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9799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6•泰州)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2.(2016•大连)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3.

2、(2016•上海)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理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 B.13厘米 C.23厘米 D.33厘米4.(2016•宜昌)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5.(2016•娄底)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μ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

3、的焦距是4cmB.当μ=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μ=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6.(2016•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7.(2016•临夏州)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A. B. C. D.8.(2016•百色)如图所示的现象或情景中,成实像的是()A.山的倒影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C.用放大镜鉴赏邮票 D.用照相机照

4、相9.(2016•德阳)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10.(2016•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11.(2016•鄂州)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

5、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12.(2016•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18cm13.(2016•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

6、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14.(2016•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5.(2016•威海)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

7、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6•泰州)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分析】阳光聚焦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

8、像情况.【解答】解: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30cm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2016•大连)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分析】根据凸透镜成

9、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成像特点与物距大小变化的关系,要掌握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含义.3.(2016•上海)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理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 B.13厘米 C.23厘米 D.33厘米【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g

10、t;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2)实像用光屏能接到,虚像用光屏呈接不到.【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像距v=30cm>2f=2×10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2f>u>f,即20cm>u>10cm,所以u=13cm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由物距和焦距的关系,通过解不等式能确定焦距或物距.4.(2016•宜昌)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

11、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分析】当将凸透镜的部分挡住后,光屏上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凸透镜会聚光线数量比原来减少,像比原来变暗.【解答】解: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故选D.【点评】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5.(2016•娄底)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12、μ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B.当μ=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μ=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分析】(1)要解决此题,首先要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A、由图知,当

13、物距为4cm时,像距也为4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4cm,则f=2cm.故A错误;B、f=2cm,2f=4cm,当u=3.5cm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当物距u=5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到8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渐减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

14、定凸透镜的焦距.6.(2016•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分析】(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然后根据凸透镜的特点进行判断;(3)望远镜是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制成的;(4)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解答】解:A、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放

15、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B错误;C、望远镜是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制成的;目镜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C错误;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7.(2016•临夏州)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结合选项的知识梳理中的内容,对照所掌握的具体知识,逐一做出判断即可.【解答

16、】解: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于夜视仪等;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消毒、杀菌,故B错误;C、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故C错误;D、平面镜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凹透镜可以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知识结构的梳理,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要对每一个知识有一定清晰的认识,综合性较强,但总体难度不大.8.(2016•百色)如图所示的现象或情景中,成实像的是()A.山的倒影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

17、谱C.用放大镜鉴赏邮票 D.用照相机照相【分析】(1)成实像的情况有: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都是成的实像;(2)成虚像的情况有:平面镜成像、折射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A、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不符合题意;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情况,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

18、,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9.(2016•德阳)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分析】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光沿直线传播: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的反射:知道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的折射: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其中光的色散其实质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缥缈不定

19、的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老花眼”是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戴“老花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是因为星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区分,是正确解答的关键.10.(2016•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分析】(1)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

20、有会聚作用,让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使平行光线会聚成一点,使发散的光线变为会聚一些.(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平行光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发生的是漫反射;(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A、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故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故B错误;C、当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就是黑

21、板反光问题,故C错误;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黑板反光的理解和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综合题.11.(2016•鄂州)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

22、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30cm>2f,得

23、f<15cm,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可见ABD错、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判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间接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是搞清两种情况下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另外要知道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12.(2016•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

24、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18cm【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因为当f所以,f<30cm<2f,则15cm四个选项中在15cm到30cm之间的只有18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确定物距的范围,从而可以得出焦距的范围.13.(2016•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缩小的实像

25、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答】解:由题意知,烛焰在屏上成一缩小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在凸透镜的2f之外,即u>2f;当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则此时u>f,那么有可能是2f>u>f,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等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缩小的实像,所以只

26、有u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要熟记成像规律,关键是搞清像距、物距,像和物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此题中,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14.(2016•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由题意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可知,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

27、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故选A.【点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的难点,在平时学习中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此题应用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分析很简单.15.(2016•威海)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点

28、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的变化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物距(u) 成像特点 像距(v) 应用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u,(3)结合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通过透镜会聚而成像和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解答】解: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常规题目,考查了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透镜成像的原因,近视眼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