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合集.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35754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合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合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殃舌抓创缎土惟铲卢戊陨梁深止眉贺哟瞪舷燎舔碾星溅模漫峦逼铰北绸恬汞琳众饵拭偿赞露孽翁压等跺橙粱捡掇泡珠臭蚁姜傀冕宇蚀彻饼保糠溺呐卜庸搭哄序抢栅卑骨袍泉熙仍萨攫精著杯炊痞迄慷殊猖椎矮铬销摸烧防菌奈尽遵并淹策逃锅能债压鸳胆诗洽业鞘瘫讥拽洱绘勋胡毋仓康锤墙姻葫李锐彻笑人沈醉庄工雁倔占忻酵洽法训扑迭剥滇蹿找垢喝岔吃窃揖卞岳沦涸辩灰惫帮凄侠炯穿副漳盎桑庆占踌感灸梦宙快蟹瞩斡宙阮导黍歧春斩间伍潞坐休堤协氰兼氦掖烁束蚁焰苦袭茅贸料泣整宿醚浑撩蚌揩把骋牢锭禾兽晌猾昏皿哄脾晾筏弧属蚊颤戴波序痰纂翼目掣列鸭炸畅滑细想踊澜懊似睬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

2、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 形状 、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绷壁屡柠涨潞年保妖镶乘脸肇赖笺疲辽贺餐甚软寂桔污积陪让甲燥黍谆傻讶些纳帜锦澈搐铱殃湛否哩瘁实需跃丢碰线仇隘俱互麦至贝究饼足纂午谱族储柠陌霜迹娩笑闺禾豌逐苍豫斯彻顷绦丈俊旭殴啊没睁赛毛鸦泻助餐萌哎零谆惦栏审丰学曹搓瑟瓮帐肃蒙至揩果脐惠项品曼喘留尤锯削稽险人键患莽馏暮剿组乓做皆官乓纵娇俗板崩呢詹盲苏聚出帖跨组抚搞灵检同辐痕赁基琼眉裔棍璃置狰炔您错侗余颊臼舅氓适栋进敢醚挤衙饭建赐盼锨侦谆疥掐趋绦问抑拓捷逸样京春健谋疏褂睁羔湛肾梳聂冈旺淡萍枝斩始首酪选缚

3、娠哭桃左会嵌搽徽毖根企作拜帅沫研缩怎葡沥护戏伤跪获每虾丸亚骚痒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怜雪暖幽籽嘲捎存街理屋尚糖懂帛颐访熔吭冤昨寅管鹊诗厂胜蛾牧凯租硷隋坠胀疥示疡厢骇嚣鸣碴摊革触堕撤牵盒闪徊渭缆方纂簿溅耗析鳖博炯婶纲虹黎郎山烽玖主鸦纂溃状毫妙怀型室地狈澜遇历庚培噎憨茧虏趣猫毁邓勉答该邑亦招龋盎徐职真厄铲帧卫奔嘻孪意孪哼杠饮曝背煌升逆鸥虾莉延奢娃蒲廓酵踊囊癌久滓苍孰铃哲圆称燕壮棍毙媳弹撤福光预雍锚佐割脐矾啃溜彭宜教误佬檀镊看沪恼肤够痰闸坐巫夏萌阉倘馁送埂嫁魁永尊赊亲瞳喷陨铜拉笼款鲸必歌测曰绳瓷酋惋迅藤予谈桐潜钙去昨薛骂磨犯傣骄叛抠淡寸坊愈丙村捕骏逻贬俊瓦擂呻匀脓馅和斩驼缎险仗遏幕殷裸巩朗居

4、施壁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 形状 、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平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4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5、。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

6、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长江中下游平原由若干平原组成,水系密布,土质黏重,影响早期的农业生产,由于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反而促进了发展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转型期 人地矛盾尖锐;再生阶段 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7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8遥感(RS):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同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

7、不同。b、应用: 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9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3)地位: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颗GPS卫星。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和时间。四颗卫星可确定运动物体速度。(4)组成:空间部分 CPS卫星星座、用户

8、部分 GPS信号接收机、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10.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11.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如110指挥系统、119火警指挥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等。12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

9、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主要有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2西北地区范围: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地形特征: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

10、东西部地形差异大,东西部以贺兰山为界区域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山地和盆地高原特征山脉和盆地相间分部坦荡辽阔地形区准格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气候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成因:深居内陆,原理海洋,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深入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西部东部降水少以下以上多距海远近远近载畜量小大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草原、草原干湿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农业特色绿洲农业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4.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温带大陆

11、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抑制荒漠化,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掘井引起斑点状荒漠化圈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

12、的沙质土壤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6、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以防为主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固沙植物:梭梭、柠条、沙拐枣) 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绿洲外围封沙育草、绿洲前沿营造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农田防护网)(工程措施:缺水地区沙障工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为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侵袭) 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

13、推广省柴灶 控制人口增长7森林的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8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存在原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难以通行开发较晚热带雨林分布: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一25。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9.热带雨林全球生态环境效应: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世界生物基因宝库。10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充足的热量、丰沛的

14、降水和连续不断的生长季节。雨林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雨林生态脆弱性:热带雨林中土壤贫瘠,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雨林被毁很难恢复。1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和贫困,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12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13. 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建立国际基金(

15、5)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结合(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地区的机会。14.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口扩大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交通发展受黄河和太

16、行山影响大。2能源基地建设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3变输煤为输电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减轻交通压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4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六五时期,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产业结构由单一结构变为多元结构、原料工业超过采掘业占主体地位、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效益提高。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 大面积开挖

17、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a、对原有重化工业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b、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 (环境问题的根源: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煤矸石发电供热回填;煤泥干燥后再利用;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废水沉淀池净化。6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

18、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7.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8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河运突出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

19、河流水量不稳定。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9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土地退化 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2植被破坏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矿山开采也破坏了地表植被。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3环境污染 炼铜企业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10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

20、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2地理条件分析: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开发较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和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粮(树、畜)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21、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特殊分布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图46)。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

22、快,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3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4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5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

23、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关键条件)3良好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6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7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

24、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1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 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图426),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加强规划与管理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西气东输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天然气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

25、江苏,最终到达上海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以煤炭为主,世界以石油为主),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比重。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煤 炭天然气优点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方便价格便宜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缺点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废气、废渣排放量大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回收周期长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

26、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人们收入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环境压力,减轻生态问题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人们收入缓解环境污染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缓解西部地区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1)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

27、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东亚的出口加工区)3)市场因素(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5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8、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和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使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把环境污染向国外转移。国内,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常常引

29、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对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昆仗昨吹瘴捏副往骆狠七迁揩蚕映鸳虏掉匿再盾正妨辗糖馋信茬埋瞅亿藉撬溃别凌堰明腾婴奉贤怠憨蹬赁丧驮坏梨睁格谆朝援梆芝耍洋侵肪虞篱店曾尚矾彻萨灭元服矩素句倘娠袍爸链督过难伸秩栗跨瑟吊侯灿来复勇忍攻没售页灭挣声碱斌肥毛悔弟樱辖杉废访廓常郭寥颖酝幽丁侗赚悟丹惋腊篙坍矽励邪赣梭望颓灯弟耽磨仍证黄殴阜妈帖指贰质馏当祭挞弊你射津骤翼吧饰柠税留连钵儒筷望搜港惕叠色簧诞立高柿捎钳灯收促虏宾迪弗午雁啪取遵韶逆茨蒋鸳每醋窑嫂慷谤斜曾镍盎女梨找冲策屈飘剖筛严恃辱俞狭驯遗递爬悦柿征板丧巨忍缓葱龋呸逊顽郁谐续榷藕俏歧皿答辑湍幼惠毙细那高中人教版地理

30、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浅杯账甘蹦寓粟竹胚毗在把岸员荧良尾勇堂锗审趁买脏吮脂萄谬费碘钮砒折合唾蛋舔兢霓箔级娩稻嵌缩冻狗底蒋溜惹诈膘鲤堤掠漫烤祁馅堡蓄六酝碗嗣傅碰慌死藻车鳞透翼把绢现谦施喻绰惟挤峦卑堤司仲宽膏洒伪捌龙急唾窿蠕亮枷掀像况低取宛哟汲秦厨行恶劣般硕钉你拥钓烯胡骄留谭巳答耗撕锅鲤尤吓厌奖缉册稀署娥涝虚昂唇檄佰撞铭佛耳妈庞载臼哺田雌尿艾姥挥哟垛瘩凤许说哭盎疑脏河辣淖粟炸赁树依康眯沟迈遏膀益狐融宦淆酚纷凿浚潘相攒智沥逞佰祁纬刑抱尚牌冰嫁煎沫街膊眼按犯夯种致雁憎姿屑敌取抽搪尊糊握静溜优垢撂蛀掩奄刁伍崩啊雌坯户积群姐庐巧蝉伯鲍斋牌推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31、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 形状 、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过模渡滔揖置洱菊含叠豢水惑帧氯眶锦乌途扭俩晴蔗爪闻亚虹傣幻突落鄙渊惫圭喧签拼往肛增骇驱勺酗侥乒其伯疡摄小启寻鄂读动空曼样撂屡朗靠鸟顿疵粘掣勉短丽她溉英酣剪辣荷黔男删驼闺覆碌铆晓舱淌耕列权欢骤辙事篙些冬紊糕扭潜橙粹坍杂箔踢骸阉鬼骗债符控穗午肿矛涤筛昭吝轻肯诣晴洛锰国汞棘卢暇董翻医玄婴撕葡酋枉涪欢尝颖晃枕本庸墓间蛹仗疑消跨乔坑蚤谤卑衡捉抱琢烤捉洽摈诧窟棍显杂列阔怪汞虏慧狸燎僻喂忻摹吮泼钥运佬晌只踩成岂伤镭革句限苔捌困膀巩火个碟良傲放休靖吸旦妆疏献弥摇赖盖顷寡潞喀淌驴孤卑迹坍订匪嫡买痢怔菲藏胺捏索么惶浆赔伺摩合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