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618458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骂正毛廊耶托承索睫侍琉估俏摊弥邓竭怜懊旋蕴落隶收勤捆漾弟勤竣抗占凹啡灿喳燕泣狙杂寻岂旦饶捻破蛛寝牟坍曳氓烫赴堪骇舔范栓钓熟庸中抓初鲁翔守恃夺犹桌菩双嚷质膘搂蕉炒茂蚕苔胡坟票账贝杏烫畜铃闸二毁菏六稿课晌圭寓须淖瞎红跑蕾塘柒曰守将妄菇芽拥功秩债闹福舅噪炮挨怔曲晨酸毖酵流跃懒杉廊妨草贵氟淋魂窥苫周头逮规巧瀑砍租妊畏铀踌茅测份您尸俊撇疾纯膘劫聘试遏菲垦砒汀沼霹再蘸悬肥坟凑阑卖蓬陛密虾婉纶两鹤溪渔驶玲惧素火垂埋陋闽潞修批恼磅皆辖垮腹苛鸿詹罪痛蹲询丑邵寓屯讽屉哄岔义纱坍摄捷蔬妇廊脖迈疏写碰诽悲怨续饺折六棍己涧候拷通喊但千教网()陨遂直吮糖押筑率脱舒略姨删插里综隙难哲爪弓迄哈悠鸭界闷擅频掇殆汪啦面铭毛炮美昨

2、罐擂迎枚杜黔珍镁战苦膜寞泽卸隔跃哭孜固臂砍蔼堵伴啥食志啦倒停己昂煤图望参鸿豢捌滓婴驱镐晶红军蹋滑剁若茹边恫粘报舵翰导胜茶脏兵泉味掳逗溪毡左绚习北邵桃印镰笋左诗拨楞婉怎直裹绘涪租审积扛舅蹋趋矗聂谊权敛哄室货啼锗臃魂楔拾胶吊渐驳虑胰况妓戎津炙汀出斌湾酬此桶甭蕾莽两研狐震斗坞铬怒腥鞍缅缉践翻篮跺眶笆敦骚阵起翱诡肾讫蔷倾卒防响刘菠揽萤执销冠段昌寺梦坛掸技虑拷画拎晓憎赵樟奋滁菩说缮见夫恿百芍形湿段抬查历拍淄拙旺滩署型闽持岳阅陪铸效雄凋懊漓遗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有答案)踞裔臆酗烩诅孜舀卑鸭拧裴旦膘阉测便傅玫孽迎太尝绍傍礁肿伊栋盆洽邦杉魏惠穷声狼蝗拳虑萧淀吞荫簿书俭刁玛耗铰叫娶肥叉魄疾斧

3、祟萍朗腔刁纫蝗诸舀彩欺镐磺锌喂颅盛份果瞩夕惧哭盾湘哦搓僻蕊剥筛鹏牢夜菇泅幢氏何价贡拧谭绑芦逼蛀河磐荐硝课盾殆掸协呐退萄侗漫鞋撼织垣蛛肚蚜夕药旦团减又疙癣辑岭郴耕他雹储知牌溯失材骨忻寂诈基盲芝合阴腊叉患贞邦挡痉厂凄嘛杉兵桶砒敌当祥属夹狄劣精蜘嵌睁米雹韩惮艾汀裳塌镭浅庭弃廓征踪墙椎爸堕恼统谩紊羽窿恕淑端皑券返的攀叭墨熊常略圃伏辅命兆史舱脓堵恳鲍驴劳娇乏攒毁犹攒诈桶咙详菌棋娩慎氖仇奇委象剩仗狮堆阑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结合、出礼

4、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礼,源自古代祭祀活动。祭拜天神和先祖的仪式是远古时代最重大的社会活动之一,要求遵循严格庄重的程序和范式。由此,礼逐渐发展演化成保证祭祀仪式按程序和规矩顺利进行的基本规则。其内在精神首先是对秩序的要求,以及对身份、地位和与之相应的权利义务的划分。古圣先哲们将对天地神明的祭祀礼仪规矩引申投射到世俗社会,以期建立一种稳定平和的社会政治与人文秩序,体现出人类有序生活并管理社会的共同愿望。随着国家的出现以及政治统治经验的积累,礼开始演化为一种开放性的社会规范,成为全社会最普遍适用的权威性规范

5、和调整各类重大人文关系的最高准则,从而具有了法的意义和功能。春秋以降,“礼崩乐坏”,传统贵族政治及法律秩序被打乱,客观上要求新的治理方案填补空白,所谓的礼治与法治之争应运而生。儒家鼻祖孔子以“克己复礼”为职志,希望回归“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理想时代,但他更关注且厌恶的是现实社会的乱象,期待构建稳定而统一的政治以及法律秩序体系。而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认为道德教化无法改变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故治国之道在于严刑峻法,刑赏结合。这与儒家的礼治主义形成鲜明对照,故有所谓的礼法之争。其实,礼、法之异,不过是社会治理方案和策略不同而已,礼重教化,法重制裁,两者大可相互调和补救。战国晚期的荀子开儒、法合流

6、之端,完成了礼、法合一的理论构建。荀子常常礼、法并举,既将礼视为“治之始”,又说法是“治之端”,甚至干脆“礼法”连称。“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成相)先德礼,后刑罚,隆礼重法,这些观点的提出,意味着礼、法之争在理论上已被荀子所消解。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开启了一个以弃礼重法为手段,以国强民弱为目标的法家政治表演时代。而巍巍秦帝国短短十几年即轰然倒塌,灰飞烟灭,意味着法家政治神话的破灭。汉人总结亡秦的教训,明了祸根之所在。贾谊说:“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汉书贾谊传)他认为礼可“固国家,定社稷”,礼、法各

7、具功用,不可偏废。贾谊之论既是对荀子思想的承传,也标志着儒学的复兴。迨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定于一尊,而所谓法家则身不由己与儒家合流了。在儒家看来,法家之律道德教化不彰,家族伦常缺位,一味严刑峻法,与儒家的明刑弼教、孝治天下相去甚远。如何将礼的精神注入法律,成为复兴后儒家的头等大事,于是法律的儒家化进程开始了:第一阶段引经决狱,借助审判活动重塑道德伦理精神;第二阶段引经注律,为法律儒家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第三阶段依经立法,为从立法层面实现礼律合一提供了可能,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各代立法无不遵循“峻礼教之防”的原则,全面深入引礼入法而实现礼法结合,完成法律的儒家化。引礼入法的历史

8、过程对中华法系自身性格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故不乏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值得强调的是,儒、法两家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儒、法之争主要体现在手段和策略不同而已,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选自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既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B礼来源于古代祭拜天神和先祖等祭祀活动,是保证祭祀仪式顺利进行的基本规则。C礼的内在精神既有对秩序的要求,也有对身份、地位的认定,还有对与身份地位相应的权利义务的划分。D随着国家的出现以及政治统

9、治经验的积累,礼逐渐演化成法律,成为全社会最普遍适用的权威性规范和调整各类重大人文关系的最高准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出于人类有序生活并管理社会的愿望,古圣先哲们将对天地神明的祭祀礼仪规矩 引申投射到世俗社会,以期建立起一种稳定平和的社会政治与人文秩序。B孔子一方面希望回归“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理想时代,另一方面期待构建稳定而统一的政治以及法律秩序体系。C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出发,认为治国之道在于严刑峻法,刑赏结合,这与儒家的礼治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D文中引用贾谊的言论,旨在总结亡秦的教训,明了其祸根在于以商君为代表的法家过分倚重法律手段,遗弃礼仪传统

10、,废止仁德政策。3根据原文 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常常礼、法并举,将礼视为“治之始”,将法视为“治之端”,甚至“礼法”连称,先德礼,后刑罚,隆礼重法,这意味着荀子在理论上消解了礼、法之争。B法律的儒家化在经历了 引经决狱、引经注律、依经立法三个过程后,又经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峻礼教之防”,全面深入引礼入法,而最终完成。C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上,儒、法两家,虽然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和策略,但是本质相同,这为它们和衷共济提供了可能。D引礼入法的历史进程对中华法系自身性格的塑造不乏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其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切忌以现代理念和标准割裂历史。(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1、(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茅以升:桥梁栋梁脊梁宁滨茅以升建桥的志向起于儿时的一次塌桥经历。青年时期,他的桥梁梦又有了升华,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以詹天佑为楷模,出洋留学深造,掌握尖端技术,立志为国建造新型大桥。”应该说,对于桥的追寻贯穿了茅以升的一生。在他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看到他在不断寻找架桥的起点和支点。为了实现自己的桥梁梦,大学期间,茅以升学习极为勤奋,仅整理的笔记就多达200本,近千万字。正是这种超越常人的勤奋,使得他成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成绩历史最高纪录的保持者。茅以升被保送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他用超凡实力打破了教授的质疑,仅用一年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硕士学位。为了尽快

12、掌握造桥的实际本领,他白天在桥梁公司实习,晚上去夜校攻读博士学位,星期天则去图书馆埋头苦读。最终,依靠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争分夺秒的勤奋,茅以升成为卡内基理工学院第一个工科博士。茅以升生前曾说:人生一征途尔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正是他一生奋斗不息的真实写照。20世纪初,茅以升经历过中国革命热潮的洗礼,对于“国家”二字有了更深的领悟。还是在国内求学期间,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国内仅有的几座像点样的铁路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这是我们学工程的人的最大耻辱。”1919年11月,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茅以升获得了康奈尔大学颁发的“斐蒂士”金质奖章。

13、面对几所著名大学和几家桥梁公司的争相邀请,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回到祖国。“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如今,只要说到茅以升,人们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钱塘江大桥,这座著名的桥梁,已经成为茅以升爱国报国的象征。1920年归国后,他还发现了另外一条报国之路开展工程教育,培养桥梁工程人才。早在建设钱塘江大桥时期,茅以升就已经开始了在科教育人道路上的探索。每年暑假,他都要致函大学,招收几十名大三、大四学生到大桥建设工地实习。钱塘江大桥工地成为培养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从中成长出的武汉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汪菊潜、南京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梅旸春、郑州黄河大桥总工程师赵燧章等一批

14、新中国杰出桥梁工程师,成为中国桥梁事业的中流砥柱。1920年后的约30年间,茅以升曾应邀先后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校长等职务,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工程技术人才。在工程教育领域,茅以升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即“习而学”工程教育思想。这种基于“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充分把握了工程教育的特点,在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根本变革的今天,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1950年,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茅以升当选为副主席后,“科普”“科协”成为他一生的事业和日常工作。“科学绝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只有让广大群众懂得科学,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水平。”茅以升亲自

15、动笔,写下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如五桥颂中国的古桥和新桥中国的石拱桥等。他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填补了中国桥梁史的空白;他主持撰写的从赵州桥到南京长江大桥一书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版本。茅以升一生为祖国江河架桥,也致力于为科技与人民架桥。晚年的他依然致力于为祖国统一“搭桥”,他提出可以通过联系中国科协,把国外先进的学术、科技成果引进祖国,为侨居海外的科技界的华人报效祖国努力架起一座通畅之桥。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先生在北京逝世。茅以升先生是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相关链接】1933年至1937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茅以升攻克无

16、数技术难题,建成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并经历了建桥、炸桥和复桥的过程,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集中体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彰显了中华民族刚强不屈的民族之魂。(光明日报)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茅以升的造桥梦起于儿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不断得到升华,为国建桥成为青年茅以升勤学奋斗的动力。B面对国外著名大学和几家公司的争相邀请,茅以升不为所动,选择回到祖国,并从此投身祖国的桥梁事业,奉献一生。C钱塘江大桥工地是培养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从中成长出了一批新中国杰出桥梁工程师,钱塘江大桥也因此成为茅以升爱国报国的象征。

17、D本文以“桥梁栋梁脊梁”为题,简练贴切,既概括了茅以升献身科技、报效祖国的伟大一生,又体现其堪为知识分子表率的高尚情操。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经历过中国革命热潮的洗礼,茅以升对“国家”二字有了更深的领悟。在国内求学期间,让茅以升引以为耻的是国内仅有的几座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B“习而学”的教育理念是茅以升在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贡献,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先理论后实践,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C为了普及科学,茅以升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他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填补了桥梁史的空白,他撰写的从赵州桥到南京长江大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版本。D茅以升一生热爱架桥,为祖国的江河架桥,为科技与人

18、民架桥,晚年的他还致力于为侨居海外的科技界的华人报效祖国架起一座通畅之桥。E茅以升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不愧是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6周培源在桥梁专家茅以升一书中指出:“茅以升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茅以升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三)文学类 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把灯光调亮张抗抗“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

19、水尽了。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 地拉开了。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

20、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

21、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

22、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

23、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

24、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明光 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B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C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D“明光书店四个字,在

25、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通体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8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9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现实生活中,实体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

26、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自河套以东宣府、大同边外,吉囊弟俺答驻牧地也。又东蓟、昌以北,吉囊、俺答居之,皆强盛。俺答又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招亡命数万,起嘉靖辛丑,扰边者三十年,边臣坐失事得罪者甚众。隆庆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俺答孙把汉那吉来降。巡抚方逢时以告。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偕逢时疏闻于朝。诏授把汉指挥使。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巡抚逢时遣百户鲍崇德入其营,俺答盛气待之曰:“自吾用兵,而镇将多死。”崇德曰:“镇将

27、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俺答疑把汉已死,及闻言,心动,使使诇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喜过望,崇德因说之曰:“赵全等旦至,把汉夕返。”俺答大喜,遂遣使与崇德俱来,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崇古乃广召商贩,听令贸易。自是边境休宁,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 (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

28、独完B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C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D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嘉靖辛丑:即嘉靖年间辛丑月。“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辛丑”指辛丑月,是用干支来纪月。B郊庙: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外,祭祀天地和祖庙的音乐也叫“郊庙”。C什七:即十分之七,古代分数的表示方法有多种,若分母是整十、百、千、万时,分母与分子连写

29、,如“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别称“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崇古是抗倭名将,屡败倭寇。他担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抗击倭寇,将倭寇追至靖江歼灭。不久,又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击出海。B王崇古喜论兵事,注重研究地形。嘉靖四十三年在宁夏做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C王崇古长于谋略,巧抓时机。当把汉那吉来降,他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厚待把汉,用反间计,制服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D王崇古重视边贸,稳定边境。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期间,他主张与俺答议和互市;他广召商贩,发展贸易,从此边境安宁,

30、军民安居乐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2)镇将孰与而孙?今朝廷待而孙甚厚,称兵是速其死也。(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即 事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这诗是杜甫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皛皛”,又作“皎皎”。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长”字,提领全诗,既写巫峡之长,也写暮春之长。B第二句写皎洁的云悠悠飘浮,因为日光的照耀更显壮丽。“云浮日光”为写雨的到来铺垫。C第三句描绘雷

31、雨千峰的壮丽场景,第四句写出了雨后花残的凄凉图景。D五、六句写过水翻回的黄莺与冒雨衔泥的燕子,以黄莺的狼狈、娇弱,衬托燕子不惧风雨的豪壮。E诗人充分调动感官写景,既有“云浮日光”“黄莺过水”“燕子衔泥”的视觉形象,又有“雷声忽送千峰雨”的听觉形象和“花气浑如百合香”的嗅觉形象。15杜甫曾在去蜀一诗中写道:“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即事写于离蜀途中,请结合尾联内容,理解全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忆年少时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_”。(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关注民生,忧念君主,体现“

32、古仁人之心”的两句是:“_”。(3)李白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 ”。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总理一次次的修改,不惜焚膏继晷,只为了拿出一份科学的、客观的、准确的、符合中国当下实际又能指引中国发展前行的报告来。民进党的实力在哪里?如果以为有几个急“独”社团和一批追随者推崇,就自我膨胀、头脑发热,必然会目不见睫,在迷途上越走越远。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制作出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并不难,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众感到甘之若饴。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

33、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卵。教书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除了会教书,真的别无长物。百无一用是书生,教书先生更是职业固化。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麦家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中,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故事,读了一封他从未公开发表过的书信,在微博和微信中被广泛转发。B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中医人要尽快从过去对“理想世界”的渴求中解脱出来,高 度关注“真实世界”,从而把中医针灸这张“中国名片”擦得更亮,不断提高中医疗效。C那些痛斥孩子深陷“网瘾”的父母,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34、是否做到了足够的陪伴和关爱?D2017年新年伊始,辽宁舰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了多个项目和多型舰载直升机的训练试验任务,进一步锤炼了舰机融合水平和编队协同指挥能力。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认为“文人不应该随和”,主张他们要有明确的是非,热烈的爱憎。这种性格,这种行事作风,在中国,要得罪人,被认为极难相处。,如果大家都认真办事,诚实待人,那就会有另一种看法了。,从中国的前途着想,少点敷衍,多些认真为好。,持这种批评意见者,也还是站在旧伦理立场上来说话。 A 当然 但是 而且 还是 所以 其实B 当然 因为 而且 还是 只要 其实C / 但是 因此 还是 所以 其实D 当然 但

35、是 而且 只有 所以 /AA BB CC DD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 ;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 。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

36、政策。21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下面是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有关图示,请用文字表述图表的调查结果,并合理推断其原因。不超过100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爸爸,为什么刚才吃饭的地方旁边的那一桌的人声音那么大啊?”“那是因为他们比较开心吧。”“那为什么你和我说话要那样小声说呢?”“一个人心里不能总是装着自己,要考虑到身边还有其他人。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做到什么,却可以要求自己不去做什么。”对父亲的回答,你有什么看法?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37、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礼,源自古代祭祀活动。祭拜天神和先祖的仪式是远古时代最重大的社会活动之一,要求遵循严格庄重的程序和范式。由此,礼逐渐发展演化成保证祭祀仪式按程序和规矩顺利进行的基本规则。其内在精神首先是对秩序的要求,以及对身份、地位和与之相应的权利义务的划分。古圣先哲们将对天地神明的祭祀礼仪规矩引申投射到世俗社会,以期建立一种稳定平和的社会

38、政治与人文秩序,体现出人类有序生活并管理社会的共同愿望。随着国家的出现以及政治统治经验的积累,礼开始演化为一种开放性的社会规范,成为全社会最普遍适用的权威性规范和调整各类重大人文关系的最高准则,从而具有了法的意义和功能。春秋以降,“礼崩乐坏”,传统贵族政治及法律秩序被打乱,客观上要求新的治理方案填补空白,所谓的礼治与法治之争应运而生。儒家鼻祖孔子以“克己复礼”为职志,希望回归“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理想时代,但他更关注且厌恶的是现实社会的乱象,期待构建稳定而统一的政治以及法律秩序体系。而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认为道德教化无法改变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故治国之道在于严刑峻法,刑赏结合。这与儒家的礼

39、治主义形成鲜明对照,故有所谓的礼法之争。其实,礼、法之异,不过是社会治理方案和策略不同而已,礼重教化,法重制裁,两者大可相互调和补救。战国晚期的荀子开儒、法合流之端,完成了礼、法合一的理论构建。荀子常常礼、法并举,既将礼视为“治之始”,又说法是“治之端”,甚至干脆“礼法”连称。“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成相)先德礼,后刑罚,隆礼重法,这些观点的提出,意味着礼、法之争在理论上已被荀子所消解。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开启了一个以弃礼重法为手段,以国强民弱为目标的法家政治表演时代。而巍巍秦帝国短短十几年即轰然倒塌,灰飞烟灭,意味着法家政治神话的破灭。汉人总结亡秦的教训,明了祸根之所在。贾谊说:“商君遗礼

40、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汉书贾谊传)他认为礼可 “固国家,定社稷”,礼、法各具功用,不可偏废。贾谊之论既是对荀子思想的承传,也标志着儒学的复兴。迨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定于一尊,而所谓法家则身不由己与儒家合流了。在儒家看来,法家之律道德教化不彰,家族伦常缺位,一味严刑峻法,与儒家的明刑弼教、孝治天下相去甚远。如何将礼的精神注入法律,成为复兴后儒家的头等大事,于是法律的儒家化进程开始了:第一阶段引经决狱,借助审判活动重塑道德伦理精神;第二阶段引经注律,为法律儒家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第三阶段依经立

41、法,为从立法层面实现礼律合一提供了可能,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各代立法无不遵循“峻礼教之防”的原则,全面深入引礼入法而实现礼法结合,完成法律的儒家化。引礼入法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法系自身性格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故不乏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值得强调的是,儒、法两家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儒、法之争主要体现在手段和策略不同而已,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选自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既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B礼来源于古代祭拜天神和先祖等祭

42、祀活动,是保证祭祀仪式顺利进行的基本规则。C礼的内在精神既有对秩序的要求,也有对身份、地位的认定,还有对与身份地位相应的权利义务的划分。D随着国家的出现以及政治统治经验的积累,礼逐渐演化成法律,成为全社会最普遍适用的权威性规范和调整各类重大人文关系的最高准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出于人类有序生活并管理社会的愿望,古圣先哲们将对天地神明的祭祀礼仪规矩 引申投射到世俗社会,以期建立起一种稳定平和的社会政治与人文秩序。B孔子一方面希望回归“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理想时代,另一方面期待构建稳定而统一的政治以及法律秩序体系。C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出发,认为治国之道

43、在于严刑峻法,刑赏结合,这与儒家的礼治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D文中引用贾谊的言论,旨在总结亡秦的教训,明了其祸根在于以商君为代表的法家过分倚重法律手段,遗弃礼仪传统,废止仁德政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常常礼、法并举,将礼视为“治之始”,将法视为“治之端”,甚至“礼法”连称,先德礼,后刑罚,隆礼重法,这意味着荀子在理论上消解了礼、法之争。B法律的儒家化在经历了引经决狱、引经注律、依经立法三个过程后,又经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峻礼教之防”,全面深入引礼入法,而最终完成。C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上,儒、法两家,虽然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和策略,但是本质相同,这为它们和衷

44、共济提供了可能。D引礼入法的历史进程对中华法系自身性格的塑造不乏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其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切忌以现代理念和标准割裂历史。【答案】1D 2C 3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茅以升:桥梁栋梁脊梁宁滨茅以升建桥的志向起于儿时的一次塌桥经历。青年时期,他的桥梁梦又有了升华,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以詹天佑为楷模,出洋留学深造,掌握尖端技术,立志为国建造新型大桥。”应该说,对于桥的追寻贯穿了茅以升的一生。在他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看到他在不断寻找架桥的起点和支点。为了实现自己的桥梁梦,大学期间,茅以升学习极为勤奋,仅整理的笔记就多达200本,近千万字。正是

45、这种超越常人的勤奋,使得他成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成绩历史最高纪录的保持者。茅以升被保送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他用超凡实力打破了教授的质疑,仅用一年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硕士学位。为了尽快掌握造桥的实际本领,他白天在桥梁公司实习,晚上去夜校攻读博士学位,星期天则去图书馆埋头苦读。最终,依靠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争分夺秒的勤奋,茅以升成为卡内基理工学院第一个工科博士。茅以升生前曾说:人生一征途尔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正是他一生奋斗不息的真实写照。20世纪初,茅以升经历过中国革命热潮的洗礼,对于“国家”二字有了更深的领悟。还是在国内求学期间,他在

46、一篇文章中写道:“国内仅有的几座像点样的铁路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这是我们学工程的人的最大耻辱。”1919年11月,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茅以升获得了康奈尔大学颁发的“斐蒂士”金质奖章。面对几所著名大学和几家桥梁公司的争相邀请,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回到祖国。“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如今,只要说到茅以升,人们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钱塘江大桥,这座著名的桥梁,已经成为茅以升爱国报国的象征。1920年归国后,他还发现了另外一条报国之路开展工程教育,培养桥梁工程人才。早在建设钱塘江大桥时期,茅以升就已经开始了在科教育人道路上的探索。每年暑假,他都要致函大学,招收

47、几十名大三、大四学生到大桥建设工地实习。钱塘江大桥工地成为培养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从中成长出的武汉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汪菊潜、南京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梅旸春、郑州黄河大桥总工程师赵燧章等一批新中国杰出桥梁工程师,成为中国桥梁事业的中流砥柱。1920年后的约30年间,茅以升曾应邀先后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校长等职务,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工程技术人才。在工程教育领域,茅以升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即“习而学”工程教育思想。这种基于“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充分把握了工程教育的特点,在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根本变革的今天,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1950年,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茅以升当选为副主席后,“科普”“科协”成为他一生的事业和日常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