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00289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2014年初二年级物理知识点初中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加深理解电路中有关概念和规律;?(2)进一步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特点.?2.通过复习总结,使学生学会处理电路问题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电路连接的基本特点和处理方法.?难点是电路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电路的结构变化时,常常会引起一些电路参量(如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等)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对电路连接形式的理解和电路知识的运用上的困难,因而也就形成教学上的难点.?三、教具?投影片(或小黑板).?四、教学过程

2、设计?(一)复习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1)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关系;?(2)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关系;?(3)电路一章中的物理量、定义式、决定式、测量仪器等内容.?2.归纳上述内容,列成表格形式,填入相应内容,打出投影片.?适当指出各处要点,讲述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四、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一)简单电路计算?1.求等效电阻(投影片).?例1 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阻R1=6,R2=3,R3=2,R4=12,求外电路的总电阻.?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要点.在这类问题中,可从电流的流向出发,在外电路中,由高电势点向低电势点流动,从而确定电势变化和等电势点,画出

3、等效电路图.?在图1所示电路中,a点与电源正极连接,电势最高;b点与电源负极连接,电势最低;a点和d点等电势,在外电路中,电流由a点流向b点的过程中,要流经c点,由于电流流经电阻时电势要降低,故c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电路中有a、c、b三个电势高低不同的点.如图2所示,将a、c、b三点重新排列,并把原电路图中的各个电阻画在相应的两点间,从这一改画后的电路中,很容易看出各个电阻之间的连接关系:R1和R2并联后与R1串联组成一条支路,再与R4支路并联.?根据串、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方法有?解得外电路的总电阻为 R=3.?2.基本关系的运用(投影片).?例2 图3中电阻

4、R1的功率P1=15W,R2的电流I2=2A,R3=2,电压UAB=9V.求:电阻值R1=? R2=?首先组织同学明确三个电阻的连接特点和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使问题明朗化可引导学生在原图标明已知量,成下图.?如图4所示,将R2、R3划入一个圈内成RCB,整个电路是R1和RCB串联,所以UAC+UCB=UAB,RCB是R2、R3并联,如图5所示.?UCB=I2R2=I3R3.?解得 R2=3.?小结:从本例可体会到,将已知数据标在图上是非常必要的,对解数据离散程度高的电路尤为有利.这样,就使原来分散在题文中的数据,经过电路沟通,看到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使解题有的放矢.?例3 有3盏电灯L1

5、、L2、L3,规格分别是110V 100W、110V 40W、110V 25W,要求接到电压是220V的电源上,使每盏灯都能正常发光,可以使用一只适当规格的电阻,应如何连接电路?组织学生认真读题,仔细思考.由于本题欲求电路的连接方法,这就需要对每个元件的特征量进行分析,利用已有的基本关系逐步分析推理,使问题的解答思路明确.?这样选择R的规格是345.7 35W的电阻.?归纳简单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同时指出以上三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为含有电表和电容等的电路分析作些准备,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二)电表问题?电路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不是作为已知量给出,就是作为未知量待求,无论是哪种

6、情况,正确分析电压表所测量的是电路中哪两点间的电压,电流表所测量的是通过哪些元件的电流,是搞清楚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含义的关键.?例4 (投影片)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6V,内阻不计,电阻R1=12,R2=6,R3=4,求电流表 的示数.(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不计)?首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识别电路,看清楚电流表的作用,即测量哪一部分的电流;各元件的连接特点,从而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思路如下:?在分析电路结构的基础上,画出电路中电流的通路,从中分析确定电流表示数的含义.?把上述思路用于本题,在如图8所示电路中,A点电势最高,B点电势最低,D点与A点等电势,C点与B点等电势,电阻

7、R1、R2和R3并联接在A、B两点间.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通路如图中所示,其中I1为流过R1的电流,I2为流过R2的电流,I3为流过R3的电流,IA1为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IA2为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从电路中电流的通路可以看出: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等于流过电阻R2和R3的电流之和.因而电流表 的示数为?通过电流表 的电流等于流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和.故电流表 的示数为?归纳本题思路和要点,引出如果在电路中由于开关S的断开与闭合,会使电路的结构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电表的示数也会随之改变.?例5 如图9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和闭合时,指明各表所测量的意义.?作为复习课,教师可直接提出

8、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画等效电路图时的作用.由于与一般电阻相比,电流表内阻小得可略去不计,因此删去电流表,两端应短接;电压表内阻可看作无穷大,因此删去电压表,两端应保持断开,即 通 断原则.?S断开时,电路如图10、11所示.由于R2中无电流通过,故I2=0,则电压U2=I2R2=0.即UCD=U2=0.所以此时电压表示数即为R1两端电压UAD=UAC=U1.?S闭合时,电路如图12、13所示.图13中RCB为R2与R4串联再与R3并联后的等效电阻.?电压表示数为 UAD=UAC+UCD?=I1R1+I2R2.?电流表示数为I3.?小结本题后,进一步提出如下问题.?例6 (投影片)如图 14所示电路

9、中,电源电动势=6V,内阻不计,电阻R1=R4=2,R2=R3=4,R5=3,求电压表 和 的示数.(电压表内阻的影响不计)?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识别电路,看电压表是测哪两端的电压,几个电阻是怎样连接的.从而确定它们间的关系,仿照例5方法等效电路如图15所示.?讲述:分析电路中电压表示数的思路是:先分析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那两点的电势高低,进而求出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即是电压表的示数.?把上述思路用于本题,根据图15所示电路的结构可知,外电路的总电阻为?电路中的总电流为?因R1+R2=R3+R4,故通过两条支路的电流?电流流过R2的电势降落为UBD=I2R2=2V,即B点电势比D点电势高2V.电流

10、流过R4的电势降落为UCD=I4R4=1V,即C点电势比D点电势高1V,由上述分析可知,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B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的数值,即B、C两点间的电势差,也即是电压表 的示数.故电压表 的示数为?U1=UBC=UBD-UCD=1V.?同理,C点电势高于E点的数值,即C、E两点间的电势差,则是电压表 的示数.故电压表 的示数为?U2=UCE=UCD+UDE=UCD+IR5=1+13=4V.?归纳总结:电压表、电流表的运用情况.?(三)电容问题?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元件,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升高时,电容器被充电;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降低时,电容器对外放电.电容器充、放电时,电路

11、中形成充电或放电电流.?电容器对电路起着断路作用.在研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配时,可以去掉电容器以简化电路,若要计算电容器所带电量,可再将电容器接入相应位置.?1.当电容为C的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改变量为U时,其充电或放电电量q=CU.?例1 如图16所示,电源电动势=10 V,内阻不计,电阻R1=3,R2=2,R3=5,C1=4F,C2=1F,开关S原来是闭合的,求当S断开后,通过R2的总电量.?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归纳解答思路.?当S闭合电路稳定时,仅R1、R2中有恒定电流通过,R3为无流电阻,N点与Q点电势相等.跨接在电路中的电容C1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M点与Q点间的电势差,即从UC1

12、=UMQ=UR2=4V.而与R3串接的电容C2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P、Q两点间的电势差,即UC2=UPQ=10V,两电容器每个极板上带电性质如图16所示.?当S断开后,电容C1通过电阻R2、R3放电;电容C2通过电阻R1、R2、R3放电.放电电流都是从M点流入电阻R2而从Q点流出,电流方向如图中所示.因此通过R2的电量?q=C1UC1+C2UC2=410-64+110-610=1.610-5(C).?2.当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充或放电电量为q时,电源的能量也会随之变化,即?E=q.其中为电源电动势.?例2 (投影片)如图 17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6V,内阻r=1,电阻R1=3,R2=2

13、,电容器的电容C=2F,开关S是闭合的.求将S断开后电源所释放的电能?组织学生讨论一下,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谈分析思路,集中引导学生,再由典型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下:?(1)S断开前,加在电容器C两板间的电压为电阻R2两端电压,此时电容器C所带的电量为?(2)S断开后,电源向电容器C充电,直至电容器两板间电压增到等于电源电动势,这时电容器C带有的电量为?q2=C=210-66=1210-6(C).?电容器C充电的过程中电源要释放电能,所释放的电能为E=q,其中q即等于电容器C充电后所增加的电量q2-q1,据此电源所释放的电能为?E=(q2-q1)=6(1210-6-410-6)=3.810

14、-5(J).?3.在t时间内,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改变量为U,那么充放电的平均电流强度I=CU/t.?例3 如图18所示,将一电动势为=6 V,内阻r=0.5的电源与一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相连.电阻丝的长度为L=0.30m,阻值为R=4,电容器的电容为C=3F.闭合开关S,使其达到稳定状态后,将滑动触头P向右以速度v=0.6m/s匀速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计的读数为多少?流过电流计的电流方向如何,?组织学生认真审题,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明确电容器两端电压与电阻丝上滑动端P的对应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t时间内,长度变化L,电压变化U,相应电量变化q.具体分析思路如下:?电容器通过电流计与电阻丝P

15、B部分并接.当P向右匀速滑动时,PB间电压随时间均匀减小,因此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也随时间均匀减小,电容器放电,形成恒定的放电电流.流过电流计的放电电流方向为从右向左.?在t时间内,触头P移动的距离为L,则L=vt,由于电阻丝单位长度上电压值为UAB/L=R/L(R+r),因此在t时间内PB间电压改变?而 I=q/t=CU/t,?最后做课堂小结.?五、教学说明?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学设计中所出现的电路,大多数属于最基本的混联.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集中学习和领会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上.?2.由于是单元复习,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这需要教师做好知识准备.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在复习课中,许多问题不宜求全,重点是点清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从复习内容上看,由于时间限制,本设计只提供了简单电路计算、电表问题、电容问题,而还有其他方面并未涉及.这可另外安排时间,再加补充.?4.由于内容较多,本设计可安排二至三课时完成.因各地情况不同,教师可针对实际,具体掌握.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中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助考生一臂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