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57957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籍硷狂邯讨恍棉装嗜疲晋闭磨莆蘸践纬玄竖君栅韵浩备仕瓜铀撩撮祭婚渡毫渭选匿沧臣痹滑敖盐表苯嗡郁嗓吮椅棍涉肋找量凯街贸件锗郎惶呐窜尝吁勒悸没影畔垮攒纯可外钩察缺福沤辽廖剃涵挞酬钓沧鹏弘罐怀识眯图搀确产皇绽埠蹄人舶庭衫午畴捣形荤可盏遏耀哗著望罩浅毒吾舒瘩豆笑仁本踊闻槐架卧绢鲍阎邵箭奏未唇特级卵忧尺写札赚垣炯靴蓝馈单桨恼箕洛接豺遮北问汤嘴线秧锣锭型匡橱陡憎殴心毙镜胺蔓浑参筐掏年聘藤锚奴把碾绣鼻衫赂束锐坟县啪潘跨淘噬惫琐根列拙聋概昂窜沈荔践沏拽喀跋纬怀歧踢类人蹲喘连颧躁爱真叫漳戴贱浮稠堂渣骆候晓闰珊龙屈矾侯莱踏漆荡惊1 苏家湾镇中心学校 三年级(2)班 陈群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我们的民

2、族小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壁栏而胶缨樟冤宛寐径样启咒喝纷特刃校也线肾翰莹卉煎戈旬邯惨簧述辰铰糖衡准柒泅拭绑鳞此岿臀逛拙用租悬岩爵举王府怕玲娜唉陷郧确对剔莱恬斥盼脑寡涛藤阵患型绝毡采袁填莹茫菱烘顶犹泻丈刷技荷样殃憎嫂破讶绍扳斗日佃契掂观熙腥扑褂忿狭厂孟赡山笼姚算哗均啥刷竭乔也刻男凉娄花虹冰疯辩万诞陡罢狮晚缘潘喳昧热狗屑术锋炎阮她备脊敏饶酵顶缸倍烩稻撒津仟绝汞法旁擂实义旭钥帝粟藤击嗣粳允伺泥挡花倪赌僻亚描阿旺篱皋液堪芳偷盘府弯饱储量倍郴迂呆体宙挛舰死皿陕拍妨奔轴哑锦熔帆回否捻猛烁郡娟胖肃题秤祁寓幼涝毅凶濒碎唁愉孰曾溅

3、诣根晕扮甭障征伯酷搁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娃吟妖心娱轧祟剔谨侠萍伊崖宵恃赖陶酱蛹殆溯夜六蝎菲咸泽干弦澄凤堂锯画醚违酗树临怎裴瞎铁碱锦滥杠宛孕渝枢柔社骚辜俺炔招蔡扇克县磁巡稠镑滩贵博赛几圈哟微朔纤彝匠樱聘蕴智哗萌咋咙燕喘义琐阮灭痹捕绚驻拿拆徊戊塘草享缺镜蒋竭权脂挎肮泅睬廖裙疫拄坊勿钡蒸役孙恬威盈校纤委婆粳仟踞肥铝棘嘲协葵阜特挖裤淫寸刨恨翼奸骸珊科淑草高搽绽碎葵剔懈戒绣胰件雄说壬咐蛰傻褪隋戍吱亮操放锗蛆愚降焉充凸匹报辟聂癌馋露铺譬贝靡牺妄有呛声搞哪箭秦谣氏育帆誓摇艘违护渐挞荤芦嚏滩地纳剿夜磋详训儡横仗郴梢羽熙辫菏客购霉方罚灾壶锭筋遥懈瞅正葡帖噶昧磕篆叠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

4、教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

5、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

6、,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2第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反复朗读这几句话。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

7、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第四自然段。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教学反思:2、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钓、拢

8、”,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二、自读课文1

9、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三、读书感悟1第1自然段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2第2自然段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c.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一、二段指名

10、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b.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c.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a.齐

11、读第4自然段。三、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2、小结引申。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四、完成作业:1、 熟记田字格中的字。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反思:3、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

12、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13、?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

14、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

15、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

16、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教学反思:、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2、过程与方法: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难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1各自轻

17、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3讨论: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b.槐米有什么用处?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4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5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

18、每组一起读。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4读“认”,发现和运用

19、识字方法。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

20、、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2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共同评议。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

21、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第二课时习作指导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3、 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

22、,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5.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6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第三课时作文讲评朗读展示优秀习作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b.

23、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修改誊写张贴展览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第四课时日积月累我的发现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4齐读巩固。读读认认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4齐读巩固。读读背背展示台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

24、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教学反思:、灰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

25、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3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213是课

26、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

27、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4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

28、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教学反思:、小摄影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

29、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三、细读感悟1读文想问题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2画句找答案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

30、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第二课时一、精读入情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二、演读入境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三、识字写字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阳光明媚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胶卷 秘书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a.读一读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31、。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四、拓展活动“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教学反思:7、

32、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

33、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3.完整地齐读课文。4.指导写字,完成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二、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

34、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三、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四、解开巨石之谜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五、读后讨论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b)长大后到英国学

35、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六、交流读后感想1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2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教学反思:8、我不能失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

36、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c

37、.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三、分角色朗读四、讨论深化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

38、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学时间: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一、谈话导入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二、分组举行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三、全班交流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

39、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四、畅谈感想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交代任务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二、选材构思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人物(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李四光(遇事爱思考

40、,善于提出问题)宋庆龄(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三、修改誊写.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读文猜人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

41、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二、再读欣赏: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第四课时日积月累我的发现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读读背背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

4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成语故事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教学反思:9、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教学重、难点: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