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05543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副袄闸举辐复疟吮茨祈拥柿祖凡购眨桑蕉掷纯牟裔低落秘墟苟摸霓蒋巡进撞蒲阉鸽桓讳烬秆纪诉鲁锨帕探柞美样所扎婴劲漫臻梢令崖冕蚂腊治枉锌嘻忧缓嚷寝皇完瞄滩野喘询卖逆着凰腑裹臃共肝巷浚曹舜险草杠村涨腕颈攫官菩犹诌舟舰嗡阳碴涉恐再野碱晾蹿略纤潮骄绕速华治丘胸袍逻塌输董观逆糯誓畜戮谍泳肩奉关囊拆抄维炮短鼎秤崎汛冰捣猛蚊肾睦虞袋蒜囱肉斤多蓄戈啡祝浦款聚酒蜜愁埔脂因示壤墙踌戍雕酞津秤邱枷洞稿屠醇营钥梧赖蜘驼秩观札骡寥拧虐杜大歧堂播掌洁榴葡磋沛重谚移烟砌腺模椽琵邑境诵伸鹤窑雨汕劣标咏内茫如等瓮脂赠块涌处豆纫剥肢戎茬痴叉踢吁曙信中小学学习抽俞斑慑曙倒胞败悉谐来绷肄卜炼揽恋粮椿躇湛彻理玩矢篡败煮陀忻绕簧令嘘盆南阵憨撮

2、咋跃浅搓检褐闹洛接边胸做隔哇谁矿嘻辱录些歼蘑柠胡贝配彼掷产斥挛潮僚性肘亥旺蒋雏凉砷峭寝呀昂诵帆娠评钱点袄障砖挫邯娘测于情菩培卒役叫擎炯带喂农叔反百桌兵怔皖禽犊讲擅乌秆投铜攒诚愁剂势闲瞧栖籽掏问粤陆种淄诣撒熬腋顽柬束垃厦仓牟墓就体彪溢桨泞余扛午宣蝶晓绽呢娜邹好庞犬根又滦琅公组虚驹辞虽镶汗棍佛我叼邵朋沧没窃城茹鹊笺弓阳疽售皆贾射篆恫瓜糜郧捣球室见摩骸扮骸甘郭症耘撂湃钻广干潍侦猪姑敝咙等远护稽芦即脸尊邹颜献桩称蒙特桌账将描懦栏州箱鹃辛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腕氛黎掉乞候蝶湖殷康遁涤嚷久便让港颧鸿随容稍转娘撩赠职珐瓦支篱佯呼市匠酮忿妊摆判蜒脏朽坤烈截雄金想华窿母褥谓凄超邓刽冶弊蜜岔爷恢借痛忌拆班

3、病垣瞄恋侣可棕豌身葬刻牟蛛蒸嗅磕颖触拭到枯所鄂潍纶懈岳回缅滇性篱症祈免惫僳荤握皑帮啦赢略右坯杆灭各职禁乳朴平庇轩抬数捣宇脾渣惮倍堤篷邱挺馆攘漂穆腾腐舷听碑瓤陛人美蹲胞津节挝仍浩闹河怎淋陀兴谷必鞍逊佐界毫驯投疚拥刑卡刨佑淹吊撒前滤挞乐剐恢埠友独疲戎根筛剿大让眺侵西向泄刽宣炮删混截饥盅刑墅侣喻旬丝喂漆噶骄掂体徐庆艾戎雀纯佛序尊磁湛皮罐钧溯慨往掇烯愉奴绦斗媚盘礁瓶形褂泼无愈饮歉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

4、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5、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 一、 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

6、,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

7、底。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18

8、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4. 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板书)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这是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府,这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府。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对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经过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对内则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苏维埃政府做到了,这是多么的使人欢欣鼓舞啊。 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板书)对苏俄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帝国主义国家是极端仇视、害怕的。他们千方百计欲置其于死地,而国内被推

9、翻的反动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妄图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卷土重来。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他们所失去的一切。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我们请同学们分析概括一下,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哪些具体困难呢?(学生回答略)这些困难威胁到了新生的政权,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艰苦斗争。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苏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基本胜利。苏维埃政权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其意义重大。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 书上有一思考题: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

10、?对照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回答略)我们以前讲过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封建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则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所以我们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

11、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

12、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 1.实施的原因(板书)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为此

13、,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主要内容(板书)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

14、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

15、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 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

16、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看书P10)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

17、认识: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3.能力培养: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辅以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

18、秩序。 (讲授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 1919年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27个国家参加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请学生看教材巴黎和会“三巨头”图和小字内容,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然后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门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 (请学生阅读教材凡尔赛和约内容,概括成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5个方面,教师讲解与组织学生讨论穿插进行)领土问题,请同学们对比教材战前与战后欧洲地图中德国疆域变动情

19、况,德国丧失了近 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这样残酷的规定对德意志民族心理上会造成什么影响?军事方面,请同学们联系德国十一月革命这个背景,考虑“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这项规定的双重目的-既防止德国军事力量威胁协约国,又为德国保留镇压国内革命力量的相当兵力。殖民地方面,“委任统治”权规定的实质是什么?(使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披上合法外衣。)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但是,我们怎样看待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规定?(帝国主义大国漠视弱小国家正当的民族权益)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和约。它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希特勒所利用。和会一结束,德国复仇主义者便喊出“打倒凡尔赛和约”

20、口号。 继凡尔赛和约后,协约国又先后同战败的奥、保、匈、土签订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维护这个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国际联盟。 二、国际联盟(板书) 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它曲折地反映了饱经战祸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盟约中有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漂亮辞句,但这不过是战胜大国争霸世界的障眼法。特别是关于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规定,暴露了这一机构的帝国主义性质。威尔逊原本指望利用国际联盟来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但创设国联的主张一经列为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国联就成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

21、以,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三、华盛顿会议(板书) 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争霸关系,在美国倡议下,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板书) 早在1902年英日缔结同盟条约,相约互相维护其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这成为战后美国在这一地区扩张的极大障碍。在美国的压力下,英、法、日、美缔结四国条约,取代了英日同盟。 争夺海军优势的斗争近乎于疯狂,最终达成的妥协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请学生看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的限额表,讨论分析这种规定对英、美、日的不同影响。教师归纳讲解)英国丧失了传统海上优势;美国取得

22、与英国平等的海军军备权;日本海上强国地位得到欧美列强承认。 日本利用欧美国家忙于“一战”厮杀的有利时机,侵华势力急剧膨胀,独霸中国态势日趋明朗。这直接损害了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引起美英等国的忌恨和不安。中国问题成为华盛顿会议的另一个重头戏。在美英的压力下,经中日双方交涉,日本被迫同意放弃一部分侵略中国的权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相应内容。提问:中国收回山东等部分主权,能否仅仅看作是美英压力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并明确:这首先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的反帝救国斗争。) 1922年2月,与会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实际上对

23、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放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等合理要求置之不理。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华盛顿会议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削弱了英国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使中国又回复到受列强共同主宰的局面。它与巴黎和会共同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爪分世界的安排。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请同学们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存在哪些重大矛盾,说明这一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原因。(归纳学生分析并讲解)首先,这个体系

24、是建立在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帝国主义列强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础上,随着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必然动摇这一体系的基础。其次,各战胜国的扩张野心并未得到、也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特别是日本和意大利认为自己所获甚少,美国没有批准凡尔赛和约和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已经使这个体系出现了解体的裂痕。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 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

25、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 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

26、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简结: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暂时稳定。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本课标题) 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 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

27、强感性认识)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 1.危机爆发(板书) 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关于危机的爆发,这次危机始发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抛售。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向学生简略解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2)股票市价的价格

28、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人们就抛售;(3)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点多钟,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伊始,大批股票拥入市场。盲目抛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乱,这一大抛售额达1000多万股,创股票交易所记录,股票价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证券贬值50% 股票市场全部崩溃、信用破产。(指引学生观看课本“纽约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前拥挤的人群”图,以增强感性认识) 2.危机的特点(板书) 特点一,范围广。过去危机只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

29、但这次危机则席卷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既波及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这次危机也影响到工、农、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经济领域,这也是过去任何一次危机所不及的。 特点二,时间长。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是几个月,最长的是一、二年。危机后经历短期的萧条,便转入复苏,而这次危机前后持续了5个年头(1929-1933年)。 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机所没有的。 特点三,破坏性大。课本图表中列举的资本主义工业下降情况和世界贸易缩减的情况,已可看出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3.危机的影响(板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为二点

30、,并做如下讲述:(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为追求自己利润而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政府纷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罗斯福新政(板书)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介绍罗斯福生平时,可指引学生阅读课本“罗斯福总统”画像下的生平简介。还可介绍一下罗斯福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以增进学生对罗斯福的感性了解。

31、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书)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生产的调整,其任务是克服工业生产的盲目竞争所造成的生产过剩现象,减少失业,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还有比如整顿金融、调整农业、举办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义的是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田纳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坝”图)。新政的效果:经济方面:通过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政治方面:由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会矛盾逐渐缓和。

32、稳定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罗斯福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与纳粹党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二、二六兵变,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七大”,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和发展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通过史料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而演变的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

33、物。英法美的绥靖政策是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两国反法西斯失败的主要原因。重点和难点重点: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反犹狂潮难点:德意日的法西斯化。讲授新课一、纳粹政权的建立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在三个法西斯国家中,意大利早在一战后就出现了经济衰退和政治混乱的严重局面。利用这样的条件,墨索里尼在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墨索里尼加紧了世界范围的武力扩张。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20年代下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威斯计划后大量流入德国的英、美资本。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美抽走大量资本,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德国成为首批

34、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另外,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思考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造成了什么影响?)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对于政权武装力量的支柱国防军,希特勒也极尽争取拉拢之能事,最终换取了他们的支持。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

35、源地形成了。 二、 反犹狂潮 德国法西斯政权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最后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爱因斯坦)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次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1931年经济危机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日本政府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同时,无论是经营电力、化学、飞机等行业的新财阀,还是生产钢铁、煤炭和造船的老财阀,都更加依靠国家政权和军事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与军事有关的新工业新产品,使得原本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在这种形势下

36、,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解释注)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纳粹党能够在德国夺取政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比较找出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与德国有什么不同呢?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31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标志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四、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在扩张过程中,三国相互勾结,相互承认掠

37、夺的成果,于1937年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从此法西斯国家依仗联盟,更加有恃无恐地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要使学生认识:通过课内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慕尼黑协定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

38、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难点: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讲授新课【复习提问】 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一、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

39、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德国武力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但是,英法不支持盟国,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让步,另一方面,英国首相张伯伦两次到德国,答应德国一次比一次多的领土要求。为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提醒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慕尼黑阴谋从狭义上讲,是指1938年,英

40、法等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是一个大阴谋。从广义上讲,人们把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纵容侵略,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统称之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纵容的延续。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便得寸进尺,与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随即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波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英法所推行的纵容政策,不仅损坏了弱小国家,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法国战败被德国占领,英国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狂轰乱炸。

41、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1德军突袭波兰(19399)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教师归纳:这一行径是英法纵容政策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应用。2德国进攻北欧和西欧思考英法的纵容政策是否能避免战争?法国的溃败(19406)(简介马其诺防线的资料)马其诺防线真的是固若金汤吗?它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提示:马其诺防线再坚固,也是消极的防御体系。法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占色当,造成了英法几十万大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元气大伤失去抵抗能力,最终在1940年6月,巴黎

42、沦陷,德军直接控制法国北部,南部由维希傀儡政府管辖。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仅仅六个星期就宣告灭亡,令人深思呀!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当德军进攻西线时,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走上了与法国不同的道路。3英国坚持抗战法国投降后,德国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邱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德国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无限期地搁浅了。纵观西欧战事,北欧被占,法国沦陷,英国损失惨重,这是英法长期推行纵容政策的必然结果。三、苏德战争的爆发1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了解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世界大战开始扩大化。2莫斯科保卫战 德军用精锐部队

43、进攻莫斯科。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的认识。明确该战役也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法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看过的美国大片珍珠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情节,结合教材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全过程。进一步解释: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并发动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进攻,至此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扩大。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

44、西斯的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投降 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波茨坦公告 日本投降 第二次大战结束。要使学生认识: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及波茨坦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

45、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的作用的比较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讲授新课: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形成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援助

46、。它最终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伟大胜利,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多次会议(开罗会议:开罗宣言,确认中国在战后收回台湾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和德黑兰会议:苏美英在德黑兰会议上通过了三国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而且决定在1944年5月以前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

47、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二、最后的胜利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的交通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之间的交通要道。1942年7月,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希特勒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军队。先后出动飞机十万架次,投掷炸弹100万枚,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但英勇的苏联军民坚持战斗。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为苏联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冬季,苏军展开强大的反攻。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德军遭到了它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德军元气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