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创新人.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87787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创新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创新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创新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创新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创新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创新人.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造就创新人阳店二中郭艳 21世纪需要呼唤创造型教育,而创造性教育,既看重学生的自然属性,又看重学生的社会属性。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和信任支持合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第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发展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的发展意识,就是启迪学生个人成功的动机,调动学生追求成才后的积极性,在中学的学习中,围绕自己的发展目标,绐终不渝地努力争取。首先,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器,教师不可能用机械的方式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无论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学

2、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抑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与实践。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其创造性。学生是否积极投入,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才能达到情感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很难主动投入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中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一节课的兴趣入手,只有学生被你所讲的课吸引住,才会用心学,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尝到学习的“甜头”,体会到学习其实并不是一件苦差事,于是越学越感兴趣,越想学,往往也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学生

3、主要任务就是掌握书本知识,要学会和理解这些知识,必须要有感性认识作基础。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已知喻未知,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讲“浓硫酸的性质”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个学生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引起了液体飞溅,他很着急,用手去拿,手沾到硫酸,烧得很疼,他赶紧在裤子上擦,结果裤子也烧了一个大窟窿。这位学生对浓硫酸的性质的认识,是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一个小故事,吸引着学生跟着老师去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把知识掌握接受了。 最后,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机会,并适是给予鼓励。如果一节课

4、只是老师不停地讲,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教者辛苦,口干舌燥,而听者则昏昏欲睡,收效甚微,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老师在中要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少讲,多练。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并使他们有参与的“成就感”,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我们可创设“悬念”,巧妙设置疑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展课堂讨论,把问题交给学生,变“独角戏”为“大家唱”,化“一言堂”为“群言堂”。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时,为了大家心服口服,我在课堂上做了喷泉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种现象?结合物理上所学的知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而且记忆深刻,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后来的气体的

5、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创造型人才培养离不开理论的学习,但更离不开动手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才能提高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走向实验室,走向操作台,进行社会实践,考察等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使人们 深刻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背它就会受到惩罚。例如我们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一节时,

6、通过分析,最后从理论上得出:实验完毕,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再移去洒精灯,可是进了实验室,学生开始动手做实验了,却象战国时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结果实验失败。这就充分说明理论运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定距离。“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做到有心,那么就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第三: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21世纪需要大批人才,更需要文化知识基础雄厚的优秀专为人才。实践证明,基础学科不扎实的学生,决不会志为出类拨萃的人才。“3+X”模式强调“单一”向综合“均衡向特长的转换,就是引导学生要依据自己的实际,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再发展自己的特长。当今,社会知识,信息交*综合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对通才的需求。综合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综合考试体现了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融会贯通,体现了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习惯的借鉴,只有打好各学科的基础,才能考好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