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30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研究1.问题提出: 中学阶段,物理学科是一门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障碍,这些障碍因素与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中重视知识因素的研究,忽视非知识因素的作用。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现在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非知识因素的研究因而有必要在这方面作一些调查研究。 2.中学生学习物理心理特征分析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要求中学生必须学好物理这门主课。这也是他们学习物理学的直接动力,但不少学生常感到物理难学,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内容、研究方法等学科特点的原因,也有

2、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师教学上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都是在某些主客观条件下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障碍,使思维无法继续下去,造成物理学习困难。教师应对这些思维障碍产生的心理做深入的探讨,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出现的思维偏差,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时效.本文就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常见思维障碍产生的心理做初步的探讨.我认为造成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相关的感性知识准备不足。物理知识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前面学习的知识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后面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知识的教学,多数是从事实出发,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

3、的。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理解物理知识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够把有关的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鲜明地展示出来的实验或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亲身感受过的事例作基础,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2.2先入为主,错误的生活经验在起作用。由于物理现象的普遍性,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某些观念,在这些观念中,有的虽比较正确,但往往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学生正确地理解物理知识往往起着严重的干扰作用。因而学习物理时,一开始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中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如不少初中

4、学生认为在电路中,电键接在用电器前面和后面所起的作用不同;当电键接在用电器前面时,电键断开,用电器不带电,因为此时电流流不到用电器上,因而没有电流,若电键接在用电器后面时,电键断开了,他们认为用电器上也会带电,只不过形不成电流了。学生把电流想成完全和水流具有同样的性质。 2.3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心理惰性使思维受阻。迁移原理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理。正面迁移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原有知识,但思维定势所引起的负迁移却干扰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给物理学习带来困难。负迁移是指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例如,有的学生总是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理由是由于液体内部的压强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是把以前学过的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gh与浮力公式F=gv混淆在一起,没有弄清两个公式的区别,这是由负迁移造成的联想。说明定势的心理因素对思维有着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建立概念和总结规律的教学中利用定势的作用,又要在运用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时候重视变式作用和培养运用变式的习惯。 2.4抓不住关键环节,形不成思维中心。思维总是从一个中心问题起始的,再根据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逻辑关系不断向外展开,即从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步步的中间状态,在问题空间中搜索前进,达到目标状态,在中间状态的搜索中必须抓住关键环节,问题的关键常常就是

6、思维的中心,如果没有中心,思维就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使问题难以解决,这是造成思维障碍的一种常见原因。 3.探讨物理教学方法 3.1妥善处理教材,合理安排进度。本着先易后难、先感性后理性、先具体后抽象、尽可能地分散难点的原则,适当变动章节教学顺序;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对部分章节可增加教学课时,从而使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例如,物理的受力分析是学生最感头疼的,而它又是打开物理大门的钥匙。学生要掌握它必须有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2改革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中学生认知结构差、思维能力差的特点,通过多启发、少注入,多讨论、少讲解,多练习、少考试的教学方

7、法,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其次要在做好演示实验,保证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并结合声光、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 3.3利用教学情感,使学生爱学。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要导致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即发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得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获得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3.4总结记忆。课堂中得出的概念、规律,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地总结整理成为易记忆且不易混淆的条目,让学生储存入大脑中。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学物理教与学的效益,必须研究和掌握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优化学生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物理学习过程的心理研究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够清楚学生心理常出现的障碍,就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克服这些障碍,使学生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