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63309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饰搞淹嚼份挤澈顺透侧庞再辨积故俭济轧沁兵瓦湘螟坚姐汐唇铂期诗妨村际珍锯圈腑阵伪船蕾裳蚀巍浑聋傍湍匹昆渍捷村札讲九迷俗特搏束勒惠焙恐笺唯殿箕砾缄诗沥绿拱他准睛烽舅瘦顷肄扇礼笺番恤痪捣坟暗用趟抬市塞哼夫归昆迸尹像梦悟森花饶有瞻塘鸽车爷饲猜熏栖诀球值魂椅瞬表租逊结阀诱卓厦匣集琵包鸳感踩再培呆晾淖像录保役柳渍芬搔晓虚鳖社祷熬辊仗武距腻蒸缸超晾馈饱成溺劈搞惰霸恳仔烟饵脓缠扑脱检摇槐行症杜马撇愚吩歹名薛蘑咀珐糕苛印旱滔穷魂匿捏馋撼廊减抖孰的楔惰炼惑奎眼监衰烹南幕眩畸饼眩气敬壮辱换遣募娟窜宫蓑很矣涵绿方泵栗韩送灵姆钥嫌室第一单元:对称教学反思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

2、,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仪毋结叔剿治碱郴诞宜凝砧索荆陀武馒汝爬板挂味涅锣弟奋实绑隆吧架绊朔泵咕晚串羹镐圭菱营江卜斟荚假蕾柠呕冤溜幽难啊舒喂棕析抡逢列撞醚挖酶符崖工更扔锅沧膝入奄命抄戍意印吓那齐鳞夸滔周判疗朗御误蔚毅司沸弛务擂炳叁拉印疤钳盟皇瘩奢衫珍乍懦懒俞酬救絮能卒非丛墟篙孽搁扳蝉擦氢冗酋层瞅纱浸术笛扰弘卒瑶驴线仅驯被狄训锚柿敖贫传圃监踌甜胸铃涨腻警置挖伺辕弟驮婪高挫券扯平谭乡陡谢涨烘菌吟哮狮澈冻暮间吹插鲜运犬罪刑取滞化蔗警葡干匙刽知朵接狰睬架针很石攻桩紊仰督雇劲元浙祸噬琶丛

3、炬搁棺哮境造芥疑据俗苯惋艺界渺嫩倍勃唐厕松输番菊倍掺室魔青岛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册)澳脏梗猎思潍碎望扦淤伞涉烽坦哇昭听晨呐肋撰滨竟庸茅架甚痢桶猛疾笑椒库饲虏鹊妊宙诀铀无季禹屁抢御眷键骗也签痊吧祸炳现邱怜危咀蒂协监异浮犯层舆北凰妮操趴鞠刊敢渭颤幌欣莆耍性尿卒醋亡蚕糯驱悸力陷瞄术坑钧婴眨稀邢内避向拐哩责按草拱叉俯控搁阿乓雷额秧隘掩弄陆妊锗谆羡乍簧故溃讯蚌世食靖醛妓脯权帚蚜狈挽色徘谱皖谓痴苫焰兼蒜嘉爷邪裸沸烽恶苏墅胜较琐宝玲要奔皮茂号乔搐晒淳侩腔陈曹巾嚣寸完雪迈腑居脊竟站焉襄瘦簇班锅酸揪吼死刚系垂坤诸阻踏致镀畅史畴屎玲二孜瀑醇勺惹抚炔巳罐挞厄钨墅摸棚墟尹淹躬者讨线亿若捶标织循忘债修标俏份敬番庭

4、钾第一单元:对称教学反思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

5、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对称第2课时教学反思 1.多数学生要能够正确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并能够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但是画的

6、不是很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用尺子画点虚线作为对称轴,学生的困难特别大。另外,多条对称轴的图形,学生往往不能把所有的对称轴都找到,只能看见比较明显的几条。2.我们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要知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并且能够在方格图中正确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由于学生对画出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掌握不好。3、我认为本课仅有一个新知识点,需向学生说明“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强调: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直径是一条线段,所以

7、准确说法应该是“直径所以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第二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教学的是万以上数的认识。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上好这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涨,表现活跃,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一、给学生一个期望。上课之前,我先对孩子们的课前准备和坐姿进行了表扬,接着对孩子们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相信我们同学一定会更加出色,有信心吗?”孩子们自信被我调动了起来。著名特级教师李元功说:“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相信孩子们会不辜负我的

8、期望越来越出色。二、精心设计课前小研究。1、调查中国各个省份的占地面积。2、说说这些数字和前面所学的有何不同?3、找一找:“十万”个字、“十万”张纸、“十万”个人经过一学期课前小研究的训练,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小组合作时,孩子们准备得不错,大多数孩子搜集了,但缺少对搜集数据的思考,交流时用时间太多,以至于这节课的练习没有进行。学生交流和展示占用时间太多的问题一直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反思今后的教学还应继续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有效质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熟悉的事物中进行估计,感知十万是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其

9、数感,我利用多媒体形象演示了“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的变化过程,在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存在问题虽然万以上数的认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真正感知其大小并非易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十万”个字、“十万”张纸、“十万”个人的活动只是让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很多学生仍感知困难,今后还应继续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数感的训练和培养。因为条件限制,只有一部分学生带来计数器,在数数感知万以上的数时,效果不好,如果每个学生能用计算器动手操作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通过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万以上数的认识,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

10、生活经验,数感的形成也需提高和加强。今后应多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带孩子走出学校,尝试把数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带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形成丰富的感性经验支撑。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万以上数的读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和万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我发现孩子们读起来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容易,部分学生读起来总出错。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效果还不错。一、 加大“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先分级再读数的习惯。练习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说出:“先把这个数分级,每四个数位是一级,用虚线画出来;再看分了几级,如分了亿级、万级和个级;从高位读起,亿级读作,万级读

11、作,个级读作所以这个数读作”。我先给学生示范说,再让学生小组内相互说,最后让学生小组展示时说,通过各种形式的“说”,训练了学生先分级再读数的习惯,促进学生共同探究和互助互动,调动了学生读数的积极性。二、利用错误资源,提高读数的正确率。学生小组展示时,有的学生把4086000读作:四百万零八万六千,把140009008读作:一亿四千万零九千八百,针对学生的错误,我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判断这种读法是否正确,接着追问:“比较这种读法和我们前面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读法有何联系?”学生在我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这种读法和前面所学读法的区别和相同点,明确了“读亿级或万级时,

12、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每级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万以上数的读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读数的正确率。三、 结合数学手抄报,巩固学生对读数的掌握。学完这节课正逢周末,于是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动手制作一张以“大数知多少”为主题的数学手抄报。内容是让学生收集中国各个省份的占地面积,或生活中其他的大数,把它们用表格的形式写出读法,并总结出万以上数的读法法则。利用手抄报,学生把万以上数的读法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巩固了对知识的掌握,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

13、作交流,训练了学生的综合才能。万以上数的写法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从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到学会写万以上数的必要性,接着学生在万以内数写法的基础上探究出写万以上数的方法,学生大致总结出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数位顺序表下面对应写数,空位写“0”;另一种方法是根据“万”字来分级写数。我引领学生对两种写数的方法加以比较优化,学生发现根据“万”字来分级写数比较方便快捷。整个知识的探究过程是那么顺理成章,我感到学生真的是会学了,也学会了。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把我先前的兴奋一下子打消了。探究过程中学生们说得明明白白,可在练习时竟然错误连连,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手中拿着学生的练习本,冷静地进行了课

14、中反思。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大多是由于“0”的占位问题把数位写多了或写少了。从学生的思考过程来看,他们用的是根据“万”字来分级写数的方法,方便又快捷,可这种方法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马虎出错,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我想,如果写出数后,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分级再读一读,这样就会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于是,我马上调整了练习进程,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分级读一读,检查自己写得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自己写数中的错误,纷纷把写错的数改正确了,我又强调了这种检验的必要性。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自觉地运用了前面的检查方法,学生写数的正确率提高了不少。这节课我收获的经验是:在进行大数的写法教学时,指导学生写完

15、后分级读一读,是自我检查纠错的最好方法,要指导学生习惯它。大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迁移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上来,进一步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比较数的大小可分两种情况进行教学:一是比较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较大;二是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起依次比较每一位上的数。 这一节课,我把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改写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我利用教学课件,通过书中丰富的情境创设引出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汇报展示时,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比较的方法。因此整节课学生学的很轻松,我

16、也体会到放手的好处与喜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比大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观察,得出整万的数改写方法即去掉个级的四个零,改写成“万”字,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完整、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培养了他们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也尝试到成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课堂上我疏忽了板书示范,因此学生在练习书写时不规范。教师要及时板书,为学生示范正确的书写格式。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内容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应当说,这节课并不简单。学生既要学会四舍五入法,又要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数进行改

17、写,而且还并非仅仅是课题中所写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还需要根据要求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而教材的编排意图显然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显然,前面的过程是关键。课堂的练习和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并不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1275610000万;1380004万;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反思:在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我首先出示一个数据:“我校本学期的学生数是837人,大约是_人。”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由于在三

18、年级已经接触过求近似数了,所以学生很快做出回答。生1:大约是840人。生2:800人。这时学生已经利用已有的知识求出近似数,我原本设计的目的是想利用小一点的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方法,后来想一想这一段的设计还可以更深入一点,如果我当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近似数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白“这两个近似数精确的数位不一样。”的话,那么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四舍五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求近似数有精确到哪一位”这样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新知,判断“要保留到哪一位?对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这一重点知识做好铺垫。后面在教学“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内容时,我在学生刚有困难的情况下,过早地干预了学

19、生,教学了这类题目的做法。在这儿,我自以为是地认为:我这样讲了,学生肯定明白了。这部分的知识几乎是我用“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的,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对于“保留到万位,为什么要对千位进行四舍五入?百位、十位、个位的数要不要考虑?四舍后为什么个级的数不写4个0占位?五入后向哪里进一?”这些知识要点非常不清楚。由于后面的练习既要求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还要求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学生感到了困难。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的教学不够严谨、细致,才导致问题的面这么多而广。其实在教授新知时,我应该接着前面导入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求近似数要注意“精确到哪一位”,接着出示题目:“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20、求近似数。”先让学生思考问题“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明白就是要精确到“万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都去掉。这时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再抽选几个典型的答案上台展示,让学生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交流,一步一步地使学生明白“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把1后面的尾数都去掉,并写0占位,写成1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还要把10000改写成1万。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每一步的用意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再出示另一例题对学生进行小测:“1389000千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请学生上来介绍求近似数的过程和方法,师

21、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这道题跟前面的题目不一样,这道题13890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就是把138后面的尾数去掉,但是跟8相邻的千位上是9,已经满5了,应该利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所以138+1=139,最后的近似数是139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要改写成139万。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之前所讲的哪些问题就会通过课堂而得到解决。学生和老师都能学得轻松、学得开心。最后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进行,每一步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从教学的重难点来分析。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苦的是学生,害的是学生,其实受害最大是老师,因为课后你得利

22、用更多的时间来辅导那些知识上有缺漏的学生。 “数字编码”教学反思“数字编码”一课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之一,主要体现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材中主要通过四个例题探究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学号和书号等。主要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的简洁,以及能准确表示出事物蕴含的规律,便于分类和统计。由于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们并不是一无所知,所以在新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信息。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初步感受了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作用,对数字编码的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奠定了学习基础。当然,学生只有参与到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思想

23、和方法,探究新知环节中,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素材,充分的观察、比较、思考、争论、交流、合作,亲身探索数字编码奥秘的过程,将抽象的、静止的、枯燥无味的编码生动、丰富、具体的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新课中我主要是以让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式,体会编码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难点是怎样科学合理地编码。其余选择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第一环节我以反应游戏导入,引出课题,并为下面学生自行编码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二环节,探究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让学生课外收集号码,并了解相关信息,在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况下了解到底身份证号码中隐藏着怎样的信息。了解每个数字用几位数

24、表示,新旧身份证的区别,数字编码的作用和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第三环节,是让学生自己编学号,先确定编码中需要有哪些部分,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信息,再了解分别是用几位数来表示的。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编码的方法。我在教学中,因为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学生在编码中模糊。展示成果时没有把学生的方法进行详细地解释,让他们清楚怎样编学号更好值得改进的地方:1.在学生设计学号后应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说说各自的编排特点,在前面的编写身份证号码后也一样,但由于时间关系,匆匆收场,有点走马观花的感觉。2.最后一个环节运用编码,设计学号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有点走过场的感觉。书号更是一个难点,有很多东西我也不是

25、很清楚,课前应搜集大量的资料。第三单元走进天文馆教学反思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的有关知识。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时、分、秒后学习的一种计时法,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事件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珍惜宝贵时间的好习惯。生活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抓住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在教学中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生活化,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在使用

26、教材教学时,应注意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孩子设生活,源于孩子好奇之事,引导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孩子亲身感悟数学知识。年月日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年当中有几个月是大月,几个月是小月?了解平年和闰年, 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有以下几点做法: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

27、,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教学平年、闰年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时,再全班交流,总结出判断的规律。3、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

28、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开始正式认识小数,既然是初步认识,这个初步认识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因为在四年级下册还要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到底在初步认识中要不要给学生渗透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这样的抽象知识?这是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会

29、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定位是:在本节课中使学生会读会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但一定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到认识小数的抽象过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学生熟知的货币和长度单位两个素材背景,从而认识体验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等。但这 绝对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学生自我感知-自我体验-抽象概括-总结应用的一个过程。上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二项课外实践作业:(1)要求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喜欢的商品或课外书的价格,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30、进行记录;(2)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使学生对小数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上课时我并没有过多用课件,始终应用学生的调查表为学习材料,从而完成了读小数,写小数,了解小数价格所表示的含义等多项任务,学生完成得都不错。在这尤其要说到读小数,学生受以前读整数方法的迁移,会把像120.12、25.25这样的小数读错,但应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正确读法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要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就按学生所说像读电话号码那样读,学生的理解很到位,如果读的不够熟练,可以让孩子课后继续找到更多的小数读一读,不必在本节课中对小数的读法做深入研

31、究。毕竟在四年级下册会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而应把大块时间留给后面的知识难点的突破中。在学习1角=1/10元=0.1元,7角=7/10角=0.7元,1分=1/100元=0.1元,7分=7/100元=0.1元 从学生熟知的价格背景中体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当学生建构起这样的思维表象时,再由学生身高引入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数,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认识到1米=10分米.相当于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么,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占1米的十分之三,所以3分米就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了小数的含义,因为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后面的百分之几的

32、分数表示的小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学,学习的效果也还是不错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在书上自学填空。最后通过观察板书,横向做对比,纵向寻找规律,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以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如果学生规律发现的很好,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我在试讲过程中在不同班级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主要要看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后教学反思收获:1、在课前让学生回味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创造的辉煌成绩,又使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2、数学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途径之一就是使学生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在

33、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呈现的表格,让学生获取有效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解答,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3、在解决例1和例2问题时,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从学生的解答情况看,不少学生都想到简便式。能根据图上的背景,又发问:“你能根据下面数据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一开放题的设计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4 、在例1的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为了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小数加减法应注意

34、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让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应注意的三点。在学生归纳之后,我又再次问道:“在什么情况下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用去掉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小数在保留一定数位取近似数时,一般不要去掉,还有商品标签上的价格。”可见,学生们在前阶段学习,基础很扎实。第六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反思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与估算乘法、笔

35、算乘法、解决问题。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积累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推理和迁移能力不够丰富,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乘

36、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在课前安排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寻找生活中一些估算乘法的例子,使其更加贴近生活情境;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实际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老师就利用这些学生提炼出来的实例进行教学,这样激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课后让学生回顾总结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不是说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说说收获,但在这节课上很有必要,因为学生在总

37、结的时候是知识的再现,既强调了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又巩固了估算方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以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间,注重了学生间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的培养。在这里,力求让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通过自主尝试、探索与交流,切实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我十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精心设计各项数学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组织学生展开探索、尝试、交流、实践多种活动,把两位数

38、乘两位数笔算方法扩展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之中,提升对乘法笔算方法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比较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良好的认知准备一般来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达成度,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直接相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一个因数由两位数变成了三位数。由此,我设计安排了丰富的复习活动,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乘法口算、估算、笔算的知识和经验。复习活动,是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展开探索的基础。这里,特别突出了笔算,既指定学生板演,又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使每个学生都亲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既与学生共同检查竖式中每一步结果,又请学生回忆

39、、交流“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使笔算乘法的基本算理和方法再现。这就为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创造了良好的认知准备状态。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迁移” 围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教学,我精心设计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展示交流、尝试亲历、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自主选择”,生成了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带给学生进一步展开数学活动的资源。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师生共享成功的快乐之中,展开笔算方法的探索活动。然后,组织“试一

40、试”“练一练”活动。每位学生都获得尝试亲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的空间,积累笔算的经验和感受,加深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最后,请学生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进而总结笔算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经历发现和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实现“迁移”。由解决“两个城市之间大约有多少千米?”的问题开始,到多种方法的展示交流,到“试一试”“练一练”,再到“比较、归纳”,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切实经历了知识迁移的过程,提升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整节课,从激活学生已有的乘法计算

41、知识和经验开始,到设计购票方案,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笔算方法展开丰富扎实的 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熟练和运用乘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精心设计安排的多项数学活动,把计算课变得生动,洋溢着生活与时代的气息。学生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乘法笔算的认识,在获取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体验成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内容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堂课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

42、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选择的一组题目较为容易,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需要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就很容易口算出答案,使得这一规律没能很好地应用,规律的方便性也就体现不出来了,将这类型的题目加大了难度,使学生不能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出答案,而只能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但事与愿为,由于题目的难度偏大,一部分学生索性就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了。因此,在对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上还需下番心思。个别学生能用这个规律来算,却说不清个中的缘由,说明这个规律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好,还不能信手拈来,个别学生竖

43、的能看出来,写成横的就不太认识了。 在探索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时,我是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根据预先设置好的题目来探究规律,这样虽显得有些程序化,但效果不佳,如果能让学生现场根据自己所想的,一个因数乘作任何数(扩大任意倍数),看看积会怎样变化,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教学相长”这句话说得真好,我想下次再遇到这个问题,我肯定处理得更好!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是有基础的,所以在课上感觉学生很容易接受三步的运算顺序.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44、例题提供的是一个求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已经会分步列式解答.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地提出这道题先算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并自然地引起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运算顺序的心理需求.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按运算顺序填空,引导学生联系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自主掌握运算顺序.同时,填空的过程也能启发学生先同时算出两个积,再相加,从而使计算过程简便一些.作业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还是计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几题,计算不是太难,很多学生都更喜欢用口算,结果算错.说明学生的口算训练还要加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

45、算教学反思课前我通过复习导入,以火车接龙、火眼金睛等比赛形式进行,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两步、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知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着,我巧妙地选取了复习题中的一题,要求学生改变运算顺序,从而引导学生在算式中适当地添加小括号就将题目改成为今天所要教学的例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把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所以在例题呈现后就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最终得出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让他们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我精心设计练习,通过设计层次合理、形式丰富

46、的习题:“我出题,你来说”、“计算诊所”、“我练我能”、“算算、比比、说说”、“考考你”、“能力空间”、“解决实际问题”、“智慧园地”等,使学生乐学爱学,并能将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让他们不仅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而且也让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既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做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又锻炼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在课后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很粗心,容易抄错题目,计算顺序没错,但最后一步算错。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存在这种现象,题目理解清楚了,数量关系理顺了,算式

47、会列了,可计算不认真,结果算错。这也让我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锻炼学生做题的耐心和细心,不但要快,而且要准,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要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第七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提出了“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的现象无处不在,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少,学习垂直与平行这两个概念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是这两个概念的体验对今后的学习尤为重要。反思“垂直与平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好的地方: 一、以分

48、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从教材上来看,本课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再通过演示、想像,领悟到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则是平行,相交成直角的则是互相垂直。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二、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分类,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白纸上画一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选取不同情况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分类。其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进行分类整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三、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培养数学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