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减负增效”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04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数学课“减负增效”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数学课“减负增效”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数学课“减负增效”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课“减负增效”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课“减负增效”策略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数学课“减负增效”策略研究 一、营造氛围,减少压力 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减负首先应该从心理入手。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除了动脑还要动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学生因为课堂严肃性而产生的紧张感和压力,同时加强学生在教学上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加主动活跃,自我督促学习,效果会比外界施压的被动学习效果好很多,减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变相提高了学习效率减少了学习的压力。同时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争论。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有SSS,SAS,ASA,AAS和HL这五种方式,那么ASS能不能证明三角形的全等?学生有人回答可以,有人回答不行,那么教师可以让认为该公式不成立的同学做出两个三

2、角形符合ASS但不全等。学生互相争论的时候,会聚精会神地思考,把三角形全等公式的推理过程在脑海中重新放映一遍,强化了记忆,并开始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公式,这比囫囵吞枣式的单纯背诵公式要有效得多,并且也无需通过大量的题目强化记忆,因为本身记忆就已经很深刻了。 二、夯实知识点,注重基础训练 近年来数学试题越来越活,越来越注重创新,因此有不少的教师和学生开始忽略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反而开始盲目地“拔高”,把精力集中在各类难题上而忽略了基本知识,如同金字塔一样,只有地基牢,才能砌的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基础题失分多,综合题解题慢,甚至无法完成试卷上的所有试题,导致学生成绩难以提高。解题的速度

3、、思路、熟练程度都需要有足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资本支撑,因此,把重心放在基础知识上,选择经典的练习题进行训练,既减少了学生在综合题上无谓的浪费时间,又能明显降低学生在基础题上的失分,一举两得。 三、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维 数学以公式定理为基础,很多教师喜欢讲解公式和定理,这值得鼓励,但在讲解时却忽视了推理过程,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验证公式推理难度太大,学生难以消化,于是更多情况是让学生直接记住,然后通过习题强化对公式的记忆。但公式的推理过程就已经包含了相当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路本身就蕴含了替换法,三角形相似蕴含了比例换算。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公式和定理中蕴含的规律和

4、方法,传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不是让学生自己通过题目去发现内在规律,因为学生还远远达不到老师的水准,无法以一个从上向下看的视角去分析公式和题目,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即使做了很多题目,仍然不得要领,无法理解,运用死板,记忆不牢,不能变通,机械模仿,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复杂的问题误解化,这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非常不理想的情况,应尽量避免。 四、注重通用法则,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虽然题目不同,但是大的解题方向和思路都是相似的。学习数学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最大限度地体现题目的学习价值。达到做一题等于做万题,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通过对题目的多种解题方法进行研究,拓展学生的

5、多种能力,尤其是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而对于部分课外习题的新、偏问题,需要使用一些特殊思维和技巧才能解答,这对于学生而言首先增加负担,其次花很多时间去解答所获得的知识和技巧,其实用性并不高,变相地降低了效率,因此只推荐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而对于其他学生,则可以先忽视这类题目,把精力集中在基础训练题和基础综合题,锻炼和熟悉数学的基本核心解题思路,以快速提高学习效果。对于教材没有给出但适合快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公式,教师应该以推导的形式教给学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加强记忆。 五、适度扩展知识面,不超纲 为了以防万一,许多老师都或多或少地将一些超纲的内容也一并传授给学生,甚至专门

6、为每一类的题型专门给出一套解决方法。教师的出发点很好,由于数学之间的公式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偶尔引入课外的拔高型知识点未尝不可,但不应无节制引入知识点,盲目扩大知识面首先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和厌学情绪,尤其是初中生处在叛逆的时期;另外,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课本上的知识点比较重要,但好像老师补充的方法针对部分题型更加快捷,我应该以哪个为主呢?”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不符合当前减负增效的思想。 六、注重个体教学,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能力均有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勾股定理的预习,能力不足的学生首先可以从“勾三股四弦五”开始思考,进而根据课本实例得出a2+b2=c2,然后完成课前习题,强化预习效果即可。而对于学力富足的学生,则可以自己尝试或通过一些工具书辅助推导验证a2+b2=c2,同时反向思考在a2+b2c2、a2+b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