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知识总结.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37180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荷知识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荷知识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荷知识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荷知识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荷知识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荷知识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荷知识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荷知识总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且了解正负电荷是怎样规定的。(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4)了解电荷量的概念及单位。(5)了解原子结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6)了解自由电子的概念及元电荷。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两种电荷相互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2)初步认识实验归纳法再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3)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4)运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唯物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

2、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二、知识点归纳1、电荷(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2)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验电器: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一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二是检验物体带电性质工作原理:同中电荷互相排斥使用方法:用带电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联翩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张开的角度越大,表示传给验电器的电荷越多。2、电荷量(1)电荷的多

3、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2)元电荷: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吧最小电荷叫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1e=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的正整数倍。(3)自由电子可以移动:金属中有些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人们把这些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原子结构:原子是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得半径大约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核外绕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有电子总共带有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电性。3、导体和绝缘体:(1)

4、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例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等溶液,等等这些都是导体。(2)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例如:橡胶、陶瓷、塑料、油、纯水、纸、干燥的木棒、玻璃等都是绝缘体。(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线,在条件改变后,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导体也可以变成绝缘体。三、相关知识超强连接(1)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

5、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在转移过程中只能转移核外的电子,原子核是稳定的。(2)摩擦起电的条件:相互摩擦的物体是不同的物质,同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是相同的,不会出现电子的得失,因此不可能起电。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如果用手拿着金属棒去摩擦别的物体,金属棒是不会带电的,这是因为金属、人体、大地都是导电的,摩擦过的金属棒上带的电通过人体传给大地,因此金属棒不带电。摩擦起电的物体束缚电子的本领由弱到强的次序是:毛皮、玻璃、云母、羊毛、尼龙、丝绸、硬橡胶、金属、松香、硫

6、。上述物质中任何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较弱,常常带正电。排在前面的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较强,常常带负电。(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利用正负电荷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利用电荷之间互相作用的性质。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判断物体究竟带正负电的方法:利用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来判断。利用验电器来检验。(4)“中性”和“中和”的区别:中性是指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即原子核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有电子总共带有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物体呈现中性并不是物体没有电荷,只是物体里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中和是指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时,电荷发生转移,最后两个物体都呈现中性的一种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