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现夜盲症基因作用:在弱光环境或可视.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39912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发现夜盲症基因作用:在弱光环境或可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美发现夜盲症基因作用:在弱光环境或可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发现夜盲症基因作用:在弱光环境或可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发现夜盲症基因作用:在弱光环境或可视.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美发现夜盲症基因作用:在弱光环境或可视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佛罗里达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里尔-马尔捷米亚诺夫发现了夜盲蛋白的功效,新发现有助于夜盲症的研究,为人们在弱光环境中可视提供可能。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上。当光子击中感光细胞后,感光器会做出需要被迅速传输到下游的神经元(神经细胞)反应,进而使信号能够被处理再传输至大脑,产生视觉图像。但若要做到夜视,除在视杆细胞和双极细胞之间的特定突触需运转正常外,这种信号传输也必须迅速完成。近年来,科学家认识到,对夜盲蛋白编码的基因是夜盲症的最主要缘由之一,但是它到底有何功效,目前尚未知晓。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在小鼠视网膜内

2、寻找到与夜盲蛋白相关的蛋白质。马尔捷米亚诺夫称:“这是第一次发现夜盲蛋白在视觉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功能角色,并将这种角色与一种更大的分子配合物联系起来。而后者是低光视觉所必需的。”研究者发现,由这一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负责将突触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关键要素组接起来,为感觉信号的快速、完整传输服务。夜盲蛋白调和了视觉信号的聚集、精准的传输和大分子配合物的突触,这种大分子配合物突触由代谢型谷氨酸受体6亚型(mGluR6)构成。马尔捷米亚诺夫认为,夜盲蛋白不仅仅增强人们在弱光环境中的可视能力,还具有远远超出视觉层面的功效,有助于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与夜盲蛋白相类似的蛋白质,其协调突触信号的方式与视网膜相似。事实上,通过突触的神经元之间的交流,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必备要素,这个过程的中断,被认为是神经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