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40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目的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的主线,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进行。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并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一、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1.启发诱导原则 。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贯彻启发诱导原则,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

2、生积极思考与探索。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富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探索的主动性,激发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1,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目的性原则 。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盲目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为教学目标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使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3.真实性原则 。 建构主义学

3、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2生物学知识源于活生生的生命现象,知识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真实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建构、整合知识,达到教学目的。忽视情境的真实性,就会使学生从知识的实际应用中脱离出来,获得的知识成为不具备实践作用的“惰性知识”。因此,教师要创设符合现实生活客观规律的真实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价值。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还要求教师有感情地投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4.整体性原则 。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多个情境,如果情境安排过于凌乱、无序,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协调,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连贯、统一的整体,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教学情境的功能。3 5.激发兴趣性原则 。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4要想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坚持尊重、包容、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是学生普遍熟悉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全体学生形成共同的问题,进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生物的快乐。 二、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1.巧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 问题情境是指从学生的已有

5、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生动有趣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5问题的设计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合理问题的提出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时,教师提出问题:人在进行长跑等剧烈运动后,为什么腿部或身体某一部位的肌肉会有酸痛的感觉?为什么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又消失了?又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教师提问:为什么新疆地区的葡萄比我们本地的葡萄甜?通过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内驱力,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

6、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诗词、俗语,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 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谚语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果生物教师在课堂中能恰当地引用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诗词谚语,就可以将深奥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递给 学生,同时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来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形象地诠释了生物学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万绿丛中一点红”鲜明、生动地区别了保护色与警戒色的特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明了生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利用诗词谚语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给学生多元化感官上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知能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产生联想和共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分裂一节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分裂时期的图片,还可以制作Flash动画播放整个分裂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从而理清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分裂特点,建立系统的

8、知识体系。又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教师可从网上下载水污染、沙尘暴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进而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动态视觉上的引领,有利于学生对客观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动手实验,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操作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例如,在学习茎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显微镜、红墨水、锥形瓶、芹菜、剪刀等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先在盛水的锥形瓶中滴几滴红

9、墨水,然后将芹菜放进去,一段时间后观察芹菜茎颜色的变化,发现芹菜的茎内被染成了红色。教师提问:如果将芹菜放的时间再长一些,情况会怎样呢?学生在课后继续做实验,几天后将芹菜从锥形瓶中取出,观察发现芹菜茎的横切面几乎全被染成了红色。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于时间过长,细胞之间存在着渗透性吸水,而产生横向运输。通过实验探究创设教学情境 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5.运用历史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 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对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

10、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切入主题,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人类遗传病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以一段关于维多利亚女王家族遗传病的故事导入新课:维多利亚和她的表哥结婚后,他们生的儿子都有一种怪病,身体稍有碰伤就会流血不止。幸运的是,他们的女儿都是健康的。她们先后嫁到欧洲其他王室,但是她们生下的小王子也有相同的症状。从此,这种怪病在欧洲王室蔓延,人们称之为皇室病。”借助欧洲王室的这段历史故事引出新课人类遗传病。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历史故事,把枯燥的教学寓于生动的故事中,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有效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6.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

11、境 。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大量的关于生物学的名词出现在人们面前,如克隆技术、干细胞移植、转基因食品等,这些热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度,教师可将这些备受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加工整理,巧妙地创设成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新闻热点,补充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例如,在学习安全用药这一内容时,学生从电视、网络上了解了很多相关的新闻信息,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视频、文字资料让学生分析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发表看法,进而体会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又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时,教师也可以将最新、最热门的一些新闻报道提供

12、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走入其中,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新闻热点问题,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了解的欲望,结合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可让学生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运用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探索,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意识。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创设、运用各种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起学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使生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参 考 文 献 1 陈允飞.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01(3):10-11. 2 谷莹莹.化学课始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0(10):69-70. 3 张连锋.初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的“六大原则”J.中学生物学,2009,25(8):15-16. 4 金敏.新课改下科学教师理想角色刍议J.创新人才教育,2014(1):74-76. 5 何铁军.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西藏教育,2013(5):22-23. 6 初雪琴.提高高中生物实验课效率的几点做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6):63-65.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