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华宁矿业有限公司鑫安矿井 初 步 设 计 总 说 明一、矿井概况1、企业位置和隶属关系鑫安矿井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宁阳县西部东疏镇境内,距宁阳县城约9km。行政区划属山东省宁阳县管辖。该矿井隶属于山东华宁矿业有限公司,是保安矿井的接续井。2、设计编制的依据(1)山东华宁矿业有限公司的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委托书。(2)山东煤炭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编制的山东省宁阳汶上煤田东疏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该报告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2003年5月以国土资矿评储字200313号文批准。(3)山东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编制的山东省宁阳汶上煤田东疏井田初期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4)山东华宁矿业有限
2、公司鑫安矿井主井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 (5)山东省环境保护局文件(鲁环审200379号)“关于山东华宁矿业有限公司鑫安矿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6)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鲁计基础20031004号)“关于山东华宁矿业有限公司鑫安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7)国家煤炭工业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规程、规范等。二、设计编制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煤炭工业有关方针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结合本井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地面和井下有利条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力争把本矿井建设成为工程投资省、建设工期短、投产达产快、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矿井。三、矿井建设综合评价1、矿井设计的主
3、要特点本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优越。本井田交通便利、电源可靠、水源充足,土产材料易于解决等有利条件,有邻近的矿井建设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资金保证。同时在本井田的浅部原有一个东平县沙庄煤矿,现工业场地内有一个净直径5m的混合井,地面还有原矿的办公楼、仓库等建筑,可作为临时施工用房使用,一回路10kV的电压,水井、场外公路完好(水泥路面)。上述条件为本矿井的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资源可靠,储量较丰富,主采3煤层赋存条件较好。本井田境界内地质储量21118.6万t,其中3煤层地质储量11382.7万t,工业储量较丰富(7580.5万t)。主采的3煤层厚度较大(平均4.95m),煤层赋存较稳定,水文地质
4、条件简单。3煤层为低中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气煤,煤质优良。但由于本井田断层多,平面上呈棋盘格状构造格局,给矿井开采带来一定的难度。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45Mt/a,服务年限51.8 a。矿井采用立井暗斜井开拓方式,井口位于原沙庄矿工业场地内,副井系利用原沙庄矿的混合井。在工业场地内再布置一个主井。井底车场水平(辅助水平)标高为147m(实测),主水平标高380m,井口设计标高58.8m。主井井筒净直径5.0m,装备一对4t单绳箕斗,选用2JK-3/20E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配500kW交流电动机。副井井筒净直经5.0m,装备一对1t单层单车罐笼 (一宽一窄),采用2JK-3/20E型单绳
5、缠绕式提升机(下最大件6t), 配500kW交流电动机。井底车场采用卧式布置(原沙庄矿井底车场),主井装载硐室采用全下放布置方式。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矿井投产移交一个采区,装备一套轻型综放设备。大巷(暗斜井)煤流运输全部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暗斜井选用绞车提升,车场采用5t蓄电池机车牵引1t矿车。地面煤炭运输:按地销考虑,即采用公路运输。矿井供电:电源分别引自城西110kV变电所和东疏35kV变电所,线路采用架空方式。矿井地面设35kV变电所,配备两台容量为5.0MVA主变压器,采用6kV电压供电。矿井生活用水取自奥陶系灰岩水,生产用水利用处理达标后的井下水
6、地面生产系统:地面布置选矸车间,采用人工选矸方式,预留后期选煤厂的位置。矿井调度通讯选用328线数字程控调度总机一套,安全监测监控装备了KJ95型井下环境安全检测系统和KSS-200束管监测系统。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紧凑,功能分区明显。工业场地划分为五个区:场前区、辅助生产仓库区、煤炭加工储运区、预留选煤厂区和临时矸石堆放场地。地面建筑以联合体及同体建筑为主。居住区设在宁阳县城内,工业场地内布置1栋单身宿舍,预留两栋空间。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年生产能力: 0.45Mt井巷工程量:长度:6226.6m 体积:87839.3m3 万吨掘进率:138.37m工业建筑总面积/总体积: 9867m2/
7、74202m3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总体积:7631m2/28265m3居住区建筑总面积/总体积: 2295m2/6426m3矿井在籍人数:449人全员效率:5t/工矿井占地总面积:合计17.67ha,其中工业场地围墙内总占地13.22ha。基价总投资:27901.95万元吨煤投资:620.04元/t建设工期:23月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为保证矿井的正常接续,建议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加大首采区以外接续采区的勘探力度。2、本井田浅部为原沙庄矿的采空区,因原施工的采掘巷道较乱,老空积水不明确,此外70年代以前施工的部分钻孔及精查施工的6-1孔封闭质量难以确定,对矿井生产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建议在掘
8、进和井下开采过程中,在接近其边界时,应边探边掘,并留设必要的安全煤柱,确保矿井安全生产。3、井田中、西部存在岩浆岩侵蚀情况,目前对侵蚀边界控制研究还不够,中部侵蚀区是否尚有可开采的3煤层也难作定论,必要时须进一步加以查明。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 田 概 况一、位置及交通本井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宁阳县西部东疏镇境内,距宁阳县城约9km。东西长约29km,南北宽约1.39km,面积29.28km2。井田内交通十分方便。井田内有公路可直达汶上、兖州、嘉祥、郓城、梁山、济宁、东平等县市。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二、地形地貌井田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54.53+57.96m,地势东
9、北高,西南低,自然地形坡度0.80。本井田水系简单,主要河流有洸府河,人工河渠主要作用是旱季引水灌溉,雨季防洪排涝。井田内除村庄外,均为高产农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棉花等。三、气象及地震1、气象本井田为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5。多年平均最低气温月为一月,月平均最低气温-9.8(1963年1月),日最低气温为-19.4(1964年2月18日);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最高气温34.3(1957年7月),日最高气温41.6(1960年6月21日)。年平均降雨量688.86mm,最小347.90mm(1988年),最大1186.0mm(1964年)。降雨多集
10、中在78月份,日最大降雨量177.1mm(1965年7月9日)。年平均蒸发量1765.60mm。春夏两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北及西北风,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力大于8级,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5m,最大冻土深度0.31m。2、地震烈度根据鲁建设发1997247号“关于重申严格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和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矿井工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四、井田内工农业生产及经济简况本井田位于鲁西南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村庄较多。本井田以农业为主,
11、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为蔬菜、瓜果、畜牧业和水产业。宁阳县骨干企业为华宁集团、华阳集团。区内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欠发达。矿井依托宁阳县城,交通便利,邮电通信畅通,供电可靠,劳动力资源充足,具有建设矿井良好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该井田的建设和生产,必将带动本区的工农业生产,加速当地经济发展。五、矿区规划及建设概况鑫安井田属山东省宁阳汶上煤田的一部分,位于该煤田的北部。根据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鲁计基础20011095号文“关于将宁汶煤田北区部分块段划归宁阳县开发的批复”,该井田作为独立的新建井开发,宁阳汶上煤田无总体开发规划。本井田东南部为已
12、建成的济(宁)北矿区,与本井田相邻的新驿矿井也正在建设之中。上述矿井在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本井田的开发建设将提供宝贵的经验。六、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一)运输条件兖(州)新(乡)铁路在矿井南侧东西向通过,京九铁路在矿井西侧南北向通过,京沪线位于井田的东侧,从兖州经过。兖(州)至兰(考)国道公路干线横穿本区南侧,区内有公路可直达汶上、兖州、嘉祥、郓城、梁山、济宁、东平等县市。通往各县、乡镇间的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公路交通非常方便。(二)电源条件距本矿井约9km处有一座发电厂,现装机容量为15MW,该电厂现已进行扩建。在该发电厂附近,有一座新建的110kV变电站。220kV
13、金阳变电站位于该矿东北方向约17km处。110kV高庄变电站位于该矿东部,距该矿约12km。距该矿约5km的西北部,有一座东疏35kV变电站,电源分别引自110kV高庄变和110kV云山变。(三)水源条件井田三面均为奥灰隐伏区,井田内基底奥灰埋藏也较浅,并且含水丰富,水量充沛。据区内及邻区抽水试验,矿化度为0.250.48g/l,水质类型以HCO3-Ca型为主,是优质地下水,与第四系水相比不易污染,且不存在与农业争水的问题,因此,奥灰水宜作为本井田的供水水源,取用时需补充一定工作并取得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许可。(四)村庄及土地占用情况本井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和棉花。井田内村
14、庄稠密,共有32个村庄,前期开采范围内大部分位于无村庄压煤区,接续采区位于村庄压煤区,村庄压煤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五)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矿井建设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如钢材、木材及水泥均能从当地采购,其余的砖、瓦、沙石等土产材料,可由当地供应。(六)邻近矿区开发情况本矿东南部为已建成的济(宁)北矿区,其中许厂(150万t/a)、岱庄(150万t/a)和葛亭(60万t/a)三对矿井已投入生产,唐口矿井(300万t/a)正在建设之中,与本井田相邻的新驿矿井也正在建设之中。邻近矿区的生产建设将为本矿井的开发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七)投资环境简述鑫安矿井隶属于山东华宁矿业有限公司,是保安煤矿的接续井
15、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足够的资金保障。鑫安矿井的规划、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均由山东华宁矿业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八)矿井建设外部条件综评综上各方面情况表明,本矿井具有交通方便、电源可靠、水源充足,土产材料易于解决等有利条件,同时有邻近的矿井建设的成熟经验和足够的资金保证。因此,本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是优越的。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质构造及地层特征(一)地层本区地层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莱阳群、二迭系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石炭系太原组、本溪组及奥陶系中下统。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Q)厚度18.6072.95m,平均44.63m。主要为粘土、砂质粘土、细中砂层组成。本系
16、属河湖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2、新近系(N)厚度47.90143.50m,平均102.43m。主要由紫红、棕黄、浅黄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和中砂岩组成,含石膏晶体,局部半固结,硬度中等。3、古近系(E)厚度81.55562.95m,平均190.20m。主要由紫红、灰绿、黄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和砾岩组成。4、白垩系下统莱阳群(K1L)厚度16.40356.20m,分为上下两个亚组。上亚组主要有灰、深灰至灰绿色粉、细砂岩组成,夹泥岩和泥质条带。下亚组主要为一套紫灰色、暗紫色和砖红色中、细砂岩、粗砂岩,夹粉砂岩。本组地层底部多有紫红色砂砾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易
17、于区分。5、二迭系(P)(1)石盒子组(P1-2S)最大残留厚度408.55m,平均161.87m,井田南、东部保留较厚。由上至下可分为孝妇河段、奎山段、万山段、黑山段。本组属干热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2)山西组(P1s)厚33.7091.15m,平均65.04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主要有浅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深黑色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砂岩含量较高。本组内含煤层(2、3),其中3煤层厚度大,储量丰富,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本区为从海陆交互相发展的过渡相沉积。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本组产丰富的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3)太原组(C2P1t)全井田普遍发育,厚174.64184.80m,平
18、均179.35m,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浅灰色中、细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含石灰岩石16层,其中三、十下灰厚度大且稳定;五、七、八灰较稳定,其它石灰岩局部发育,有相变现象。含煤22层,大部分煤层厚度小于可采厚度,仅15下、16、17煤层局部可采,但可采面积小。本组地层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相旋回明显,粒度韵律清楚,主采煤层、标志层层位稳定,易于对比。以最下1层灰岩底界为本组底界并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6、石炭系上统(C2)本溪组(C2b)厚度8.1515.05m,平均11.69m,主要由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底部常为一层灰紫、紫红等杂色铝铁质泥岩(山西式
19、铁矿层),与下伏中、下奥陶统为假整合接触。本组地层为以海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7、奥陶系中下统(O1-2m)据邻区钻孔揭露地层总厚800m左右,本区揭露厚度50.71m,主要岩性为灰及棕灰色厚层状石灰岩、豹皮灰岩,夹多层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薄层泥岩,岩溶较发育,为本区主要含水层。二、地质构造本井田处在汶泗向斜的北翼,勘探区整体为一背斜构造,区内中、小断层比较发育,断层走向有东西向、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四组正断层。1、褶曲区内褶曲较发育,且以北西向为主,局部为北北西向,从南到北分别为夏大孟背斜、大孟集向斜、小屯背斜、青川寺向斜、青川寺背斜。2、断层本井田首采区采用了三维地震勘探,首采区外围
20、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测线网度为500500,原沙庄煤矿附近采用250300的加密测网对工业场地构造发育情况进行控制,详见断层控制程度一览表1-2-1。全区共组合断层75条,断层以北西向、近东西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向和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断层形成早于近南北向断层,其中:落差H100m的断层(17条):F1、F4、F7、F9、F14、F15、F21、F22、F22-1、F23、F24、F25、F26、F35、F36、F37、F44。落差50H100m的断层有16条:F5、F6、F7-1、F8、F12、F13、F16、F17、F18、F19、F20、F28、F33、F34、F38、F45。落差20H50m
21、的断层有28条: F2、F3、F10、F11、F27、F29、F30、F31、F31-1、F32、F33-1、F37-1、F37-2、F37-3、F39、F40、F42、F43、F45-1、F46、F46-1、F47、F48、F49、F59、F60、FW127、F65。落差H100 m)附近,三灰与奥灰接近或对口,成为沟通奥灰水的通道,因此要视具体开采煤层块段的边界条件注意防范。十下灰: 厚2.629.84m,平均5.41 m,具裂隙充填方解石脉,局部岩芯破碎,见溶蚀现象。普、精查阶段共有4个钻孔揭露,未发现漏水孔。受断层影响,12个揭露奥灰钻孔中,有9个孔十下灰断缺,其与奥灰间仅有6-1孔未
22、见断层,其间距为40.49m。当有落差H 50 m的断层时,十下灰就可能与奥灰对口,产生直接水力联系。十下灰为16煤层直接顶板,是开采16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井田范围内揭露奥灰钻孔11个,最大揭露厚度达51.61m,裂隙发育,充填或不完全充填方解石脉, 见溶洞,局部岩芯破碎。6-1号孔抽水试验一次,奥灰埋深大于-778.20m,水位标高34.73m,单位涌水量0.0163L/s.m,富水性弱,矿化度5.233g/l,水质类型HSO4.Cl -Ca.Na型水。通过对含水层埋藏条件分析,浅部富水性强,埋深加大,含水层富水性变弱。2、隔水层井田内隔水层段自上而下主要有
23、第四系及新近系粘土类隔水层组、古近系及白垩系隔水层组、石盒子组隔水层、17煤下覆至奥灰隔水层。(1)第四系及新近系隔水层本组地层为松散层,厚29.4699.80m,可有效阻止大气降雨、地表水及砂层水对基岩含水层的直接补给。(2)古近系隔水层厚81.55562.95m,底部普遍发育一层厚约10m的巨砾岩,能有效阻止大气降水、地表水及上部水与基岩含水层的水力联系。(3)白垩系隔水层白垩系地层钻孔揭露厚度17.79774.20m,可阻止上部含水层对其下伏含水层垂直补给,形成隔水层组。(4)石盒子组隔水层组3煤顶板之上赋存着石盒子组。石盒子组残留厚0408.55m,以厚层泥岩、砂质泥岩为主,间夹中细
24、砂岩,能起到良好的隔水作用,进一步阻隔了上部水的下渗。(5)17煤下覆隔水层据邻区资料17煤层至奥灰正常间距为46.2549.49m,平均47.87 m。所有揭露奥灰孔中,17煤层至奥灰间仅有6-1孔及石灰岩正常区皆可共同组成压盖隔水层,阻止奥灰水的底鼓,但本井田间距较小,且岩芯较破碎,不能有效阻断奥灰水对采煤的影响。3、水文地质类型开采3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3煤层顶、底板砂岩,富水性弱。在3煤层冒裂带高度范围内无上覆强含水层存在。因此本井田正常地段3煤层的水文地质为裂隙充水简单类型矿床,但在大断层附近,煤层与奥灰接近处,充水条件复杂,需注意防范。开采16、17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十下灰及
25、十一灰,因奥灰与17煤层间距较小,奥灰将成为底鼓型充水含水层,故下组煤的水文地质为岩溶充水复杂类型矿床。4、断层导水、富水性井田内共有41个孔见断层但均未发现漏水,济宁、兖州煤田在矿井开采时当断层两盘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时,一般揭露时无水或仅有少量淋水,这说明断层带本身在隔水层段内不富水。井田内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发育有多条,这将使奥灰与3煤层和三灰间距变小或对口接触,有造成突水的危险。因此,建议在采区接近断层时,留设足够的断层煤柱,以防奥灰水突入矿井,因本井田断层发育,开采时要逐块段的分析构造条件,制定防治水方案后再行开采。5、奥灰底鼓水问题井田内17煤层底板至奥灰正常间距25.1246.6
26、6m,其岩性以泥岩、粉砂岩、石灰岩组成,但由于隔水层厚度较小、埋藏深,再加上断层的影响,使奥灰与煤系地层对接,因此,难以抵抗奥灰水底鼓压力,奥灰水将对开采下组煤构成较大的威胁。在开采下组煤时,应采取疏水降压措施,特别在较大断层附近应留一定的安全煤柱,以防奥灰水底鼓或通过断层突入矿井。6、矿井正常涌水量预计根据地质报告,本井田初期采区开采3煤层的涌水量为3砂与三灰涌水量之和,其中3煤顶底板砂岩涌水量51.89m3/h,三灰裂隙岩溶含水层涌水量为38.72m3/h,设计考虑井下消防洒水和煤壁注水等水量,经计算全矿井开采3煤层的正常涌水量为120m3/h。二、地质储量及分析(一)储量计算地质报告采用
27、的储量计算原则及方法如下:1、参加储量计算的煤层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煤层为3、15下、16、17煤层,共4层。2、计算范围西为3煤层露头线、F22和探矿权登记边界,东、南、北均为探矿权登记边界,储量计算最大面积25.96km2。沙庄矿井原开采区范围未计算储量。3、工业指标本区煤层以气煤为主,属炼焦配煤,煤层倾角一般大于15,依据规范规定,煤层的最低可采厚度为0.70m(3煤层均大于0.70m,15下、16、17煤层均列表外),原煤灰份不大于40。4、计算方法区内煤层倾角变化于1138,绝大部分块段煤层倾角为1724,局部小于15或大于30,因此,采用地质块段法和煤层真厚及斜平面积直接在煤层底板等
28、高线图上计算煤层储量。5、煤的视密度各煤层视密度:3为1.38t/m3,15下为1.40t/m3,16为1.36t/m3,17煤层为1.31t/m3。6、储量计算(1)根据以上储量计算依据及方法,全井田四层可采煤层,共获得 A+B+C+D级储量(地质储量)21118.6万t。其中能利用储量(3煤层)11382.7万t,暂不能利用储量9735.9万t,-1200m以深远景储量为3279.1万t,详见表1-3-5。能利用储量中(3煤层)A级102.7万t,B级578万t,C级6899.8万t,D级3802.2万t,全矿井工业储量(3煤层)7580.5万t。其中A+B级680.7万t,占工业储量的9
29、0%。15下、16、17煤层因受断层影响,距奥灰近,开采受奥灰水影响,且可采储量少,开采不经济,勘探程度低,列为暂不能利用储量。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全区共获得煤炭资源量24397.7万t。其中:煤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680.7万t;煤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8702.2万t;煤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1735.7万t;预测资源量(334)3279.1万t。7、储量分析(1)储量分布情况:各类储量及其分布情况见表1-3-6。(2)储量可靠性分析地质报告所采用的储量计算及各种参数是正确的,块段及级别的划分是合理的;构造和煤层的控制程度符合规范规定,因此所提供的
30、井田储量比较可靠。本井田A+B级储量仅占工业储量的9.0%,高级储量比例偏低。建议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勘探以提高高级储量比例,以满足生产接续的要求。地质报告中将下组煤的15下、16、17煤层列为暂不能利用储量,设计认为是合适的。 井田储量分布情况分析表 表1-3-6序号项 目单 位指 标1地质储量万t 21118.62能利用储量万t 11382.73暂不能利用储量万t9735.94能利用储量中工业储量(A+B+C)A+B级占工业储量的比率万t%7580.59.05能利用储量中D级储量万t3802.263煤层工业储量(全井田工业储量)万t 7580.573煤层开采面积km2 20.508
31、3煤层储量密度万t /km2 369.8三、资源及开采条件评述1、资源条件(1)主采煤层赋存条件较好,资源可靠,煤质优良本井田采用了地震、钻探、测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首采区采用了三维地震,构造控制程度较高。井田内主采的3煤层厚度较大(平均4.95m),工业储量较丰富(7580.5万t),煤层赋存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煤层为低中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气煤,具有良好的结焦性能,成焦率高。经过洗选加工后,均可用作炼焦配煤、动力燃料、气化、液化等工业用煤。但构造中等偏复杂,给生产带来一定的难度。(2)井田内探明储量丰富,但高级储量偏低。本井田境界内地质储量21118.6万t,其中3煤层地质
32、储量11382.7万t,占全井田地质储量的53.9,地质储量丰富。由于本次勘探按“控制全井田、确保首采区”的勘探原则,对煤层赋存条件、开采地质及技术条件较简单的区域,重点进行勘探。而井田境界内其它区域勘探程度低,因此本井田高级储量相对较低,仅占工业储量的9.0%。建议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应加大井田勘探力度,为矿井生产接续奠定资源基础。2、开采技术条件本井田构造程度中等偏复杂,浅部和北部构造偏复杂,断层落差大,断层分布呈辐射状,且受岩浆岩侵入形成天然焦。首采范围内构造相对较简单,3煤层埋藏较浅,赋存较稳定,倾角一般为18左右,煤层厚度3.835.69m,顶板管理较容易,水文条件简单。区内煤层瓦斯含量较低,属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各煤层有自燃倾向。地温梯度正常。总之,本矿井煤炭资源可靠,储量较丰富,3煤层开采范围内厚度较大且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上述条件均有利于矿井开发建设和生产。但构造中等偏复杂给矿井开采带来一定的难度。第三节 三维地震勘探概况一、勘探区范围三维地震勘探区:南起钻孔4-1、6-1连线,北至原F6断层和F11断层,西起原东疏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