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87469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平衡教学设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由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整理提供: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平衡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后续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实际上是高一所学化学平衡的延续,还是后一章学习的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这部分内容理论性、知识逻辑性强,题型广,学生很容易被表面现象蒙蔽,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状

2、态的基本概念、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过程与方法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的基础。因此,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剖析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理论性强、内容枯燥,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设计时,利用不同层次的习题层层分解和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增强认识结构,深化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学情分析必修阶段,学生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选修阶段充分利

3、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已有的溶解结晶平衡入手,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深化判断可逆反应达平衡的判断方法,这样逐步深入的认识知识,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通过日常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模型,引导启发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本质并迁移知识,解决类似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衔接导入我们以前研究过很多反应,如燃料的燃烧、酸碱中和、工业合成氨等。有些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这就是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 思考这些反应的区别,初步认识化学平衡从日常学习的化学反应入手,启发学生分析。情境体验回想生活中蔗糖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不再继续溶解的现象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到达一定值时,溶解就“不再进

4、行”了,这说明溶解有一定的限度由溶解结晶平衡引出化学平衡,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互动交流回忆旧知: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让学生回忆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 练习:判断以下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并说明理由强化概念、练习应用设计情境:一定条件下,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1molO2,开始反应。二、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2.特征:逆、等、动、定、变讨论:开始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如何?虽着反应的进行,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如何?v(正)=v(逆)时,浓度如何变化?总结、分析、典型题型练习,总结

5、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规律:1.怎样理解平衡与体系物理量的关系?(本身就不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不能做为平衡的标志。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不再变化时,说明体系已达平衡。)2.怎样理解v(正)= v(逆)?(1)必须一个是正反应速率,一个是逆反应速率(2)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不能是表面上的数值相等,而应是本质意义相同(与计量数成正比)。引导学生分析平衡建立的过程,复习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图表:书29页 合成HI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关系总结:三、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2、数学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 nB(g)=pC(g) + qD(q)3、平衡常数的意义:K值越大,反应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高。4、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思考:平衡常数与起始浓度大小无关、与建立平衡的方向无关。思考、理解分析、练习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认识到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为1,可以不写思考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学以致用反馈总结课堂练习阅读、思考、辨析、交流知识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拓展实践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