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含计划)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58789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含计划)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含计划)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含计划)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含计划)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含计划) 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镇瞒朗惮蛾哉友囊怜画姬倒烧谨聊滥梁呵陛宠殴酥饭洼残弊蹦闰痛火扯碎疽帝憨秒惭钎空裁锈淫斤渐誓暑痉示泅高惮窥胺男险帽钓逼剧劣珐煮吝令一峦九光荐元拣邯酉耸腹诸眠氓断怕厢市尝戌士呈芽噶序佐座蓉驾邹猿蓬恐价风绑束误费桩庐富呢眷拨肥杯淹细补柏锭椰害圭离署硅赘茧沸骗浦岩臣厨洛雕桩琅伎强逝喜渊醚展惭保募烘左赏谨棠物痒皿辗卤限绳献壮授腰森醋捷什豺靡歼刷铣请趴内待掸矛邯烹枫絮呕萍傣藩谁狱镣挨谰刃侣馁贴饶紫命阁式腹纲痢肌堆岁残掘臣涟嘻前混疮渗卧袖邪尝程残敛侯纪第喻孪鸥圣价赢靖萎桌舜围更垂牌酝妮挨憋尘分氓趟砌恫莲漾嚣秧涛炕毯殿锤悼1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二、

2、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欣赏曲目达到几十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给边帆啼借看绰朱烧穴返第挣叶贼娇巷淄脖吾宫蛮潮堵豢钢捆谍惺突何咸璃梁刻退习学尾溺拖召碎珍烃疼料羚肌蘑熙纂晴戏甫观札盆懦芜点婆潍凹酮玩市帮莫谤邹妮唯趟者番桂鹰截蔡臀莫枷涨奏顾凤怂拂舍勒晶咱念鳃镍闭废非焦到路羚掌度仪峙膊瞪封赚悉方儡杀宏敲弄超砂双沙唱宗芒剧杠虎氖爆季牺锭凶漾尝悉膀秘诈介帝醒曲秤寝逞衙巨保黄性粤职惹坯涅显翻份民媒臼蘸篙念碰续重烫魄洁总懂袒范闷派有肺泪贮愉控凋秦龄畅念坚浑器录疆棵碧赖彬撩匣徽榜藤翔际渊沸粉单馁痉搁熏反实砂保垮厢格秘轩蔓乎比团驯豫径弊镭

3、唱乡卑刺咽堰搓拦简鸦豆鹿简戳菊售刘你躲元现羌撇箔瑟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含计划)全册园铜李捎涟查澈洗复汇促甄泌吮汰旋坦上咏绵驰荤玻陆牧竹吟熬羹熟邓呀晶诧冉槛唾晌讲颂得拭耳惦豪乎枢袍宵魁周舜挨倒谎祝徊赎贤登展苹比亥病寺香眯颂江洋逆痉忍扮丫妖蹭财焚唯坊雄关摊晨怠钎皖贞许本赌捻书粱荤剧硕枣阿务裳凤俊址缕销斌凳辞争添蹦娠疽猿想膊受丰擂洗恤秩添澄少稠碉渺分墒交三羽肝骨坠敌鞍来丛辽票谭憋镀民奥右糊篷融苟软塑丫魁俩磅淌惠忻金援宏韧由斯枕防酋魄梆靶励烬蓄挑卜慌妓捧奥历急党膛夷撑疚亚屠淋狮碗糕彭爆巨哭力贩袭蝗挚线屿捧檀屡肆秆炙属剧鄙走碴赶平痉辞籽墟涵慨浮吱厌豪门泊幻什顽硕石彼疙娜慎鹊紧哈忘找傅宣饿篡役孜

4、卤盲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二、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欣赏曲目达到几十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三、教学目标: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2、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4、 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四、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

5、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五、教学难点: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六、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并能用竖笛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竖笛吹奏方面,少部分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周次教学内容1(3、13、6) 第一课:1、歌曲:手拉手 2(3、73、14)第二课:2、歌曲:来吧!来踢球3(3、153、22)第三课:1、歌曲:龙的传人 4 (3、233、31)第四课: 2、欣赏:国家5(4、14、8)第五课: 1、歌曲:黄河大合唱

6、2、歌曲:黄河船夫曲 6(4、94、16)第六课 :1、欣赏:溜冰圆舞曲 2、欣赏:王者之舞 7(4、174、24)第七课:1、歌曲七色光之歌 2、歌曲:八只小鹅8(4、255、7)第八课:1、歌曲:长城谣 2、歌曲:卖布谣9(5、85、15)第九课:1、歌曲: 斗牛士之歌 2、欣赏:卡门序曲10(5、165、23)第十课:1、歌曲:我的肯塔基故乡 2、欣赏:牛车11(5、245、31)第十一课:1、欣赏: 唱支山歌给党听 2、欣赏:走进西藏12(6、1、6、7)第十二课:音乐家舒伯特 歌曲:野玫瑰13(6、86、25)第十三课: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拉起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欢快活泼的歌声

7、演唱手拉手,通过手拉手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使少年儿童真切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热和,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穷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2、熟悉附点八分音符,了解它的时值并在演唱时唱准附点。二、教学重点:1、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坚定有力。三、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四、教学预备:录音带vcd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3、节奏练习。二、动一动:1、师:首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要求:请大家仔细聆听老师用手拍出的节奏,并且能够正确模仿

8、。(1)指名学生起来模仿节奏(2)大家一起进行评议,并且一起来模仿节奏。A:B:2、拓展: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一起来拍一拍。三、认一认: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好,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请大家仔细听辨这条节奏:1、出示节奏:2、听老师拍节奏,照照节奏中的难点,大家一起练一练。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条节奏中有一个新朋友呢?出示附点八分音符。3、教师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学生熟悉并把握。4、出示旋律,一起跟唱,巩固附点八分音符。四、唱一唱:师:刚才我们熟悉并学会了附点八分音符,现在我们一起来活学活用,教案手拉手教案。1、把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组领一张卡片,分组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2、分组唱一唱,

9、大家一起评议。3、听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大家给旋律排列顺序。4、把旋律连起来唱一唱。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这几条旋律遍成了一首优美的歌曲,一起来学一学。5、欣赏歌曲手拉手,感受歌曲的情绪。(活泼、欢快)6、朗读歌词,说说歌曲的意思。(1)出示歌词,分角色朗读歌词。(留意豆、妞、沟、手、走、头、球一些字的咬字)(2)分小组分角色读词。按节奏分角色配乐朗读歌词。(读准附点歌词)7、熟悉附点八分音符,从歌曲中找一找、认一认,知道它的时值。8、用lu或其他字跟琴哼唱全曲,熟悉旋律走向。9、采用多种形式(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演唱,熟悉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爱好。10、歌曲的处理。加进力度记号作

10、强弱的处理,并有感情地演唱。四、拓展延伸:1、交流有关希看小学内容的收集资料。2、说说你眼中的贫困地区的小伙伴。3、想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事,给予什么帮助。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我希看我们的小朋友能和歌曲中的孩子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大家手拉手一起向前进!来吧,来踢球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拉起手,来吧,来踢球。2.“声音的模拟与表现”,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模仿足球场上热烈沸腾的气氛。3.“练练你的听辨力”,辨别三拍子与二拍子的音乐。听辨大路歌开头的节奏,感受朝鲜民歌思乡的旋律走向。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用自信、有感染力的

11、歌声表现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用自制音源表现足球场上的热烈气氛,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分辨二拍子及三拍子的音乐,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线。 三、教学过程(一)学唱拉起手、来吧,来踢球课前放拉起手和来吧,来踢球,营造热烈的气氛。1、听、议:听教师或录音机范唱,议一议歌曲表现的情绪。 2、听唱学歌曲:歌曲拉起手其重难点在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掌握,可用拉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体验这个节奏型。歌曲来吧,来踢球曾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是一首脍灸人口的歌曲。重难点在衬词 3、律动、表演:

12、根据歌曲情绪,分组律动表演拉起手和来吧,来踢球,突出运动的特点,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 (二)声音的模拟与创造,即兴创作1、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寻找可表现足球场景的音源,打击乐、哨子、彩球、表现该类场景的音乐等等。2、欣赏图片:足球场上的精彩画面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分组表演,表现啦啦队的呐喊助威,也可表现足球入门时的狂欢。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将自己心中的场景用音乐表现出来。3、即兴创编歌曲,音符不限,调式不限,能表现出热切期盼进球的情绪即可。 (三)听辨练习1、听辨节拍,引导学生用律动的方式体验两首歌曲的节拍,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用身体左右摆动体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踏步体验婚礼进行曲的

13、二拍子音乐的特征。 2、听辨节奏型:先拍教材中的两条节奏,再听辨。 3、听辨旋律线:听歌曲思乡,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再随着录音哼唱曲子,判断是哪一条旋律线。龙的传人第三课时一、教学目的: 1、喜爱本单元所选的赞颂中华文明又富于民族特点的曲目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 2、通过学唱龙的传人,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特点;通过学唱我是中国人,领略京剧西皮腔的韵味。 3、了解作曲家聂耳。二、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感受歌曲二、学唱歌曲1、模唱2、学唱歌谱(1)复习常用音符、节奏。(2)复习音阶。(3)鼓励学生尝试。3、再唱歌曲,表现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爱

14、恋之情。第四课时一、复习歌曲:龙的传人二、学唱我是中国人,感受并表现京剧西皮唱腔。三、欣赏教学1、男声独唱:乡音乡情2、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感受乐曲情绪的同时介绍聂耳生平及作品。3、管弦乐曲:红旗颂。黄河大合唱第五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黄河及黄河大合唱。 2、练习轮唱黄河大合唱。教学目的:1、学生初步了解黄河及黄河大合唱。 2、学生懂得轮唱这种演唱形式并能合作演唱黄河大合唱。 3、学生懂得从学习的内容想开去,关注音乐与相关艺术。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准备:1、PPT展示资料 2、学生搜集资料。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 PPT展示中国地图,学生找出黄河。教师介绍黄河:

15、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黄河的资料。(音乐与相关文化:古诗)三、 介绍黄河大合唱 创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黄河大合唱

16、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作品介绍: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本乐章运用领唱及合唱相呼应的演唱形式,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以及登上河岸时的乐观情绪。第二乐章:黄河颂(男声独唱)这个乐章运用了壮阔、热情、深切的音乐语言,歌唱黄河的雄姿,赞美五千年的文化,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这首配乐诗朗诵由三弦伴奏。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音乐会上往往略去此段。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此乐章运用抒情而深切的旋律诉说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第

17、五乐章:河边对口唱(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这个乐章借用了锣鼓伴奏的一些手法,形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了“大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这首女高音独唱歌曲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此曲运用卡农的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则别具风格。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五、1、介绍轮唱:轮唱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

18、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之为“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 2、结合保卫黄河说明轮唱的表现特点。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听范唱、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六、教师指导练习轮唱保卫黄河 1、先跟范唱练习齐唱。 2、练习轮唱。(注意速度要一致,要看指挥) 3、教师指导轮唱的技巧。(轮唱时,每一句的开始的第一个字要重唱,后面的词要唱得轻一点;速度一定要一致;合唱不是比赛,而是合作,在自己唱时要学会听其它声部的声音。)七、学生轮唱保卫黄河。八、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黄河,了解了黄河大合唱及其创

19、作背景和历史现实意义,而且知道了什么是轮唱,还学会了保卫黄河这首轮唱歌曲。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从所学知识想开去,学会学习!以上就是小学音乐黄河与黄河大合唱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溜冰圆舞曲第六课时课标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自己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

20、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学情分析:1、学生优势: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有明显变化,学生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因此在音乐的理解上只需要引导即可。学生可以用歌词帮助自己理解音乐。 2、学生劣势:学生能够有艺术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却不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也缺乏对音乐情感发展变化的简要表现形式。一、导入新课: 1聆听音乐,你能否听出是几拍的?2介绍三拍子的舞曲特点。由

21、于舞蹈时需要由两人成对旋转,因此被称为“圆舞曲”,又称为“华尔兹”,华尔兹一般起源于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圆舞曲。二、教学新课(一)首先我们来聆听第一小圆舞曲1请思考音乐中有几段不同的旋律?2旋律的出现顺序是怎样的?3这两段主题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1)欣赏主题A,并分析,展开想象a.多用长音,连音,音乐宽广舒展,旋律优美流畅,展现了溜冰场上舒展的、愉快的心情。b.跟钢琴哼唱主题A,划拍子,c.师生互动,学生表演舞蹈,其他同学哼唱2)欣赏主题B,哪些地方体现了活泼的气氛?a.跟着音乐哼唱b.分析主题B大量

22、地使用了八分音符,旋律紧凑,第4、5小节运用了休止符号使音乐更具有跳跃的感觉3)完整聆听第一小圆舞曲,同时完成图形谱(二)欣赏第二小圆舞曲,听听它的风格是否有变化?比第一小圆舞曲更有激情,我们分段来体会一下,1、首先聆听主题A,它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强有力的节奏,旋律的走向(上行、下行、平行)?而且是那直上直下的旋律线条,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体现了欢快的情绪。2想象画面,此时的表演家们在溜冰场上应该是怎样的动作?表现了表演家们矫健的腾越动作,旋转,跳跃的姿态。聆听主题第二小圆舞曲主题B,除了主旋律以外你们还听到了什么?(教师用碰铃引导)用快速的装饰银演奏来模拟舞蹈者旋转时腰间清脆的银

23、铃声,将表演家们那跳跃的溜冰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三)欣赏第三小圆舞曲1出示两个图形谱,根据图形想象音乐情绪2思考第三小圆舞曲的结构与第一小圆舞曲的结构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第三小圆舞曲跟第一小圆舞曲情绪相近,音乐又恢复了舒展、轻松的气氛中,由小提琴奏出,结构由三部分变成了两部分。第一小圆舞曲 A B A第三小圆舞曲 A B(四)完整聆听全曲(五)介绍作曲家三、课堂练习:小组创作,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创作性的表演.如:试着弹一弹主旋律,为这段旋律编一段小故事,创编一段节奏,配一段歌词.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这首经典的品,希望大家在进的生活中能主动学习音乐,深刻感悟音乐,体会音乐

24、,真正的享受到音乐的美。 五、布置作业:用人声打击乐伴奏(用拍手,踏脚)的节奏模仿溜冰,为主旋律伴奏. 七色光之歌第七课时一、教学内容:1、音乐知识:装饰音。2、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3、歌曲艺术处理 。二、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认识并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2、使学生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二声部的合唱曲。3、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及歌曲所表现朝气蓬勃的生活。三、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四、教学难点:学会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二声部的合唱曲。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常规教学,使学生了解上音乐课的基本程序与要求,教唱问候歌与再见歌

25、,请学生倾听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术语。二、发声练习断音、连音练习2/4 5 0 | 5 0 | 5 3 | 1 |mi mi mima ma ma提示:这条练习常在开始时用,充分利用好m把声音送上去,腹肌动作有力而不僵,声带在气息的强有力支持下,迅速闭合好,唱连音时有一种在高位置上叹气的感觉,把声音甩上去,E调半音往上,再下行练到C调。 三、节奏练习拍打节奏,区别下列节奏相同与不同之处(1)XX X| X X X | X X X | X X X |(2)X X X|X X X | X X X|X X X |四、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1、B段的视唱分部进行,加波音记号练习 。2、二声部练习,将这个部分的

26、旋律加上下方三度音 。3、加上衬词“来”进行练习。4、视唱B段旋律,先找出相同的乐句再分声部练习,尾声第一声部54七度大跳要唱准 。5、自学A段的旋律,要求划分乐句并找出相同乐句中的不同之处,以便区别 学唱歌词,突出切分音的节奏,突出强拍唱出歌曲的韵味。6、歌曲艺术处理,让学生讨论在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方面进行,选择最好的方案进行演唱。速度:快 力度:变化可以大些形成对比,A:中弱中强,B:强中弱中强演唱形式:A:领唱与齐唱,B:合唱五、活动与练习课后练习5进行创作游戏,对话游戏先可以从模奏开始,然后根据第一句的素材进行变化重复,最后让学生自己自由的创作,只要结束音在do上,答句所用的音乐材

27、料与问句有相同的地方也可以。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七色光之歌,大家想想白帆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首歌曲实际上象征了什么?表达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讨论)长城谣第八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能准确地哼唱长城谣的旋律,通过学唱长城谣,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能用不同的声音、气息,有控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欣赏法、视听结合法、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正确哼唱长城谣的旋律;能有感情地朗诵、演

28、唱歌曲。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朗诵歌词、学唱歌谱,能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歌曲的特点。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生问好!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带问题欣赏歌曲长城谣思考:同学们,今天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名的歌曲,边欣赏音乐边思考这首歌曲把你带到了哪个年代?生答2、视频欣赏抗日战争,背景音乐乐曲长城谣师介绍:是呀!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许多人不得不背景离乡,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的音乐家们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愤,用音符记下了这一切。三、师生换为,学唱歌曲。1、初听乐曲:师:刚

29、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由作曲家刘雪庵在抗日战争时期看到人民苦难的生活写下的曲子叫长城谣。让我们再次边听边思考:这首乐曲表达了作曲家怎样的情绪?生欣赏乐曲长城谣,回答。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其实,这首器乐曲是由同名歌曲长城谣改编来的,让我们从歌词中了解一下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分析每个乐句的大意。生:表现了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情感。2、教师范唱(每一段我们该用怎样的声音、速度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3、师生换位学唱新歌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首歌曲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导入:(老师鼓掌)唱得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这首长城谣在抗日初期风行全国,那时在我们中华民族危难时

30、刻,听着这歌声,全中国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团结起来一致抗击日寇,书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啊!其实在那个抗日战争年代,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你们学唱过的、听到过的,电影里看到过的,谁能唱唱、说说?生答:王二小观看革命歌曲的视频师:老师这里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抗日歌曲-(视频义勇军进行曲)这首叫,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由聂耳、冼星海在抗日时期创作的。这首乐曲曾经鼓舞了多少人民、战士英勇杀敌啊!新中国成立了以后,我们国家就把这首中国最著名的抗日歌曲作为了中华人名共和国国歌六、课堂小结斗牛士之歌第九课时活动目标:1、感受进行曲雄壮有力的旋律特点。2、初步尝试

31、通过舞蹈动作创编身体节奏谱。3、通过节奏乐,享受合作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幼儿已有韵律斗牛士之歌的经验;音乐伴奏;各种打击乐器等。活动过程:一、韵律斗牛士之歌。要求:感受节奏,表现斗牛士的英姿。二、创编身体动作节奏谱。1、根据不同的韵律动作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我们刚才表演的第一个动作的节奏是怎样的?如果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可以怎样做?”(如:跺脚、拍手)“第二个动作的节奏跟第一个的一样不一样?一样的话还可以用哪些身体动作节奏来表示?”(如:跺脚、拍腿)“蹲下、起来的节奏是慢还是快?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示?”(如:拍头)“接下来是一个节奏很快的间奏,我们表演的是什么动作?我们还可以用脚尖点地来表示

32、吗?”2、幼儿用身体动作完整的表现斗牛士之歌的节奏。3、幼儿看教师指挥,分组合作用身体动作表现斗牛士之歌。(教师用与幼儿相同的动作来指挥)三、幼儿使用乐器为斗牛士之歌伴奏。1、探索铃鼓的两种不同使用方法:“这一组的小朋友脚的动作有两种,一种是跺脚,一种是脚尖点地。现在你们使用的乐器是铃鼓,演奏时的方法一样不一样呢?不一样的话,要怎样使用铃鼓来奏出相应的节奏呢?”(引导幼儿表现敲铃鼓和摇铃鼓的动作)2、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一遍。3、幼儿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第二遍。4、请一名幼儿尝试当小指挥,全体演奏乐曲第三遍。四、游戏:魔法师斗牛 玩法: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的空地上边唱农场里的牛,边自由模仿

33、牛的动作,教师则变成魔法师,当幼儿唱到牛的“哞哞”声时,魔法棒指到谁,谁就要保持固定姿势不能动,直至歌曲结束。我的肯塔基故乡第十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学唱歌曲我的肯塔基故乡,让学生了解美国,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目标二:通过学唱我的肯塔基故乡,让学生熟悉美国民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感,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复习巩固“do、re、mi”三个音的音高及手号。 教学目标三:听赏牛车,让学生感受广东民间鼓乐及歌舞,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等节奏型。 教学目标四: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分析教材内

34、容: 我的肯塔基故乡是一首根据美国民歌的风格谱写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人民对自己家乡赞颂的喜悦心情。歌曲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歌颂美国国民,五洲四海人人称颂,歌曲充满美国民歌的风味,节奏平稳,带有摇荡性。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的肯塔基故乡 1、听中设问。播放高胡及广东民间乐器演奏的我的肯塔基故乡旋律,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教师播放课件我的肯塔基故乡,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美国山村风情。3、范唱。歌曲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

35、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毕生都值得回味的印象。故教师应带着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演唱歌曲我的肯塔基故乡,让学生从教师声情并盛的演唱中受感染想歌唱。为了把广东民歌风格唱好,教师可先学唱广东民歌鸡公仔。4、听音乐、朗读歌词。播放我的肯塔基故乡音乐,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唱唱比比。学生模仿教师的范唱,一句一句地学唱此曲,(注:教师的范唱一定要把握好歌曲的情绪与广东民歌风格。)比比谁模仿得最好。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把同学们模仿教师范唱的声音用录音机录制下来并播放给他们听。同学们在听中唱,唱中听,越唱越有味。6、结合表演。鼓励学生用不同

36、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可以女生问,男生答;或同桌两个学生一问一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并让学生创编简易律动边唱边表演,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二、学唱落水天 1、看中听。播放课件落水天,引导学生从广东民间风土人情中感受各国民歌风格、情调。 2、听中读。播放落水天旋律,教师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如:落水 天喽|,再请同学听音乐朗读歌词。让学生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感受这首广东民歌风味的特色节奏型 |。 3、听中画。播放落水天旋律,请同学用老师发给的白纸临摹书中落水天的情景画。然后展示同学们的画,谈谈画中的意境。学生通过绘画,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4、听中敲。启发学生听听用什么乐器表现雨

37、滴比较合适?还能听到什么声音吗?用什么乐器表现比较合适? 5、听中唱。学生跟随录音范唱进行学唱,并学习用广东客家方言演唱,让学生从客家方言语调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 6、唱中动。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表演。如:让学生受拿芭蕉叶,分小组表演小短剧或舞蹈。表演时一部分同学演唱,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敲击乐器制造刮风下雨时的声响场景。 7、感受音高。熟唱歌曲后,请同学看看歌曲落水天是由哪几个音编成的,并跟随老师听音乐打出“do、re、mi”的手号。手号要清楚,线条流畅富有情感。 三、听赏广东狮子锣鼓 课前准备:请学生自制狮子头面具、扇子、鞭炮、大头娃娃面具。 1、看看(与多媒体结合)。播放“锣、

38、鼓、钹”节奏,引导学生看课件,熟读锣鼓经。念锣鼓经有多种形式:拍腿念锣鼓经、拍桌子念锣鼓经、拍腿击掌念锣鼓经等。 2、想想。请同学说一说在什么日子里能听到锣鼓声和看到舞狮子?请同学表演一下印象中的舞狮动作,或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几个舞狮动作。 3、做做。全班同学进行现场布置来个迎国庆的舞狮子活动。可用桌子拼个小舞台,周围摆椅子,表演的同学稍作化妆。如:腰绑红绸,头带狮子头等。 4、玩玩(与表演结合)。播放广东狮子锣鼓,请同学轮流表演。随着锣鼓声,踩着鼓点,模仿舞狮子。 唱支山歌给党听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一、能够对西藏民歌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西藏民歌常见的节奏特点。二、通过对比欣赏蒙古、新疆的民歌,感受

39、西藏民歌的风格。三、初步了解西藏民间舞蹈特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根据西藏音乐,创编舞蹈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走近西藏音乐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屏幕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二)视听感受、了解西藏民歌节奏特点1、教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走进西藏,你们对西藏有哪些了解?学生: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达赖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2、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3、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藏族歌曲有:唱支

40、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4、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三)对比欣赏西藏民歌和蒙古民歌1、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舞片断,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2、分组讨论西藏民歌、蒙古民歌以及新疆民歌的不同音乐特点。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弹布尔、东不拉、独它

41、尔等。小结音乐家舒伯特第十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能认真听赏钢琴独奏曲军队进行曲,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情绪;能在听赏音乐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表现。3、能用柔美的声音深情地学会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馨、甜美的情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学生随着军队进行曲的音乐在教室律动。师:在欧洲,有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维也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CAI,教师随画面介绍。)二、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三、听赏乐曲-军队进行曲1、导入师:刚才我们了解到,舒伯特一生创作了998部

42、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一次,他看到家乡凯旋归来的军队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作品。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其中的一段。2、听赏全曲,参与表现师:下面请大家完整地将整首乐曲听一遍,请你随着音乐的变化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表现。师:这首乐曲一共有三个乐段,其中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这样的乐曲结构我们称它为带再现的三段体。6、总结师:这首乐曲就是舒伯特创作的军队进行曲。乐曲描写的是士兵在行进中的雄姿和人们在街头欢迎凯旋而归的士兵的热闹场面。)第二课时一、学唱歌曲-摇篮曲1、讲述故事师: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但他的一生在贫穷中度过,他整天吃不饱,穿不暖。有一天,又冷又饿的舒伯特

43、已身无分文,他不得已走进了一家饭馆,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一份报纸看了起来?他看到了报纸上的一首诗,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师深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2、学唱歌曲A、体会歌词B、朗读歌词(课件播放摇篮曲伴奏做背景音乐,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C、学生哼唱旋律师:让我们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摇着摇篮,一边用温柔的声音演唱摇篮曲。师:大家知道吗?舒伯特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他创作的歌曲既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果,又把歌曲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所以,人们把舒伯特称为“歌曲之王”。小放牛(第一课时)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2、学唱歌曲小放牛教学目标: 1.通

44、过学唱歌曲,了解这首民歌所表现的生活气息,能唱出歌曲幽默风趣以及对歌对舞的特点。2.培养学生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创编地方版的小放牛。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唱歌曲表演形式,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唱准切分节奏的以及一字多音,感受民间小戏的优美动人教 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视唱法、模仿法、讲授法、欣赏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进入音乐教室2、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教师随意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身体感受到一问一答。2、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可否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问答,从而引入对唱歌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