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与“爱迪生效应”.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31802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迪生与“爱迪生效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爱迪生与“爱迪生效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迪生与“爱迪生效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迪生与“爱迪生效应”.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爱迪生与“爱迪生效应”托马斯爱迪生,1847年出生在美国。他一生发明创造众多,被举世公认为“发明大王”。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一生只注重技术发明,却很少去关心抽象知识。他是个非常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兴趣在于把别人一些抽象的发现联系起来,做出实际有用的装置,服务于人类。正因为他只具备发明家的头脑,而不具备科学的抽象知识,所以他一生虽然发明众多,却只取得了唯一的一个纯科学发现“爱迪生效应”。但他对这唯一的一个纯科学发现,也认为不符合实验目的,仅仅把它记在日记中就不了了之,从此放弃了它。结果使他丢掉了可以据此制成无线电电子管,引来今日令人惊异的整个电子工业的巨大科研成果。爱迪生效应,是爱迪生1883年发现

2、的,但话却要从1877年说起。这一年爱迪生发明碳丝电灯之后,应用不久即出现了寿命太短的问题:因为碳丝难耐电火高温,使用不久即告“蒸发”,灯泡的寿命也完结了。爱迪生千方百计设法改进,1883年他忽发奇想: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也许可以阻止碳丝蒸发,延长灯泡寿命。经过反复试验,碳丝虽然蒸发如故,但他却从这次失败的试验中发现了一个稀奇现象,即碳丝加热后,铜线上竟有微弱的电流通过。铜线与碳丝并不联接,哪里来的电流?难道电流会在真空中飞渡不成?在当时,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敏感的爱迪生肯定这是一项新的发现,并想到根据这一发现也许可以制成电流计、电压计等实用电器。为此他申请了专利,命名为“爱迪生效应”,便不再去进行深入研究了。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却根据“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管(即二极管)。随后,人们又在弗莱明二极管的基础上制成了三极管,促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于1921年在美国匹兹堡市建立,使无线电通讯野火春风般迅速出现在了世界各地。爱迪生知识片面,只见“效应”丢掉了制成电子管的重大成果;弗莱明知识深厚,制成世界上第一支电子管,引来了今日电子工业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