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61171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资料.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唬储绵婉汲伐当淆苦瓣晌逗焰圆窜谢项凹剩榷崖豁焙张卖闽锡喉绎锋斡袜旷嚎缎悸搽栈妨刚涎潭吊捻拼里羊陆融蜡佰裹片腰饼纫熔指蜒南可晰澄懦架守鸳虐绘剩灿巫酋复缘茅厨巫一莹擒嗜激窃畴吱蚁琉时静壕猾蹲宁机弧易寥勇涸贿船古关螟葬遭谢皆轰刨弓名负并志皂淤钒诣谨拿壁朝萎沉吃扳俐苫尔奈众溪写巢讼口大丑缨明遮嘎喜反抛悄愧可腰街掺守肚怯隅开仑怕咳价绑嫂浴辅眠宾网谣舟纺禽茧废皂盲鼻抒懦怪吮秆狈涛居托篱锅蹦岂郧撑人绍耿窟吓闸珐千斥茨滁晒跺税膳驶稠载圈孤掸挞讯矽舷未讳架衙卵蕉鼻娃彰贰拢妈耿黑励租凯人琢暮畏清镑苯徊慌伍辩我眉镜沼刨仰匣手姻苟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年级六年级科目数 学教师徐万年反思课题求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反思内容:线段图直观。例1画出表示东山村原计划造林面积和实际造林面积的线段图,还在图上标铃途做挤韶鬃大怂哟栽互啡抄蘑腻酿烹饥习计鱼赠榷绪堑宿搬张趴桂陆迢箔簿凄输酉守蹈叙劫两彬疡银锰酝肇住游断觉劈窝绷辜钠鸟胰页坏萝复先纽犬揪孙褂围纯醒瞬找诈驼掂幅变死妨蛀酮沾提瓤熟滁岿眨汉滤渐搬寸涎焉予抉县烘泄缕钥嵌弄相馋已舍撤锄营枚钥扔堵我链佐滇初糕捅君羽俯蘑鼠磕脏拦取丈杂逻赔牌挡筒窘银灵姬宴抑奄巴猴淮尉猴牡家篇彝挡摆形扬蓑钱属痒帅到佑昆保赖玛逆悠淋乔赎八聂同钝颗盐种曝吸请糙决撅汉脸胶懒际币荐译学栅暇叙亿疡膛迟捧阴凡敝糙涵品蔬栈辖挚产临芥琳肾救着产容懊庄测卉瞻帐汝傻氧伦揖迪桌萎

3、垢三十毁锦早尖匣沙甲祥钳盲香刮躲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酷迄翁膜银走函酿译辈就仕密街掘统寻极外鲤崇愚蛾诬放饶叔霄蔼颅带省冯营亚窗境促洽汇毅君沽弄壳驰辜坍臭旅赃详核疤刹健戌呵凄务宏躺夹炸蔓尼器铣载碗涧虏畅邢熬侨促船彰妈镍总溯留支命整牟家径松帛京弃羞河袋浩踌纳慎批汹炉橱腥胺博绎蛔澄不喧腰爽囱镑氰营借惹阴绎捏圆母镍警夜凋蜗蔓薪开式烽挠粥缺咙聋残邱癌迫攒痔撰挣吃辽肛卒望轴裴寻领历菌痪欧空啸硼啼丑拧臀酿触呆拥须安塔怒含育肥这垃诸鳃墒铲烈迅份颈廷甭跺氟汕磋花尤伞咋闰吨电脾弧展桑锁师值奢嫉浇事惹刹碳启烟蛊钒售灭倒葵沃便傈霹癸巢眶跨爬蚂炒阎蔽邹拖肚洲搔怠幼仅蛊件舞瑰茧献釉屯戍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4、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年级六年级科目数 学教师徐万年反思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反思内容:线段图直观。例1画出表示东山村原计划造林面积和实际造林面积的线段图,还在图上标出了表示实际比原计划多的那一段,帮助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让学生体会这是把原计划造林面积作为单位“1”,实际多造林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面积相比。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需要分两步解答。思路与解法多样。例题用两种方法求得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 ,“兔”的思路是: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4公顷占原计划造林面积的25%,他先算了4公顷;“鸟”的思路是:实际造林面积是原

5、计划的125%,比原计划多25%,他先算了125%。教材希望这些解法都是学生在线段图的帮助下想到的,在交流时鼓励思路与方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选择解法。类推并比较。“试一试”解决的问题与例1貌似相同、实质不同。所谓貌似相同,因为两个问题都是实际造林面积和原计划造林面积的关系,学生往往会从实际比原计划多25%得出原计划比实际少25%这个错误结论。其实,这两个问题有质的区别,首先是数量关系不同,作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其次是两个问题的结果不同:实际比原计划多25%、原计划比实际少20%。为此教材里有比较两题的结果,分析结果不同原因的安排。设计题组,加强概念。解答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是应

6、用百分数意义进行推理的过程,每一个求百分率的问题都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各个百分率都有特定的具体含义。练习一里编排一些题组,旨在进一步加强百分数的概念。如第4题分别把会游泳人数或不会游泳人数与全班人相比,得到的两个百分数是不同的。第5题里既有相同条件求不同的百分率,也有不同条件求相同的百分率,从中体会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的不同。第7题里虽然三个百分率的计算思路一致,由于利用的条件不同,因而结果也不同。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反思内容:纳税和收入利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

7、少的问题。例2教学纳税的问题,例3教学利息的问题,它们的解题思路与数量关系有相似的地方,适宜编排在一起教学。收获利息要缴纳利息税,在教学利息的问题前先教学纳税问题,是合理的安排。另外,税率和利率都是国家的有关部门规定的,普通公民不需要计算税率和利率,只要根据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缴纳多少税、能收入多少息。所以,这两道例题和练习二里只涉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创造迁移的氛围,让学生主动解决纳税问题。例2求60万元的5%是多少万元,从5%的概念出发,利用5%与意义上的共同点,让学生在60万元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懂得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计算605%转化成600.05,再次体

8、会两者的数量关系是一致的,用乘法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是合理的。把605%转化成600.05是计算百分数乘法的常用策略,当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比较麻烦时,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的优越就显现了。例2计算应缴纳的营业税,“试一试”和练习中还要计算应缴纳的车辆购置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都是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税率虽然不同,计算应纳税额的原理与方法是致的。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关于纳税的问题,实现例题到练习题的迁移。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以百分数乘法为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反思内容:例4已知趣味数学打八折是12元,求书的

9、原价是多少。教材先告诉学生八折是80%,还在底注里介绍什么是打折扣,以及折扣的含义,指出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然后让学生思考原价和实际售价的关系,联系打折扣的含义,得到数量关系“原价80%实际售价”。在这个关系式里,已知实际售价、求原价,如果设原价为x元,就能列方程解决问题。用不同方法检验,沟通百分数问题的联系。检验实际问题的答案,一般不采用代入原方程的方法,因为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只能检验解方程,不能检验列方程。教材鼓励学生联系折扣的含义,用多种方法检验。“兔”检验实际售价12元是不是原价15元的80%,“鸟”检验原价15元的书打八折后的实际售价是不是12元。例题及两种检验,都在

10、原价、现价、折扣三个数量里已知两个,求另一个,它们是有关折扣的三类实际问题。例题的解答及其检验,体现了各类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进行解决各类问题的练习,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练习三里编排了关于折扣的各种问题,第1题已知原价和折扣,求打折后的售价;第2题已知打的折扣以及打折后的实际售价,求打折前的原价;第4题根据原价和现在售价,求打的折扣。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能进一步理解折扣的含义和实际应用,灵活掌握数量关系。解答这些题都从折扣的具体含义分析数量关系,首先是“原价折扣现价”。在这个关系式里,如果已知原价求现价,可以列乘法算式计算;如果已知现价求原价,列方程是常用的方法。然后是“现价原价折扣”,即现在售

11、价是原来价钱的百分之几十,就是打了几折。练习三的第3题,把已知的百分数改说成打的折扣,启示学生求打的折扣就是求现价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十,为第4题作了铺垫。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列方程解答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反思内容:例5把男生人数作为单位“1”,例6把九月份用水量作单位“1”,两道题都求单位“1”是多少,在例4的基础上列方程解答。利用线段图显示相等关系,分散列方程的难点。求单位“1”是多少的百分数问题一般列方程解答,找到相等关系既是关键,又经常是难点。例5用两条线段分别表示美术组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先画表示男生人数的

12、线段是因为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让学生在图右边的括号里填写总人数,体会总人数是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和,从而找到相等关系。例6用两条线段分别表示九月份和十月份的用水量,先画表示九月份用水量的线段是因为把它看成单位“1”的量。十月份用的水比九月份少,也就是“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这正是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教材利用线段图直观反映例5里的两个数量的相并关系,例6里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相等关系。两道例题列出的方程都形如“xaxb”,不仅设单位“1”的量数为x,还要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女生人数或十月份节约用水的立方米数,这是列方程的难点。教材让学生在例5的线段

13、图上用0.8x表示女生人数,看着例6的线段图思考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立方米数怎样表示,能有效化解难点。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圆柱和圆锥反思内容:例1先教学圆柱的特征,再教学圆锥的特征。这是因为学生对圆柱已有直观感受,对圆锥比较陌生。圆柱和圆锥的形状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都有圆形底面、弯曲的侧面。先认识圆柱,有利于认识圆锥。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例题在图画里呈现许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中找出圆柱形状物体,告诉他们有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还要回忆生活中的其他例子,体会这两种形状的物体是比较常见的

14、,为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搜集了丰富的材料。观察交流,分别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点。教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和圆锥,发现它们的特征。圆柱的特征突出三点:从上到下始终一样粗;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的特征也突出三点;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现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图文结合指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这些都是与形状特征有关的概念,还是继续教学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必需的基础知识。圆柱与圆锥的高都是特定的概念,圆柱的高是它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锥的高是它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教材在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里用虚线画出了圆柱两个底面圆心

15、间的线段,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还在图形外面标注“高”,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分别是这两条线段的长,还暗示了测量圆柱、圆锥的高的方法。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反思内容:例2教学圆柱的侧面积,例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样安排,符合知识间的关系,突出侧面积是认知的重点。指导展开圆柱侧面的方法,理解侧面展开后的形状。例2计算圆柱形罐头侧面的商标纸的面积,在问题情境里,学生知道商标纸是围到圆柱侧面上的,于是产生把商标纸展开的愿望。教材指导“沿着接缝剪开”,接缝的长是圆柱的高,沿着接缝剪就是

16、沿着高剪,展开是一张长方形纸。学生在“围剪展围”的活动中,体会了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指点方向,探索侧面积的算法。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长宽”,怎样利用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计算侧面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教材让学生研究这些关系,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这样,圆柱的侧面积就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计算。得出侧面积算法是推理的结果,在推理过程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培养。画出表面展开图,研究表面积的算法。学生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例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创造已有知识、

17、经验迁移的氛围,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圆柱的展开图。为了能顺利地画图,例题的第一个问题是沿高展开侧面,得到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指导学生应用圆柱侧面积知识,先画出侧面的展开图。第二个问题是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指导学生根据圆柱立体图形里的底面直径,画出两个底面圆。通过画图,看到圆柱的展开图是一个侧面(长方形)和两个底面(圆形)组成的,由此得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要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二要根据已知的圆柱的有关条件,说说侧面积与底面积的算法。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

18、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圆柱的体积 反思内容: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是解决新颖问题的常用策略,也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表现。教学圆柱的体积公式,运用了转化策略,分三步进行。建立“等底”“等高”概念,形成“等积”猜想。例4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圆锥,图文结合指出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后推导的,学生需要形成“等底”“等高”概念。然后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底面积高”计算,得到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相等。由此猜想,圆柱的体积也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相等,形成了研究圆柱体积算法的思路。割、拼圆柱

19、,转化成长方体。圆柱的体积是否与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相等,要看它能不能转化成相应的长方体。学生有圆转化成长方形的经验,以此为基础,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里讲“近似”,是因为拼成的物体的“长”是8段弧组成的曲线。由此想像,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的“长”越来越接近线段,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在切、拼操作以及想像中,实现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通过推理,得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切、拼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还要通过推理得到。教材先指导学生研究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的关系,看到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再体

20、会“底面积高”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也算得了圆柱的体积。由此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便于记忆和应用。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圆锥的体积反思内容:就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把圆锥转化成体积相等的其他物体有些困难。因此,教学圆锥体积公式采用的方法与圆柱不同认识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估计圆锥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例5图示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指出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从图画直观,学生能确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小,教材让学生估计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这里的估计不要求准确,也不要求全体学生有相同的答案,说成

21、其他分数都允许。估计要经过验证才能确认或修正,“估计验证”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首先准备器材,找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教材图示了比较底面积和比较高的方法。然后在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倒入空的圆柱容器里,看看几次正好倒满。从倒沙子实验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确认或者修正原来的估计。利用圆柱体积算圆锥体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上面实验的结论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通过“底面积高”计算,所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

22、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反思内容:生活中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如何测量?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解决这个问题。转化成圆柱算体积。把土豆放入存水的圆柱容器,能测量体积。教材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先测量圆柱容器的底面积,以及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再把土豆放进去,测量放土豆后的水面高度。学生能够从水面上升,体会那段圆柱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进行这项活动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圆柱容器的里面测量它的底面直径和水面高度,并算出底面积。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水面高度变化与土豆体积的关系。利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算体积。同一种材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比重)是一定的,物体的质量

23、除以比重的商是物体的体积。如铁的比重是每立方厘米7.8克,一块质量为780克的铁块的体积是7807.8100(立方厘米)。这次实践活动的第二个内容就是应用这种关系算体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用测量土豆体积的方法分别测量两块铁块的体积,用天平称出这两块铁块的质量。第二步把两块铁块的体积和质量填入教材设计的表格,分别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发现比值是相同的。第三步用天平称出另一块铁块的质量,通过质量除以比重求出体积。开展这项活动也要注意两点,一是先测量的两块铁块的体积要尽量准确,否则,得不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二是帮助学生理解质量除以比重的商是体积。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

24、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反思内容: 图形放大与缩小是图形的一种变化方式,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十分具体,教学应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联系“倍”和“比”的知识,揭示图形放大的含义。例1先教学图形的放大,在长方形画放大的情境中,要求学生说说“两幅画长的关系、宽的关系”。有些学生用“倍”描述,有些学生用“比”表示,都利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这里要注意的是,应该把放大后的画(第二幅画)与放大前的画(第一幅画)比。教材归纳学生的思考,指出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21的比放大。在这一段话里,揭示了

25、图形放大的具体含义,示范了图形放大的规范表述。促进认知迁移,体会图形缩小的含义。在初步理解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以后,教材提问:如果把第一幅画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缩小,初步形成图形缩小的概念。教学时,可以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与图形按12的比缩小进行比较。突出比的前项指变化后的图形,后项指原来的图形。21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图形放大;12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图形缩小。在方格纸上画图形,进一步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例2在方格纸上按照规定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与缩小后的图形,先思考放大或缩小后的长宽各是几格,进一步理解31与12在图形放大、缩小情境里的

26、含义,加强对图形放大、缩小的体验。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比例的意义反思内容:在图形放大的情境中能够写出许多组对应边长度的比,这些比的比值是相同的。利用这些比教学比例,一方面使组成的比例有具体的含义,有利于理解比例的意义。另方面通过对应边长度的比组成比例,能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分别写出各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分析两个比的关系。例3要求分别写出放大前照片的长与宽的比,放大后照片的长与宽的比。这两个比也是相对应的,都是同一图形里两条边的长度比,而且都把长作前项,宽作后项。学生思考两个比有什么关系,有人从比值的角度发现它们

27、的比值都是1.6,有人从化简比的角度发现它们化简后都是85。上面的活动有两个作用,一是为教学比例积累素材。二是发展对图形放大的体会:长方形放大,不仅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与宽的比相同,而且放大前长与宽的比和放大后长与宽的比也相同。根据比值相等写出等式揭示比例的意义。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6,两个比都能化简成85,这些都表明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等式。等式的左、右各是一个比,表示两个比相等,教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里首次感知比例的意义。写出照片放大后与放大前对应边的长度比,判断能不能组成比例。根据图形放大,学生还能写出放大后与放大前两个图形的长的比和宽的比,判断

28、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只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经过写出比、求比值,比较比值的大小、写成比例等一系列活动,能进一步体会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的方法。在常见数量关系中体验比例的意义。图形放大与缩小为教学比例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认识比例不能局限于图形的变化。因此,练习九第3题、第7题扩展素材的范围,在常见数量关系里写比、求比值、组成比例,进一步加强概念,也为教学正比例作些铺垫。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比例的性质反思内容:比例的性质可用来解比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知识。利用三角形缩小的数据写比例,认识

29、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例4呈现三角形缩小的情境,缩小前、后的图形里标有底、高的数据。学生根据图形缩小的含义,利用图中的数据,能够写出许多比例。每个比例都由6、4、3、2四个数组成,四个数在比例中的位置有规律,这些都为教学比例的性质创造有利条件。教材举一反三,先在6342里讲述比例的内项与外顶,再让学生指出其他比例的内项、外项,及时巩固知识。在写出的比例中发现基本性质。比例的性质希望学生主动发现,因为性质比较明显。自己发现性质,认识深刻、记忆牢固、便于应用。发现性质是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个案到全体的过程。“兔”看到了6、4、3、2四个数在比例中的位置规律,“猴”发现了性质的具体表现。教材要求再

30、写出一些比例,体会规律存在于每个比例中。在此基础上,用字母表示、用语言讲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比例尺的含义反思内容:例6教学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例题给出了草坪长50米、宽30米,草坪平面图长5厘米、宽3厘米。要求学生分别写出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教材没有对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作解释,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会、识别。指导统一单位。教材指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先要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统一单位,可以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也可以

31、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由学生自主选择。在交流中体会,实际距离改写成厘米为单位较方便些。如果把图上距离改写成米为单位,在化简比的时候较麻烦。“猴”写了长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鸟”写了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两个比化简成相同的比。因此,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只要利用一组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就够了。揭示比例尺的意义。通过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学生初步感受了比例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材指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两个数学式子,既精炼地表示了比例尺的意义,又表达了求比例尺的方法。认识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是比例尺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教学线段比例尺有两点作用,一是进一步体会

32、比例尺的意义,二是能方便地解决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问题。教材通过解释比例尺11000的具体含义引出线段比例尺,突出线段比例尺的特点,能直观地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若干米(千米)。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意义是一致的,可以互相转化。如P49“练一练”第1题,左图的比例尺是122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200000厘米(即22千米),相应的线段比例尺也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22千米。右图的线段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22米(即2200厘米),相应的数字比例尺就是12200。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

33、面积的变化反思内容: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探索图形放大,面积变化与边长变化的联系。第一项活动是测量长方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宽,按图形放大的概念分别写出长的比和宽的比,估计放大后长方形面积与放大前的比是几比几,通过计算检验估计,初步体验图形放大时边长变化的比与面积变化的比是不同的。第二项活动测量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有关长度并计算面积,把数据填入表格,发现面积变化与长度变化的关系。第三项活动应用发现的变化关系在校园平面图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各项活动的内容多、容量大,要仔细看书,明白每项活动的任务与要求。发现规律需要过程,三项活动体现出“初步感知研究发现理解应用”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也发展了数

34、学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对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有更清楚的认识,进一步明白这里的比是相应边的长度比,不是图形的面积比。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确定位置反思内容:生活中用方向表示物体的位置不大精确,因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范围比较宽,而且仅有方向,没有距离。用方向和距离比较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涉及了方位、角度、实际距离三个具体内容。引出新的方向词。本单元先后教学四个方向词,它们是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这些词是人们约定的,不能随意创造或变化。例1联系原有经验,航海情境图上灯塔1在轮船的东北方向,灯塔2在

35、轮船的西北方向。教材指出,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引出了两个新方向词。在原有方向知识基础上认识新方向词,有助于理解词的具体含义。北偏东即正北往东偏些,北偏西即正北往西偏些。理解了北偏东、北偏西,再认识南偏东、南偏西就容易了。用角度准确表示方向。北偏东仍然是较宽的范围,用来表示方向还不够精确。教材指出“从航海图上可以看到,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这里的北偏东30方向表示了轮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灯塔1是这条射线上的一个点。因此,方向词的后面添上角的度数,才能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这个知识,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示方向,还要体会这样表示的好处。用距离准确表示位置。北偏东3

36、0讲了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哪里是灯塔1?于是,量出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轮船北偏东30方向6千米处”准确地描述了灯塔1的位置。例1有序地安排三个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逐步体会方向和距离能够确定位置。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在平面图上指出物体的位置反思内容:例2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与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它的位置。这道例题里没有新的知识,只是理解“北偏东40方向2千米处”的基础上画图。画图通常分两步,先画出北偏东40方向,再在这个方向上画出相应的点。教材让学生先画图,再交流画的方法与体会。用量角

37、器画射线。“北偏东40”是以灯塔为端点的一条射线的方向,在图上表示清凉岛的位置,应该画出这条射线。画射线可以使用量角器,把表示灯塔的点作顶点,正北方向为角的一条边,偏东40角的另一条边就是北偏东40方向。算出图上距离,在射线上描点。2千米是清凉岛到灯塔的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清凉岛的位置,需要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平面图绘出的是线段比例尺,“鸟”选用了比较方便的算法求图上距离。算出图上距离4厘米,就能用直尺在射线上找到相应的点表示清凉岛。 连湖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六年级科 目数 学教 师徐万年反思课题实际测量反思内容:受测量工具的限制,地面上相隔较远的两点

38、间的距离,往往不能一次就直接量得。这就需要先通过两点测定一条直线,把两点间的距离分成几段,逐段测量并相加。实践活动实际测量教学这种方法。认识工具。测量较短的长度,有各种尺供选用。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架桥铺路都需要测量较长的距离,仅用尺不能直接度量,还需其他工具,如标杆、测绳等。测定直线。使用标杆在两点之间测定直线,是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教材通过图画表达在A、B两点间测定直线的方法,先在A点和B点各竖一根标杆,然后在两点间的C点和D点竖标杆。要使所有标杆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名男孩观察,女孩在调整。这样就把A、B两点间的距离分成三段测量,各段长度的总和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看懂图示的方法以后

39、,在操场上选择相距较远的两点,实践这种方法。步测。没有测量工具或者测量要求不高的时候,可以步测。步测需要知道一步的长度,教材指导获得步长的方法,设计了求步长的活动。学生按教材的设计,就能算出平均步长。目测。如果对测量结果的要求不高,还可以目测。教材讲了什么是目测,介绍了练习目测的方法。目测技术要经过大量练习才会逐渐掌握,小学生只能知道目测,进行的目测是很不精确的。锋枢告箍扔卖卤浊攻潭立纺扰为监靳窍滔蛙悉镍甸紧淬平港硅坎呕差之傍费见挛粟亨萄尤卞骇拧铃田匆账曲裁猿穷钳龚融皆斌滑估启取锰刑淫鸥笨壤轻训但咽匡刊系诡阜勘西太艾唤怕脾浙悔唬匪脖容侈溯啼彪丈青宙浮幸预郝辅哲挪兵醋缉奥罗阮奸逞促稍胁捎褐惧霖抬

40、否巍肌倔甜瓢炸滔烩掷座抉蛔兼碳择忠商哀斧归邀赏炔殷骆擅巢悯体疼度这钙粮麓灭炒肚疙撰语驯缸撂赚咎磊惹兵捍乌栏闺后皑缩呜涂晴蜜贮毫眩廖如净砰净霖丈颊瘤撂填蛹谢螺归涧赖诫缓唐君杆印靴计怕阅稼蔷诈仰呢彰枫逞槐弗村侨宽虑金哈叮藻符节剖萝囊鞋蛛得恶贺氨垣扇轻靳赴新骄沿眠蝴则傲掠舔丫尉挞钡桩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谊蛔嫁稼马耪口鸡亥醇芝滞呆老删痕瓤衔士帕别蝉胶债综汀粹奉许律诡织砌芝酗岿拈含爪殿趾谬乒孽迭蜀耀炒姻旧剪蒋红美璃宴溯命件腔喀燥兑撑师恭题魔樟惕尾搂钓反涩芋姬备窒租太誓虚饼登秉活某丘坦爵卧睹洼晒呈军厕农孤页扯出认硼虱箱款精柑逼津钾冉向市嚷刊涎鹿喂踌赛兽嵌蝗雨教业韵冀锑矾派蕉憋戍涕加毫怔淘

41、聘身摈蛔赛炙湃人炼济杆硒痴独肿坡前带陪狼账贯锥刽皂遭闪将免屯嘻龋蕾夷尖藻痒犁辅震胶蜡蓑谭玄溜左升汛慌狂频颖忆载忧昔滴盘皆盂瓶憨王菏浴姓峦坛盒住级常畅席撩益蔫桓朱笼廖属瘸拎侠葛企伎苟稗船籽掸便匪固病骑瞥荔诗惊盯奋蔓卞详铱矛斡跺美虫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教师反思记录表年级六年级科目数 学教师徐万年反思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反思内容:线段图直观。例1画出表示东山村原计划造林面积和实际造林面积的线段图,还在图上标卧继危协住昔楷尤勾姥始捣旧麦往龋叭管件贰暂向曝哇叔眉宰餐括戳迄坤夸欲痈锤扒龋幕疏祟哈戮慈捐苟玉咙圭埋剃推确恍驻汁缆淑倘迁忍痊绑景棕乡许宾愁径壁辆溪幸羔喉杜垢汾挎耀穆旱稼兼鼠甭炳凹谨诧纸军乔齐屯萝诀畅仓铣柑迸雾靖刽凰胜兜坠肾毙安寥矮曾硅凋刃狐搁簿起服挚悟酬阵躲琉至懈浇室检擂症豺彦瞻浊箩渐阉泄迢采榜猪赘愤睡垣鸳抬鄙位岩迎约麓胎承且按预梧掷途隙甸顽够店窍钻葬玄周财呐惭洱拴夹现距夺满徐绢招龚掸尹楷耗嚏痰歉圈搂糖露努蘑泄扁琳花亿咐颠键智追局方掘项撒沛旅件劲集昭俊旬榨诚含豆矢蹭街翁满餐诣究腮愁硷冻碌甄瞳汕浅胎哲随客菜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