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33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国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人文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学科,理应承担起德育责任。我国现行英语教材蕴涵大量德育素材,英语教师若能合理使用,便能实现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 一、初中英语教学承载德育功能 语言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载体,本身就承载了德育功能。英语学科是人文性学科,英语教材必然承载了思想人文信息,蕴含大量德育内容。英语教材既是英语语言知识的载体,也是思想文化、道德内容的载体。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也是接受一种文化的熏陶,接受思想和道德规范的过程。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纵观我国现行英语教

2、材,内涵大量德育内容,其范围涉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各方面内容。德育素材的涵盖面很广,为教师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可行性。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是实现智育和德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媒介,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实现英语课堂智育和德育的有效结合。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德育素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使用方法。结合德育方法、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可知英语教材中德育素材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正面引导,积极强化 教材中的先进模范人物是我们进行德育的良好教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总是努力

3、给少年们描绘出活生生的人的鲜明形象,这样的形象成了人类道德美的永久体现,我要让这个形象照亮少年的心,深入他的思想深处,使少年的心更快地跳动”学生会模仿教材中的模范人物行为,模范人物的生平、事迹是良好的德育素材,我们要正确引导,使教材中出现的榜样人物起到激励、鞭策、感召、引领学生奋发向上的作用。 教师在讲解词汇、语法时,所举的例句应充满正面能量,富有教育力量。教材中出现的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谚语,教师要正面引导、积极强化,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语言艺术、要有合乎逻辑的分析与论证,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促使学生价值观、信念的养成。 (二)分组讨论、探究合作 根据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

4、道德实现从他律转向自律,有两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认知发展;二是社会经验。而社会经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同伴之间建立相互尊重,这种相互尊重是建立自律道德的基础。同学之间的交往就是一种同伴关系的交往,他们年龄相仿,身份平等。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互相交流观点,通过互相交流观点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观点的不同,从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这种交流方法会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尤其是当他们之间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学生希望能够以现有的知识水平将其化解却又无法化解时,便会向外界“求助”,此时正是教师开展德育的有效时机。教师对其正确引导,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就教材中的某一德

5、育点,分组讨论、各抒已见、探究合作。发挥同伴之间相互影响的正面作用,让学生之间交流想法,互相促进,促使其认知水平的发展;当学生之间的观点发生冲突时,教师再加以正确引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进一步发展。 (三)选取德育内容,编排英语话剧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剧本或相关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一定章节内容编排话剧,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如有关道德教育的小故事。英语话剧是情感陶冶法的一种形式,使教育过程具有情感与认知的高度统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想象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品德是以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逻辑上是不存在没有行为的品德的,因而必须鼓励、引导监督学生在真实生活

6、中践行。只有认知和行为达到了真正的一致,才是学生真正的成长。教师只有自身做出表率,学生才能以此为榜样,在真实生活中践行良好的德行,实现德育的知行统一。教师要坚持监督和指导的职责,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学生不可知行脱节。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合理使用,不仅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而且能有效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抓住德育时机 教育是讲求时机的,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德育是最要求时机问题的。德育时机是受教育者在外部诱因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德育需要状态。受教育者的这种状态是一种客

7、观态势或客观条件,若能及时被教育者捕捉和科学利用,能获得最佳德育效果。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是德育的良机。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德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育的情景是我们每天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场所,教育时机就位于这种实践的情景中。在英语课堂上就是真实的教育情景,学生产生疑惑、兴趣、情感、冲突时,是实施德育的良机。教师要捕捉恰当的德育时机,适时施教,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渗透德育要适度 英语教师在渗透德育时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避免把英语课堂片面德育的倾向,而忘记本科英语教学的任务,把英语课堂变成德育课堂。教师要找到德育素材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切勿盲目进行德育。英语教材大多是来源于生活

8、、来源于实际的素材,很多话语都可以作为德育点来进行拓展,但是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品德发展阶段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每句话都进行拓展,完全变英语课堂为德育课堂,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酌情使用德育素材。 (三)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原则 教育者渗透德育时,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选择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学生拒绝低于自己发展阶段的道德说教,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促进其向高一阶段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了解学生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对教育者来说,德育方法是如何运用的问题,对受教育者来说,是如何接受的问题。德育方法的运用处于主导地位,德育方法的接受处于被动地位,但德育方法的?用又受制于德育方法的接受。德育方法的正确与否,最基本的体现就是看它能否被教育对象所接受。因此,教育者在选择德育方法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所处阶段特点和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