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附进度安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16322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春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附进度安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春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附进度安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春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附进度安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春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附进度安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春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附进度安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春期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五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学习和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二、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1年春季正式实行,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

2、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三个单元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以多种形式促进儿童中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

3、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 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

4、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三、教学目标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

5、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 “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

6、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四、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教材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一步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五、时间安排章节题目课

7、时备注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61读懂彼此的心2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23弘扬优秀家风2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64我们的公共生活2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26我参与我奉献2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13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29中国有了共产党3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12富起来到强起来22021年春期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生活性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8、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要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已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

9、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3.活动性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

10、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二、教学目标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 “我参与我奉

11、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三、教学措施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备的基础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 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

12、间。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四、研究主题: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1、指导学生认识是社会走进社会。2、研究内容:让学生明了自己与社会的责任、并为此付出努力。3、研究目标: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会。 4、研究方法:走进社会,认真思考,讨论研究,概括总结。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21读懂彼此的心23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2453弘扬优秀家风264我们的公共生活278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296我参与我奉献21011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12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213149中国有了共产党215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16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1712富起来到强起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