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47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引言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热情奔放,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记忆力极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这些都决定着他们对英语课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潜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更好地持续学习外语。 二、学习动机的定义 学生的学习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学习动机。“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重要因素是: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贾冠杰,1996:17)。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

2、外语学习动机指的是外语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 三、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 周娟芬在总结外语学习动机时谈到,学习动机的主要功能有: 1、具有引起学习行为的激活功能,即唤醒或增强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者的兴趣和觉醒状态,为集中有意识地学习活动提高能量。 2、具有将学习者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的指向功能,即选择学习行为的方向。 3、具有强化学习效率的强化功能。可以设想,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劲头就会越高涨,从而学习效率也就会越高。 教育界普遍认为: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辨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二者既相互依赖、相

3、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反过来,所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是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的”。 四、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方法 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学外语教学中应怎样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呢?本人认为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主要应从八个方面着手: 1、坚持内因为主的方法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

4、因和外因缺一不可,而且内因和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笔者认为辨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也适应中学外语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中学外语学习者动机的激发方面,内部动机的激发是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教师在实施中学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根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学的呈现方法应新颖、有趣、贴近生活且多样化,防止单调枯燥。如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画、讲座、角色扮演、做调查、做值日报告、

5、办墙报、看VCD、多媒体课件等。不仅要把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要使得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学”,要开发学生在没人要求情况下自主学习的本领,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谭红,2001:104)。也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能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需要。 2、充分注意外因的作用 辨证唯物主义强调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事物的外因,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而且内因和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当代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但也十分重视学习的

6、外部动机。学习者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习内容都感兴趣,所以对于学习者,尤其是少年儿童,应适当多一些口头和书面的表扬(Excellent/Good!/Wonderful!/Great!)、鼓励和奖励,逐渐增强其学习的外部动机。 3、实施启发式与发现法教学 实践证明,在讲授教学的内容时,实行启发式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当学生说出错句时:He go to school every day教师可以不纠正而是先给对方一个暗示:Do you mean“ he”and will you repeat it?然后要求学习者再重复一遍。这时学习者就会认识到自己犯了语法错误并会改成:He goes to

7、school every day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十分注意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找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4、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得到答案,且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景”(沈阳,2000:297)。在从事新课文的教学之前,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或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将课文与实际结合起来提一些问题,能吸引学习者的好奇心,所以“问题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要将所要解决的问

8、题寓于学生实际所掌握的基础上,造成心理上的“悬念”(皮连生,1997:292)。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力提倡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学到新东西、扩大其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已有的概念并检验那些与别人相左的概念,加以重新建构。 5、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了解自身学习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皮连生,1997:301)。看到自己的成绩,学生会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学生会及时地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来完成未来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学习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成绩一无所知,学生就不会保持巨大

9、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应坚持按时批改作业和测试并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其学习愿望。但是,反馈的评语要得体、中肯、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教育性,要多找出学生的亮点,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力求使学生适应时代需要,能像德洛尔于1999年6月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国际科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球科学会谈上倡导的那样“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1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be;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6、正确运用比赛、考试和评比等 61、通过竞争激励,使学生大脑处于最

10、佳学习状态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的学习效果好得多。“石本无火,相击而发光。”教学实践也反复证明,中学生对即使是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竞赛活动,因渴望竞争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争中去。为此,教师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自学比赛活动,如速读、速记比赛、男女生分组抢答比赛、学习小组竞赛等。例如:在复习表示“请求或邀请”的三个句型“Lets”“Shall we?”“Why not?”时,教师没有给学生总结出另外几种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型,而是让同学们抢答。学生跃跃欲试,快速抢答,兴趣盎然,

11、学生们很快就能回答出另外四种句型“Youd better”“What about?”“Would you like to?”“I hope you can”各种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的最佳学习状态,人的好胜心和成就心理被大大地激发,故而战胜困难的毅力大大地增强了,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这样做也培养了现代人所需要的竞争意识。 62、正确评价学生 考试在文革期间曾一度被彻底否定,恢复高考后,考试又一直被当作“指挥棒”,分数的作用又被过分地夸大。其实,这两种做法均属极端。正确的方法是将学习的结果作为掌握知识程度的衡量标准、个人努力

12、程度的标志,而非衡量人能力的标准,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教学中可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并将测试结果记入学期总成绩中,这样学生就会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63、多赞扬、少批评 中学生都有进步的内在要求和搞好学习的良好愿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遭到失败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如果他(她)遭受到的只是教师的批评,同学的讽刺挖苦,而没有人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他(她)就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原先心目中积极的自我形象就会退化,对教师和英语课的依恋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几经挫折,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厌学情绪会日益加重。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求采取积极评价,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给

13、予表扬与鼓励,切忌用生冷的语言和态度,切忌动辄教训斥责或不予理睬。 “一般来说,适当的表扬、鼓励、奖励要比批评、指责、惩罚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马克•吐温说得好:“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可见,表扬、鼓励等的威力有多大!表扬、鼓励、奖励能够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励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批评、指责、惩罚容易挫伤学生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我们要多注意学生闪光之处。当然,对不同人的评价可以而且应当采取不同的标准,要看到成绩、看到进步,要设法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评价学生要从各个方面着手,既要客观、公正、准确,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性格等。 8

14、、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榜样作用 81、精通外语 外语教师必须精通外语, 包括语音准确,语法基础知识扎实,词汇量大,听、说、读、写能力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20倍。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材料中挑最重要的来讲”(贾冠杰,1996:168)。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自身应不断“充电”,才能有足够的能量积蓄释放给学生,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通过自学和求学等多途径提高专业知识。如果一个老师谦逊、博学而且又善于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的激发出来,从而成为学习动机的又一诱因。 82、认真钻研,注意教改 作为一名教师,应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以口头或书

15、面无记名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自己的导学方案;经常与同行进行交流,实行经验共享;向校方建议聘请同行专家作讲座、指导。教师还要经常查阅相关的学术刊物,关注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积极思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探讨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研究以促进学习。 83、性格开朗,仪表端庄 外语教师的性格应该是开朗、乐观积极和具有吸引力的。同时,外语教师还要注意仪容、仪表,但并不是说外表要十分漂亮,有的老师长相一般,但却有一定的魅力。 84、为人师表 “有教养的人,是人的形象占统治地位的人。卢那察尔斯的这句妙语道出了教师的真正作用。从事崇高事业的人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16、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刘以林,张文珍 1996:21)。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等特点(张兴华,王铁军,1998:47),故而教师要将自己造就成值得推崇的模范,要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用自己的性格去培养学生的性格。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品质优秀、素质良好的教师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必然会引出要对得起最好的老师的学习动机。 五、结束语 可见,学习动机在外语教学中的确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动机与外语学习活动是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的。学习动机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好方法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