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24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特别的艺术,它同电影、小说、戏曲一样,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好的“开场白”犹如一部华彩乐章的序曲、一部精彩话剧的序幕、一个京剧演员上场时的“精彩亮相”。好的导课,可使学生原本散乱的思维纳入教学的正常轨道,迅速转入教学目要求的境界,产生一种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它像一把开启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思考的金钥匙。 1.故事引导,激发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经验的教师导入新课时,总是善于利用教材和教学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促成学生形成最佳心

2、理状态。学生普遍爱听故事,由短小有趣的故事开始讲课,学生兴趣必然浓厚,听课思想必然集中。艺术(九年级上册)课题3“宁静中的动感”讲的是“节奏”的问题,音乐中的节奏比较实在,学生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其他艺术门类中的节奏,其含义就广泛得多,有时还有点抽象,往往让学生难以捉摸。尤其在造型艺术中,如何让学生领悟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找变化的节奏秩序,就要动一番脑筋。笔者结合课文内容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简单介绍了这个希腊神话中关于拉奥孔及其二子被巨蛇缠死的故事。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笔者再讲析这幅群像的“节奏”艺术时,学生的思绪随着笔者的讲解活跃起来。课后,还有学生向笔者借阅古希腊史诗伊尼特。

3、2.诱发问题,启发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学贵刻苦,教贵诱导。教育的艺术就是循循诱导,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导入新课时,教师能巧妙地设置问题,顺势导入,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让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思考,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日常生活中,国旗、课本、画框、照片、屏幕等的长宽线段的比例,都体现出“黄金比”。艺术(七年级上册)“艺术与数发现比例”一课涉及“黄金比”。笔者在导入这一课时,先提问:“你手中的课本、练习本、铅笔盒等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学生觉得这个问

4、题太简单了,纷纷拿出尺子量起来。虽然结果各不相同,但笔者经过演算,学生当即发现了其中的比值基本一致,笔者告诉他们,这就是“黄金比”。从而启发他们关注和发现艺术中的“美”与科学中的“数”之间的关联,沟通“美”与“数”的联系。 3.温故导新,搭桥铺路。很多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常常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形成认识上的矛盾,增强知识的新颖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笔者教艺术(七年级上册)“艺术与数感受对称”一课感受颇深。“对称”是艺术教学中重要的一课。作为跨入了中学门槛的学生,对“对称”这个概念已经不陌生了,在日常生活有所接触,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有所感受

5、,在数学课堂也已经有所了解。笔者借助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引导他们进入新的艺术殿堂。从而让他们明白:通过比较,一方面提高对大自然中“对称”的认识,加强对数学概念中“对称”的了解,做到温故知新,就能很顺利地引导他们认识艺术上“对称”的丰富含义。 4.移情入景,唤起想象。不难发现,无论文学、戏剧、电影,还是其他艺术形式,中国人都注重情感的抒发,突出一个“情”字。同样,教学艺术如果脱离了感情的话,就不成其为艺术了。教学中的移情入景,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出趣味横溢的情景,在情景中巧设机关,诱发思维,唤起想象,启迪智慧,使学生的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比如,开始教艺术(八年级下册)“江山如此多娇崇山

6、峻岭入画来”一课时,笔者借助VCD来导入新课:“我国有无数的江河大川、崇山峻岭、幽谷深林、瀑布清泉正期待着我们去观赏、去表现、去跋涉,去发现它、认识它、亲近它假如你们有机会到这些地方,不但可以体验名山秀水的奇特魅力,还能陶冶情操,涤荡心灵,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一段煽情的风光片,激其情,奋其志,启其疑,引其思,以景召人,以情感人,焕发学生无限联想 5.粉墨登场,具体生动。如果教学呆板,教师越讲越枯燥,学生就会越学越厌烦。因为他们对缺乏感性认识的事物难以产生兴趣。感性知识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是启发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感性知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有关

7、知识,活跃思维,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如笔者教艺术(八年级上册)“走进艺术博物馆洋洋八千兵马俑”时,为了让学生对两千多年的艺术瑰宝有感性认识,事先与音乐老师一起排练了一个小节目由学生装扮成古代的兵俑:神态刚毅自然的将军,威武英勇的战士古朴的服装(牛皮纸做的),硬朗的盔甲(易拉罐改的),盾牌、刀、剑(木质制作包装铝箔)短短10分钟的直观表演,便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特定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于是,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主动探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6.激励创作,跃跃欲试。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

8、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导入新课时,要让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任务,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付出加以肯定,激励自己继续努力。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激励他们参与创作。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而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让他们产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创造的情趣。笔者教艺术(九年级上册)“发现与表现寻美怡情”一课时,根据教材收集了一些艺术素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一块被丢弃的木片、数片普通的树叶、几棵乱糟糟的树根将它们分派给几个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创作。有的

9、手把手教,有的提示要点,有的共同参与利用自然之美,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表现。不久,一件件质朴、天真的艺术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引来大家啧啧赞叹。笔者趁热打铁,引用了罗丹的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从而引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7.悬念解答,扣住心弦。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用提问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维,顺利导入新课。悬念解答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参与课堂,而且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教艺术(八年级下册)“欧洲随想空间的发现”一课时,根据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设置几个悬念:“你看到蒙娜丽莎是在微笑吗?”、“请大家带着不同的心情去看这幅画,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经过讨论,产生了各种妙趣横生的答案:有人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人觉得她笑不露齿,严肃端庄;有人觉得她笑中带点淡淡的忧伤;也有人觉得那是讥嘲、揶揄的笑巧妙的悬念,灵活的解答,扣人心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