605* .475* .506* 1 情绪性 -.342* -.140* -.069 -.101* -.075* 1 焦虑 -.392* -.203* -.157* -.240* -.156* .490* .694* 注:*P 谨慎性 第一步 y = -.240x SE=.020; t= -6.927* .155 第二步 m = .679x SE=.021; t= 25.951* 第三步 y = .049x SE=.026; t= 1.099 .425m SE

6、=.034; t= -9.527* 开放性 第一步 y =-.156x SE=.021; t=-4.445* .161 第二步 m = .576x SE=.023; t= 19.791* 第三步 y = .104x SE=.024; t= 2.286* .452m SE=.030; t= 11.307* 情绪性 第一步 y = .490x SE=.017; t= 15.794* .297 第二步 m = -.342x SE=.025; t= 10.223* 第三步 y = .404x SE=.018; t= 12.689* .254m SE=.024; t= -7.981* 注:x表示自变量人

7、格,m表示中介变量心理韧性,y表示因变量焦虑。 三、讨论 心理韧性在人格与焦虑间存在中介效应,部分验证了Kumpfer的心理韧性因素-过程模型。个体内部因素(内部保护性因子与内部非保护性因子)会通过心理韧性影响个体的结果适应。心理韧性在发展过程中内部保护性因子与外部保护性因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格作为个体的心理因素,其良好的人格部分如开放性、宜人性、外倾性、谨慎性会通过心理韧性的间接作用缓减个体的负性情绪(焦虑);不良的人格如情绪性也会通过个体保护性资源(心理韧性)的作用从而影响中学生的不良情绪(焦虑)。 人格因素是更本质的心理与行为系统,它内在地制约和决定了个体行为活动的独特倾向与特点。但中

8、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与完善阶段,它会与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个体的成长。一般来说,高开放性个体具有对外部事件具有强大包容度,一般的负性事件难以影响其情绪,因而会较少体验到焦虑等负性情绪。高宜人性个体本身具有自信大方、乐观随和的特点,在遭遇不利处境使会更容易依靠自身的心理资源从负性环境中抽离,从而减少焦虑情绪。高谨慎性个体生活有条有理,勤奋而有抱负,耐力也较强,在面对负性事件时容易依靠自身的心理资源克服困境,因而会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高外倾性个体通常热情、乐群、喜欢社会交往,在遭遇压力性事件时总能积极向外寻求帮助,善于利用外部保护性因素避免自己遭遇负性情绪(焦虑)。情绪不稳定的个

9、体在处理复杂事务时易激惹,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平静,较难体验到积极情感,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状态。 四、建议 第一,对于中学生个体而言,应加强对心理韧性的理解。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不是老师与父母眼中的问题少年,他们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仅仅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是中学生不甘平庸、不愿堕落、勇于探索生活、不愿放弃美好生活的生命体现。外人眼中看到焦虑仅仅是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会思索问题背后隐含的积极意义,学会接纳自己,理解自己,努力探索。 第二,对于教师与学校而言,应充分关注中学生遭遇的逆境与困难,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与状态。一般而言,焦虑多由压力性的环境引起,中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也

10、容易使其遭受损害性事件,导致焦虑。因此,教师与学校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处理焦虑情绪,而在于为中学生提供保护性环境,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保护性因子,使中学生避免危机与压力,即使遇到,也可以通过自身与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获得良好的解决。同时教师与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分正确看待逆境,教授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保护性资源对抗威胁性因素,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走出困境,强大自我。 第三,对于学校管理而言,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渗透对中学生心理韧性开发的项目。可以开设有关心理韧性开发课程,也可以在心理健康课程或者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授过程中渗透心理韧性的开发。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深刻认知心理韧性的重要性及有用性,并在强大自身心理韧性的同时学会处理焦虑等负性情绪。 第四,对于学校行政层面的人而言,除关注中学生心理韧性状况外,也应关切一线教师本身的心理韧性状况。如果较深本身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或本身容易受到负性事件的影响而不可自拔,那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教师本身应该起到榜样作用,深入学习有关心理韧性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带领中学生获得长期成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