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学科兴趣教学法初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24641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物理学科兴趣教学法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物理学科兴趣教学法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物理学科兴趣教学法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物理学科兴趣教学法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物理学科兴趣教学法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物理学科兴趣教学法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物理学科兴趣教学法初探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的调动,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重视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精心设计每堂物理课的导入,创设情景,激思激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步我们可以从设计好“开场白”来入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场白”在很多情况下会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这里,我把开场白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每学期之前的开场白。在新学期、新学年,开场白应以鼓励为主,要告诉学生作为科学的物理有宏观上的连续性又有微观上的相对独

2、立性,物理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按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的体系讲述各部分内容。因此,即便是过去没学好,只要努力,接下来的知识照样能学得不错。这时,还可以再讲一些物理学家的轶事,帮助那些过去没学好的同学建立信心,鞭策基础好的同学克服自满情绪,更加勤奋;另一种开场白在每个单元的内容。“开场白”要揭示本章知识或本堂课内容在整个物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明白晓畅或者是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来加以描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语言和道具来削弱物理概念的抽象化。这里,我们可以借助教具、挂图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等生动具体的直观现象,展示物理世界中直观的趣味性。好的教师该像个语言的魔术大师。一方

3、面可以通过直观设置悬念,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以疑导读”“以用入读”让学生对知识产生饥饿感,其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走通俗化的物理科普之路。物理概念因为是对客观世界的概括与总额及,其内容的抽象化使得物理语言描述非常到严谨、科学,会出现许多初中生在之前学习中未能了解的术语、名词等等。这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必须迈过的槛。作为物理教师必须认识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这些特殊性、专业性的术语在学生的理解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会成为造成某些学生认知理解错误的根本原因。即使是教师在运用个人认识来对某个定义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也可能引起歧义。

4、这时候最有效地做法是类比,把物理现象和生活常识相结合,用物理知识来解读生活,通过生活来了解物理。充分发挥物理固有的优势,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所有物理定律均来自于物理实验。这为物理教学的探究与合作创造了契机,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触发点。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在以分数为导向的传统教学观里,物理实验成了薄弱的环节,熟记套用公式、解题成了学生学物理的出发点和目标。由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是在手脑并用的科学过程中形成的,学到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僵死的东西,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这是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目

5、标背道而驰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大力加强实验,要求学生在试验中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发现物理的美妙之处,从而参与到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家庭实验,特别是要鼓励学生课外用生活用具、玩具做各种小试验、小制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学生,知识成为交流的载体、探究的对象,

6、而不是由上而下的压力,因此学僧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争辩、交流,这种形式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吸引。而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之间互助互动互补,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开阔,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科学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将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分组,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交流意识和欲望。小组避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一言堂,将原本由教师一人承担的讲解、提问等内容分化,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大,最终提升知识点的交流热度和广度,增加了课堂的活跃点,从而可以最大化地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情况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