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贼门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大招.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26393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拒贼门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大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拒贼门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大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拒贼门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大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拒贼门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大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拒贼门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大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拒贼门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大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拒贼门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大招.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拒贼门外,古墓用了哪些物理大招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于近日热播。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倒卖磁带光盘的王凯旋,与曾经的战友胡八一一起进行探墓的故事。该剧开播仅24小时网播量已突破2亿,强劲势头引爆全网。除了鬼吹灯之外,关于盗墓方面的艺术作品还有很多,如木乃伊盗墓笔记等等。在所有的探险活动中,盗墓或者说墓穴探险,无疑是最吸引人的一种。而且,自从有了“厚葬”这一习俗之后,盗墓者就出现了。而墓穴的主人则会像银行保卫金库一样,千方百计地保障他们死后的安宁。那么,古人尤其是古代帝王究竟是怎么给墓穴防盗的呢?故布疑冢 瞒天过海盗墓贼想要盗墓,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找到墓,古代的君主们在第一步就为他们设

2、置了一大难题建立许多疑冢假墓。想挖我的坟头吗?首先你得有能耐找到我。“疑冢虽然是防盗手段中最笨的方法,却也是最为有效的,往往能将贼人的盗墓计划扼杀在摇篮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员公众考古与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马俊才说。马俊才介绍,最有名的疑冢当属曹操墓,其将疑冢方法运用得可谓登峰造极,三国演义中称,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曹操的生性多疑,设立七十二疑冢,让深恨其之人和盗墓贼无从下手。这虽然是出自演义的说法,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方法确实有效且被广泛使用。流沙填墓 盗洞难挖土丘墓最绝的反盗墓招式是“积沙”,这种墓也有一个专业术语

3、,叫“积沙墓”。“积沙墓”俗称流沙墓,是盗墓者最为头疼和害怕的墓冢类型之一,出现时间很早。在营建时,开挖十几米深、面积达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定好棺椁的朝向、方位后,以炒干的细沙埋葬棺椁,而不是以土回填。沙子积埋到一定位置和厚度后,才以泥土覆埋,并将四周夯实筑牢。马俊才解释说,之所以用干燥的细沙,一是可以保持地下干燥的环境,防止尸体腐坏;二是强化防盗效果。干燥的细沙如水,流动性极强,盗墓者根本无法挖掘盗洞,因为挖的时候,沙子会流淌,根本就形不成盗洞。就是挖成了,也极容易造成塌方,让盗墓者成为殉葬者。2005年5月,马俊才作为领队参与上蔡县郭庄村楚墓的全面发掘。据他介绍,整座墓的防盗招式

4、一环套一环:大墓深达17米,其中10米多埋的都是沙子。又在主棺的正上方和侧方,加修了两个假棺材,为了逼真,还放置了小件陪葬品。墓道走向设计也很绝,不像通常大墓那样,墓道直达墓底,而是改变了方向,如果盗墓者顺墓道而下,根本看不见真正的棺室。这座楚墓内的陪葬品,能历两千多年而不被盗出。完全是因为这环环相扣的反盗墓设计。现场发现,此墓大大小小有17个盗洞,其中年代最早的盗洞挖于战国时期,位于墓室北口外约3米处,是一个阶梯式的斜向洞,向下发现积沙后就停止了挖掘。”马俊才说。铁水封陵 固若金汤很多古墓都被盗墓者光顾、洗劫,但是历史上有一座古墓却幸免于难,这就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考古结果表

5、明,目前确实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马俊才说,其主要就是采用铁水封陵的方法,墓道与墓门间用吞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4000块。石条之间用铁拴板拴拉,每3层上下用铁棍穿联,而且在石头上凿有倒梯形的洞,类似于木工做的木榫,在墓地现场筑炉化铁成汁,浇塞石上的榫洞,使石块牢牢地粘在一起,成为一体。“如果没有这种榫洞,石块就很容易抽离。”马俊才说,历史上有很多次盗挖乾陵的记载,如黄巢起义时,曾在墓道西面挖了大沟,后也有军阀组织大批人马盗挖,但均没有成功。可见,武则天铁水封陵的反盗墓手法是相当成功的。化学毒物 闻之毙命除了各类物理防盗手段外,化学陷阱也被墓主们采用。据史料记载,古代最常用的化学防盗剂

6、就是水银,将水银放置墓中蒸发成汞蒸气,会给盗墓贼带来极大的麻烦。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可能是利用水银挥发剧毒进行防盗。“此设计目前还未证实,但秦陵封土的确可能有大量水银,曾有人对当地土壤进行测量,越到下面发现汞含量越高。”马俊才说。其他帝王陵墓内部也可能有“水银池”。魏襄王的陵墓中更是会喷出不明黄色气体,让人靠近不得。太平广记有载:“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马俊才表示,野史记载,河南省卫辉市一墓穴遭盗掘时,曾有白气逸出。伏火深藏 或为沼气一些盗墓小说中还提到,很多盗墓贼一打开古墓,便发生大火,被

7、烧死、烧伤。汉旧仪里所言:“将作营陵地,内方石,外沙演,户交横莫耶,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制有其机也。”这段文字中透露出,古墓中的“伏火”是古人反盗墓设计的传统手段之一。曾震惊世人的长沙马王堆1号墓(辛追墓),就曾出现“伏火”。对此,马俊才表示,这种所谓的“墓火”可能并不是有意为之的防盗设计。而是因为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如衣服、食物等等,长时间埋藏之后会腐烂,从而产生一种可燃气体沼气。盗墓者手持火把或蜡烛而入,沼气一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燃或者火灾了。机关伏弩 并不实用在盗墓小说、电影中,经常会看到墓穴中装有机关弩箭,盗墓者一旦触发机关,弩箭就会射出,使其毙命当场。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类的高等陵寝才会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郭沫若在中国史稿第三篇第三章第一节中写道:“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秦始皇命令工匠装置了许多机弩,以射杀企图进入墓道的人。”“这种多见于文字记载中,一旦盗墓者靠近就会被射杀,但目前发掘的墓穴中还从未发现过。”马俊才说,这种“机关”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因为箭是金属、弦是各种牛筋做的,时间长了就会锈蚀、腐烂,从而失去效能,无法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