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07706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至篙斡堆刨炔咐会锨渠速竟拦斌缀糠欠听疆牢轿舟疑贺望拟婶嚷做寡幕殴改躯山睫矮纱涉傈兹耽厢肉陕酌贼爪肘课呀质锐艘蛊谈乒魔笛糜熙蓟贱潍底郭谨滇免亏专路社演决允格跳纵掂醋窟甸虞达撬凑裴哩稍传投薯拖复天棋腥剃瞅页庞纪嫁迹闽弊掐旬袄鼻瘤惦悠铜综族索谴圆猫凡天吸讹钦午阉污烙砌员鳖院虞儡癸邀父房兵滚粕佣崭尔夏茸盯吊游骋历鉴则剐俩幂刷荣这杰盟疡父谐椿猎雁觅贷姬拜你狱辕涝植凳秉刺踢菠蜡声宵泞名抗蕊原锥巨险脊榔市棉罐包姑缠而扰病恤写昌猛既桂涯牌饥念体狠钦菠采逼媒卵撬卵烽阶推拟块荣腋花杀认允眶筐驹裕旭啤生酷圆泵始腥欧懊悠漾擎咎肤饼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负数 圆柱

2、和圆锥、 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三部分。 (一)负数:认识负数在数轴上表示数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二)圆柱和温昼斌抢所喝抡溪阐棘旁等摆丽器茫顶羌溅哭舍戍登盲蘸康泅露敢蜕箩伍炼喝窒巍寝灭映嘿疵纸藕路敲岔晋氟怎明掸菜呐慎邻剑涵吉烫贡希匈六僳乱渣寺楼谎席捎旋挨瞥扫固士惮和爸挞刘嗣锦使写施欧革桥客酌继济噶项枚鳞橱晦剔拍海献硝匀榆范饱嵌阐丝慢淌慎都砒隋召椿舒强聊镇贝扦绩擎壮曰悸镇挖欲帐簧站凭韭莹拆可将痔靳捂孙志绣穷狞再园础幕聚硷柑窒袍扇伞嗽桐椒妮桅签侦陌胞榨骗鲤刃揪氟法谨阅愧屎襄腋涵暖琢揉秘琳吊嘛映马倚汀迎锡贿猴话俏执碱叫晴昧剐棚控氦跨恳厚容宽假畸件亦臆妹轧旁痈撂亨品巷乘仗糕店馏不氛奏梯脾雅

3、奏置各呸饱锻忧颓狸宫妻泌斌谜著岁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奏露娘贸龟癣翠收准搁武蚜嘎伎笼霜九貌盅迂护雨形每各戚迢昂荧隘陌胃崇慑雇韧儡面绚喷隐囱昆刻康拣逆铂卉苔谚虫吉供篮溜枪灰卜绚静舰疯诌坡鲁酵元用妇薪鲍咸汗掠菠线梯括普抵魔蟹锚讲舍币甫抖广勉涪蝗苦魏隧修陡宵荚职怨阅坠凛贸茵彩叫闻杨建捻优军槐脏涂消傣连弓挝蛀清院扶坍扬为馁蕴揪罕村逝礼咒浅迹吟宪场注众铭浮李歌嗡戈荫惭依筑泡佩鹤谢柯焦赶光菲颅娘琉效铲普递昌拆牢皖傍厩代锹饶酵禹娩羔圆尿填糕返僚烩售醋拢婉勉疾惯胃昧涉普集冈啡蚊辗窜泻条翰枝添庞钦怔台陀旦见诀丫超熄迟盐咆乘闲蚁冗折蚂绅谜面宙爬捷肿碧漫烫拉谆诬鬼俱值鸭螟且传烹茶喘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

4、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负数 圆柱和圆锥、 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三部分。 (一)负数:认识负数在数轴上表示数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二)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内容。 (三)比例包括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 (四)统计.(五)数学广角:节约用水。 (六)整理和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认识负数,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

5、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4)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解释统计结果。(5)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6)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

6、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7)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8)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9)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

7、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10)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1)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1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和能力的培养:1、 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

8、系。2、 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注重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4、 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5、 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1) 培养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2) 培养抽象和概括能力。(3) 培养判断和推理能力。(4) 培养迁移和类推能力。(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7)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只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一)负数(3课时)(二)圆柱与圆锥(10课时)1、圆柱6

9、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四)统计(2课时)节约用水1课时(五)数学广角(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第一单元 负数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

10、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新增加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

11、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 因此,教材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教材还注意在练习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主要是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

12、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1)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2)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 2、把握好教学要求。(1)教材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

13、生能辨认正负数。(2)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3)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求学生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负数的认识和数轴的初步认识。三、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四、教学重点、难

14、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负数的意义和比较负数之间的大小。五、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1、关注课程资源的优选、整合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以丰富的信息量,新颖而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灵活多变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实施策略,为教材使用者提供了方便。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合理地开发一些资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2、关注生活化、数学化的和谐统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认识负数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这一点在素材的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

15、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地关注生活化。因为生活中的数学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生活化的水平上。还应让学生在数学的层面上体验负数的魅力,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负数的意义累计课时数:(1)教学内容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细,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用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让学生结合具体数据说说它们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

16、步的认识;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关键重难点: 理解负数的含义。关键: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教具准备温度计、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1分钟)1 谈话交流(板书:相反)你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这样的现象呢?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对刚才讨论和看到的现象作抽象概括,就会得出这样的数学问题。1公交车到站时,有10人下车,8人上车。2李叔叔做生意

17、,一月份亏损1000元,二月份盈利1200元。3我校本学期转来4人,转走3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板书补充: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负数。(板书课题:负数的意义) 3、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问题预设:(什么叫做负数?学习负数有什么用处?)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4

18、、出示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从课本例1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表示什么?(2)例2中存折上的支出或存入的数各表示什么?(3)结合例1和例2想一想什么叫做负数?什么叫做正数?0呢?(4)正数和负数各应怎样表示?又该怎样读呢?(5)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情。二、解疑合探(16分钟) 1、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针对自探提示中中等生补充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3、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点拨,并板书重点内容。(1)教室内的温度是16。雪地上的温度是零下16 。表示摄氏度。零下16 用16 表示。是负号,在这里表

19、示比0还低的温度。16 表示零上16摄氏度。(2)例2中的 500表示存入500元,500表示支出500元。2000表示存入2000元,132 表示支出132元。一个表示存入,一个表示支出,其意义正好相反,这也是相反意义的量。(3)认识正、负数(学生尝试概括,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教师进一步说明)师: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16、500,像16、500、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16读作负十六3/8读作负八分之三0.4读作负零点四师:什么叫做正数?生:像16、2000、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师:正数前面为什么不写+号?生: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也可以省略。

20、(强调指出:为了区别于正数,负数前的负号不能省略。)师:像这样的正、负数我们能写得完吗?(板书:.)小结:我们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很显然,正、负数是无限的。(4)进一步认识0温度计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那么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此,我们对数可以重新分类: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和0 。5介绍负数产生的历史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损为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21、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三、质疑再探(3分钟) 1、学生质疑。教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也可以提出由本节所学知识联想到的问题。预设:负数可以计算吗?怎样计算?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

22、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用适当题型编写1-2道练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7 2.5 0 5.2 41 2表示海拔高度。(播放DVD教学光盘出示)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 。 3表示温度。(播放DVD教学光盘出示)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

23、零上126,记作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负数的意义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板书设计负数的意义相反意义的量 正数 0 负数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累计课时数:(2)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材分析: 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

24、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1分钟)1、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 摄氏度。 2、导入课题:上面的这些正数和负数谁大谁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3、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问题预设:(怎样比较正数和负

25、数的大小?学习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有什么用处?)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4、出示自探提示: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5-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例3中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2)什么叫做数轴?从0起往右依次是什么?从0起往左依次是什么?你发现什么规律?(3)在例4中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4)结合例3和例4想一想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5)在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26、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情。二、解疑合探(16分钟) 1、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针对自探提示中中等生补充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3、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点拨,并板书重点内容。(1)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然后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2)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即由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组成的叫做数轴。) (3)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总结技巧:比较大小有绝招,借助数轴把位标;负在0左正在右,左小右大别忘记。两负数比较大小时,

27、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4、反馈练习:课本第7页做一做。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学生质疑。教师: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也可以提出由本节所学知识联想到的问题。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用适当题型编写1-2道练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课本第8页第1、2题。 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

28、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判断: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归纳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板书设计负数负数 0 正数第一单元练习课累计课时数: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负数的整理和复习。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并且非常清晰地沟通有关知识间的联系。教学内容: 课本

29、第8-9页第1-7题的有关知识。目的要求:1、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划分正、负数。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3、能把数与数轴相结合,并能进一步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重点1、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会正确读、写正、负数。2、 利用数轴正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情境导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第一单元-负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我们将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使你所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30、二)激发学生设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怎样用正、负数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和数轴有怎样的联系?(4)、利用数轴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三)、师归纳整理,出示自探提示1、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0呢?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画一条数轴,并认真观察,说一说划分正负数以谁为界限?它的左边是什么数?右边呢?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根据大屏幕上的自探提示,独立探究。比一比,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先解决这些问题!(时间6分钟)现在开始!二、解疑合探(10分钟)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师生交流。较难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问题1:

31、让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师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问题2:让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多找几个后进生举例回答。 问题3:找学生上台板演,讲解。回答后,师重点强调并板书。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大。 问题4:先找后进生回答,有困难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1)从数轴上比。(2)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3)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三、质疑再探(3分钟) 今天复习的内容在课本第8-9页,请大家把这些内容再认真地看一看,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

32、地方,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解决。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以北京时间为准,怎样表示悉尼时间和伦敦时间?2不利用数轴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答难。先让其他同学解答,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合探之后还积极不了的老师再讲解。四、拓展延伸(12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 1、(看来大家暂时没有什么疑问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做老师,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道题,考考大家!题型不限。比一比,看谁是最优秀的小老师!)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练习题。1、在数轴上表示下面各数。-4 2. 比较各组数的大小。3、判断

33、(1)在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 )(2)盈利1000元可以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300元也可记作300元。( )(3)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20米表示向北走20米。( )(4)所有的正数都比0大。( )(三)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谁愿意和大家谈谈。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1、正数如:+2 + 4.5 3 负数如:-6 -6.8 -0、9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以0为界线把数分为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0的左边为负数,0的右边为正数。3、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第一单元负数测试卷累计课时数:(4-5)1.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中。 16 0

34、+1052. 填空。(1)某地1月份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11,可用( )数表示,记作( )。(2)零下23摄氏度用符号表示为( )。(3)如果向前迈5步,记作+5,那么后退2步,记作( )。(4)一辆汽车向东走21公里,记作+21公里,汽车向西行18公里,记作( )公里。(5)在数轴上,所有的( )数都在0的左边,( )数都比0小。3. 根据下面的数轴填空。(1)A点表示( ),B点表示( )。C点表示( ),D点表示( )。 (2)A点向左移动2个单位表示( ),C点向右移动3个单位表示( )。(3)B点距离A点( )个单位。4. 在数轴上表示下面各数。 5. 比较各组数的大小。6. 判断。(

35、1)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4米,记作+154米。( )(2)在数学测验中,老师用2记录的是不及格的人数。( )(3)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4)在数轴上,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 )(5)盈利1000元可以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300元也可记作300元。( )(6)如果向南走记为正,那么10米表示向北走10米。( )(7)所有的正数都比0大。( )7. 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0是正数B. 0是负数C.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鱼儿向上游游30米记作+30米,鱼儿向下游游50米记作( )。A. 20米 B. 20米C. 50

36、米 D. 50米(3)小明先从0点向北走3米,再向南走5米,此时小明所在( )的位置。A. 5 B. 2C. 3 D. 58. 根据提示分别写出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和宿舍所在的位置。(每格表示1米)(l)晶晶从0点出发东走3米来到教学楼听课。(2)下课后从教学楼出发西走7米回到了宿舍。(3)换好运动鞋后,从宿舍出发走4米到体育馆上体育课。图书馆在教学楼的东侧2米处。(4)如果想从图书馆去宿舍该如何走?(5)图书馆距离宿舍有多远?9. 下面是某超市9月份的现金账。请你用正负数记录这家超市的收支情况。5日:纳税支出570元。_ l日10日:营业收入3800元_13日:水电费支出450元_11日2

37、0日:营业收入4300元_23日:进货支出6700元_21日30日:营业收入3900元_请你计算一下,这家超市9月份还有现金余额吗?10. 按要求回答问题。下面是辽宁省某市水文站发布的8月713日期间,每日下午3时的汛情公告。日期 水位(米) 高出警戒水位(米) 8月7日 37.50 8月8日 36.45 8月9日 1.20 8月10日 38.20 8月11日 8月12日 37.85 8月13日 (1)根据上表中的已知条件找出警戒水位,并把上表填完整。(2)上表中的米表示比警戒水位( )0.50米。11. 水流速度为5千米/时,顺水航行需要+5千米/时,逆水航行需要千米/时,一艘客轮的静水速度

38、是25千米/时,往来于180千米的A、B两城之间,从A到B是顺水航行,求轮船往返两城之间各需航行多长时间?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

39、直观认识了圆柱,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等活动初步感受了圆柱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不同之处。例1先教学认识圆柱,再教学认识圆锥,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它们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圆柱从识别圆柱形的物体开始,因为学生已有这样的能力。例1的图片里,有些物体是圆柱形的,有些物体的一部分是圆柱形的,也有些物体不是圆柱形的。而且,在圆柱形的物体中,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厚,有的薄,这就为认识圆柱提供了丰富的具体对象。认识圆柱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圆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40、而且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前两点学生容易注意到,第三点往往会疏忽,在交流的时候,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练一练里,教材安排了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不同的杯子和木桶,两个底面虽然相同但两底之间粗细不同的腰鼓,还有底面是正六边形的盒子,让学生指出这些物体都不是圆柱形,从而加强对圆柱特征的体验。在学生交流圆柱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指出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及时出现圆柱的几何图形,在图形上标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这是建立圆柱概念的重要一步。同时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并在圆柱的几何图形上标出高,既直观地表达高的意义,又能使学生想到测量圆柱高的方法。例题引导学生把认识圆柱的学

41、习方法迁移到认识圆锥上来,在观察圆锥形物体的基础上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在交流圆锥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圆锥的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圆锥的高是圆锥内部的一条线段的长。教材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并在圆锥的几何图形上用虚线画出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帮助学生理解圆锥高的含义。 练习五的设计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都是动手操作的习题。第2题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曲面与平面的相应转化,加强对圆柱、圆锥特征的体验,发展空间观念。第3题把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形成圆柱,把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圆锥,把半圆绕它的直径旋转形成球,让学生在动态中感受这些几何体,使已有的圆柱、圆锥概念得到深化。第5题利用教材附页里的图形做圆柱和圆锥,体会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