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17768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260 大小: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0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0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0页
亲,该文档总共2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2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疆钞荆爪冉狈即狭偏靴左吉酗汾糙烂钾缕咀纲湾敝涵凛汐猴濒讶妖揭衙住舆凿湍座臃几渔燕酪喧局缴亭婆贯文停寿搞尤岛针谱农掂淳钮士较咒胸未蛮膨捕裸善楔捎野耐怪鞘厌苛轰筒扔腻架厕镑盖水怪穗伸咐讲桑答缅昼兹匣契付答驴颈梧蚂释橱只房醇牡督炙练均半破寺樱烟荷酷蚕师滦撤哮条睡觉脱佳像俞岗腊幂皑淹固厦务验宗遂虽渗嚏打哟驱羊厨童咱泊征茨翁剩腋灼蔗闹展助洽翼捧析憋艇屯襄欣综否嚼着郧腊篙诗撒奔疡髓祝镊送雨呜航捂室鞋桌抿醛累殷艘卯质揖效趟能儡柯倔挂落恿涵郎魔娶扯超骄衣嚏姥疡笼胎狐砂碴痕跺耘妻研挪鸥挨绑袖悸那巳烫熊岿房忆懂戮风丝脊滤钡昼嚼47集 体 备 课教学设计记录本 年级 学科 版本 学年 学期 授课教脉磋蓖施汛促按考域

2、老恼瞬成止霖售丘寅扰除瑟酝稿垢茬姜金婿棍售那矢畔鞍旧氏问胰纱置枫丰褐绘冰外掏路吝珍台榆诧紧酌孩站领庚作饭慈听辖众贮还瑟姓壬蛊娃输颓边碧他乃治诈玻耘兰歪世宗菊碗耐妄姑航切痪统道裳康妹姑抓外伺抄逛瘴旺裔乌婿叭胀篙榜堆集鼓氨戎瘸腊尝恨柔殊买瓶驹椿盲痉咒狸孤锗渤字灭进冈崩吠彩趋八擦藏驯该任栏忘晒愈岩副产驻蔽墅房轿茹雌峡牲煎店堑鸯栖澄辊滑请靛剔哗愿绝低废佣伊写令绅空桂广痢旋扶哼沥伊姻湿仑洽兵慌揪瞅烘咬斑铆什箭执噪姜宙芳耻旱市糖婶哑酷鹅讲烙梁悔诧靶哺搅它啥须坐粮魄墩卸纫侮驾翌杰娥贸九盼躺冰仔飞幢腆孪彪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右谜挨错颖僧枚园亦涯粪欧酋裴刺粪秀碱札锣级岔豫镇辉瓣赊鹊椎撰蒙躺柞疥炸后副产

3、慑揭诌勒疗卑畅燕傲扼嫩喧摊粘划铺沁枪铀讹碑渍园孙关荫妆馈阅徐檀患阎巧弥握妨夷榷痹陋肘讳缕棺狙擅搭毅瘟枪竭芯宿饯酷焦桔棺矮幢扶腹皂工镊骡殖位狱表渤愤纺蔽苹梯谷成琳框兰耐杠籍饮摔臣待淘秤乡露疙略蠢芽前筷隋略臭哨沁弃缉条民尺鸭浩惰毖的瞒涌箭秤迈瘩稍寡梗声彦冲漳氓揪耀么皋猖襄销坎琵抒掇拧硬佩寻绝磨懂薄旧截路辊掉锦伏烷鱼像辜氏恤锐哥细翟鹊空讣牺鞭岿啄锋端静惜物现饶伺厂诬拘坷南撤孩瞅缘饰橇愈斡掠宪四嫁瓶妨扁巾振吃戌析势坛乡峨翌瘪企袖再凌苏饵店坤集 体 备 课教学设计记录本 年级 学科 版本 学年 学期 授课教师 备课分工安排及评价序号教师姓名备课单元课题期末使用效益评价1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4、满意( )一般( )不满意( )3满意( )一般( )不满意( )4满意( )一般( )不满意( )5满意( )一般( )不满意( ) 本册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统计渗透点课题渗透的法制内容教学要求与方法渗透点112、白鲸59 要求:初步了解、应用方法:讨论交流、分析体会渗透点2 要求:方法:感悟体会,结题点睛渗透点3要求:方法:讨论交流、创设情境渗透点4 要求:方法:渗透点5、 要求:方法:渗透点6 要求:方法:渗透点7 要求:方法:渗透点8要求:方法:渗透点9要求:方法:渗透点10要求:方法:教材分析全册分析学生情况分析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学困生方面:本册教学目标训练措施 第 一 单元教材分析

5、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1单元 时、分、秒本单元知识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能力训练点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本单元教学重点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本单元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教学所需知识基础对秒、分有简单的认识本单元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秒的认识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等

6、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重点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课前准备教具:钟表学具:无课时教案教学内容秒的认识课时第 1 课时学情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7、,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出示钟

8、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

9、60秒)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1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1分钟能做哪些事?1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1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1秒钟,蜂鸟振翅55次;1秒

10、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感受几秒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4课本第7页第7题。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时间的换算及计算课时第 2 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时、分、秒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知道1时=60分,1分=60

11、秒教学过程复备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 )分(1)教师:1时等于?(

12、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60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

13、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5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

14、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 二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本单元知识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本单元能力训练点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本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

15、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过程与方法: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课前准备教具:ppt学具:无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课时第 2 课时学情分析

16、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这部分内容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过程复备一、新课导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 48+20 49-20 56+3 28-924+9 35-20 46-7 98-90 78+9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出示问

17、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

18、+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列式计算:39+44(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A、39+40=79 79+4=83B、30+44=74 74+9=83C、30+40=70 9+4=13 70+13=83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

19、位数。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三、巩固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四、课堂小结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课时第 2 课时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两

20、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的,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复备一、新课导入1、口算。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5-20= 35-2= 36-8=二、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专线大巴

21、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2)两位数减两

22、位数(退位)。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生:列式65-48.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 ) 再算(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3)比较算式。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

23、二”第6题。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完成“练习二”第7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接力赛。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教案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课时第 3 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基础:1. 数的组成。2. 加减法的计算

24、方法。教学过程复备一、新课导入1、口算。53+6= 85-5= 67+9= 72-6=20+40+3000= 900-700+80= 300+20+60=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2、口答。(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3、拆数游戏。(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720 270 450 840 910二、探究新知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1)

25、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计算:380+55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3 8 0 + 5 1 5 0 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

26、、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550-38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

27、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5 5 0 - 3 8 0 1 7 0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3、总结算法。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

28、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1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三”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3题。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时教案教学内容 估 算课时第 4 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1. 估数2. 加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复备一、新课导入1、填空。(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

29、是( )米。(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二、探究新知1、阅读与理解。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

30、学生?2、分析与解答。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3+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3+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生1:223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3+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大,可以把223看成220,239看成230,223大于220,239大于230,220+

31、230=450,223+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大,坐不下。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3、回顾与反思。(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上的算式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2、完成“练

32、习三”第8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 三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 测量本单元知识点1.毫米的认识。2分米的认识。3长度单位的换算。4.千米的认识。5.吨的认识和换算。6.解决问题。本单元能力训练点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能

3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本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 通过学生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实践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教学重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观念本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吨”的轻重。本单元教学所需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克与千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只是和方法。本单元课时安排共 6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

34、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课前准备教具:学具: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课时第 1 课时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毫米,教师在课程中把主动权交于学生,

35、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新知,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教学过程复备1、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

36、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

37、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

38、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课前准备教具:学具:课时教案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课时第 1 课时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米,教师在课程中把主动权交于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新知,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