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理想主义教育方式探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10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理想主义教育方式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理想主义教育方式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理想主义教育方式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理想主义教育方式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理想主义教育方式探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理想主义教育方式探析 一、理想主义教育的失落 1.社会理想主义教育功利化 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使人们出现了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重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现实主义、功利主义盛行,而人文精神、理想主义衰落了。 2.学校理想主义教育边缘化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强调为社会的服务功能而忽视对人性的拓展,强调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其应有的超越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无论是课时安排、学科建设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更多地受到高考的影响,人文学科日益边缘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会人“如何而生”的本领,即人如何生活得更好,而缺乏“为何而生”的教

2、育,导致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3.课堂理想主义教育空洞化 因受到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处理上重应试轻人文;在教学实践中重“模式化”,轻知识的生成性;在教育评价上重统计与分数,轻发展性与综合性评估。政治课堂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结论的唯一性、论证的严密性、训练的标准性,忽视了理想主义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被削弱,学科的德育功能被抛弃。 二、理想主义教育的重构 1.转变观念,重塑理想主义教育目标 在全面进行教育改革之后,出现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教育者不但抛弃了教育应有的崇高与神圣,也抛弃了孩子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理想主义,有的只是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或者以“不能欺骗学生

3、,要为他们的未来负责”为理由对学生进行直截了当的“社会化”教育,在严酷的升学竞争中训练孩子的“生存能力”。于是,在少年心灵的原野上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纯正,没有了对真善美的憧憬与向往。 2.面向现实,开发理想主义教育资源 要进行理想主义教育,不能是从理论到理论,需要具体、翔实、有说服力的材料,需要教师积极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资源,并拿来为我们所用。如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本禹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倾颓的教室,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飞那一段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告诉人们不能

4、向困难低头,要学会自立自强,要把祖国、人民放在心中;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舸,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也许有人会说那是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平凡的人同样有不平凡的事迹,平凡的人也同样在崇真、求美、向善的人生路上孜孜以求。通过寻访、积累身边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的个案,并以此为起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更好地追求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3.创新教学,体验理想主义教育过程 理想主义是社会理想的集合,应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理想主义内容,

5、呵护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及自身所寄予的美好期望,倡导中学生对自己的使命、责任、目标、操守持有一种既符合客观现实又有崇高要求的价值认定和信念,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融入主流社会生活,勇于承担起国家、民族、社会、家庭赋予的使命,追求光明与进步。具体做法可以是“看一看,感受理想主义教育”、“辩一辩,澄清理想主义认识”、“写一写,勾勒理想主义蓝图”。 (1)看一看,感受理想主义教育。看一看,是指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想、信念。如高三学生在学习“三农问题”热点专题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并请学生回忆或介绍其所了解的农村以前的情况。通过对比,学生增加了对新农村建设

6、的感性认识,从而一方面有助于理解三农问题这一专题;另一方面教师适时地加以升华,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的豪情壮志。当然,如果条件允许,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实地了解农村的变化发展,亲身感受并分析快速发展的原因,正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生产力水平落后等。不少学生一开始往往是以局外人、旁观者的眼光来观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后,以参与者的眼光来观察、分析现状,把树立理想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今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美好的理想做好充分准备。 (2)辩一辩,澄清理想主义认识。因受错误的社会价值取向的

7、影响,学生对理想主义的认识也存在误区,因此澄清对理想主义的认识是理想主义教育成功的前提。可采用辩论的形式,通过观点的交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澄清对理想主义的误解,端正认识。如在学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时,学生对教材提供的有关徐虎的材料提出异议,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这样的榜样,并在十余年中坚持不懈。经过畅所欲言,学生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典型,如许多一线教师不计个人得失,辛勤耕耘,但也有学生认为这样的典型不多。正因为不多,所以需要我们树立“我为人人”的意识,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通过演讲辩论,对参与的学生是一次自我教育,对未参与演

8、讲的学生也会产生潜在影响,共鸣者则润物细无声,观点相异者也会努力去寻找答案,寻求答案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3)写一写,勾勒理想主义蓝图。中学生富有青春活力、思维活跃、富有创意。撰写政治小论文或研究性学习都能充分地展现学生的才华,勾勒出他们对未来社会美好的畅想与设想。如在一国两制的学习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童声独唱七子之歌澳门”,同时屏幕上打出闻一多先生80年前写的七子之歌的全文,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闻一多先生写七子之歌时的背景,查阅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广州湾、威海卫、旅顺、大连是如何被割让、如何回归的历史背景,同时结合现实思考应该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学生

9、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思考、讨论、交流,寻找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表明自己的观点,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书面文章。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或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学生不仅了解了历史,加深了对教材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深深地意识到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祖国的繁荣富强也需要每一位青年努力成才,从而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人类精神的家园、幻想中的乐土,她永远腾越在人类的现实世界之上。中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一旦树立正确的崇高理想,有了追求的目标,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就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自觉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