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71435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既是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动力,也是决定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还是个人获取竞争胜利,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江泽民指出:“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应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化学教学),走学科渗透为主,专门训练为辅的道路。因此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积极挖掘创新教育因素,自觉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化学创新素质是进行化学创新活动,获得创新性成果(例如发明、发现新的化学事物和新的化学知识经验,发明新的化学方法

2、或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化学问题等)的素质,是一般性创新素质在化学领域的特殊表现。除了包括化学知识结构、化学实验能力、化学思维能力、认识策略等智力因素,也包括兴趣、价值观、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1、培养和强化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

3、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2、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创造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在缺乏创新意识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容易把探索者的失败与道德上的堕落等量齐观,把探索视为畏途”,这说明创新教育需要营造

4、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创造力源于好奇心,故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尽量满足“这东西真有趣,它为什么会这样呢?”式的提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鼓励学生采用与众不同或教师自己没想到或未采用的方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个性。允许学生探索活动的失败,承认失败的价值,甚至分担风险。纠正“唯分数至上”的评价观念,对学生实行多元化、发展性的积极评价,给予不同发展机会,以减轻他们成长的压力。鼓励和培养学生冒险精神,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思想,要强化进取精神以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3、奠定广泛深厚的科学知识基础知识不仅给创新活动提供“原料”,还

5、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著名认知心理学家西蒙认为“无论物理直觉还是化学直觉,都是以广泛细致的物理、化学知识为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各方面的知识就没有直觉。”迷信知识,迷信权威,将知识看作一成不变,以及知识杂乱无章等都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不要将知识绝对化和讲得过死,给学生留有发展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和填补。教学时,不能只讲知识的结论,只强调知识的正确性、权威性,不讲人们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艰难探索过程,也很少讲知识该怎么用以及其不完之处,否则学生对知识产生神秘感、神圣感,觉得自己与知识的发展创造无缘,只需服从权威,缺乏创造动力与能力。4、培育创新性心理素质创造性心理因素是

6、个人特点,它对创造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推动、维持、定向作用。在具有高创造性人的身上发现主要有以下特征:不受利己主义干挠;不畏压力,不怕犯错,果断敢为的精神;个人独立自主而不乏观念的灵活性;不受严格的性别角色限制;强烈的好奇心和事业心;高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力等。法国化学家巴拉尔严肃认真地实验态度使他首先发现溴元素,让粗心的大化学家李比希懊恼不已;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畏劳苦发现元素镭;莫瓦桑勇于献身收集到氟气等事实说明创造过程既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但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杰出的创造才能需要伟大的胸怀、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来孕育,所以要培养学生利他、求美、奉献等高尚情操。5、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丰富

7、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它包括灵感的闪现,又离不开创造性想象的支持。门捷列夫运用演绎外推预言铅、镓、锗等新元素,说明要重视训练以逻辑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如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等。凯库勒由梦境得灵感提出苯分子结构式,门捷列夫从玩牌中得灵感排出元素周期表,说明也要重视训练为非逻辑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如直觉、灵感、联想、想象等。教师在教学中可多采用“大脑暴风骤雨方案”,通过暂缓作出判断和评价,让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多种可能性解答和变化。在知识教学中,注意讲清理论创立、发现、完善的过程及方法可让学生模仿。在实验教学中加强设计性实验训练,不要忽略实验异常现

8、象的分析。在习题训练中强化数据、材料、图象分析题以及信息题教学和练习。6、培养博大、知识的人文精神中学生抱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重理轻文态度的人很多,事实上,据国内外研究,人文科学有着培养人的创造力、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灵感的作用,而如果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往往会形成模式化的思维定势,难有创新。另外,消极和错误的人文精神也会阻碍、压抑创新活动,略举几例:牛顿晚年相信上帝而无所作为;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荣誉和成就面前失去了冷静和谦逊,最终发展成为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人等。所以要摒弃“枪打出头鸟”的儒家中庸之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保守意识,听天由命的宿命论,“顺者昌,逆者亡”的权

9、威心理,与世无争的无为思想等。美能激发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我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化学中美育主要有化学物质美(如五颜六色的化学物质)、化学结构美(如金刚石、石墨、硫酸铜晶体)、化学变化美(如指示剂变色,沉淀生成等)、化学实验美(如各种精美化学仪器等)、化学用语美(具有简洁准确特点)等。7、大力开展化学科技课外活动,推进化学创新实践。化学科研课外活动因其有较强的趣味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众多化学爱好者,并且使爱好者有实现创新欲望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发现和培养化学创造人才。指导阅读,拓宽知识面。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史、化学家传记等书籍,或观看录像、电影等,对有发展潜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其适当看一些大学化学书籍。开设课外实验激发兴趣。课外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趣味实验、设计实验、家庭简易实验等。组织学生撰写化学小论文,举办讲座,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化学素质。最后借用周光召的话来发出号召各位教育界同仁去身体力行,“希望学校不要以过多的考试把学生束缚在接受现有知识上面,要更多地传授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培养创造的能力,学为了用,为了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