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91565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体育个性与能力体育教学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并对其身心进行锻炼,从而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教育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育从教育目的、制度到课程、教材、教育形式,方法无不强求一律,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似乎是一个模式铸造出来的,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已经由单纯传授体育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为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培养目标上强调教育应使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发展学生的智能,并培养其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育

2、教学只有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交流氛围中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位置,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双向活动,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都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其心理氛围决定了学习的质量、效果、集体情绪和接受程度,这种心理氛围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教师主讲,唱主角”的教学阶段尽快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阶段转变,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促进学生

3、个性发展,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进一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既要遵循学科的基本规范对学生实施教育,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要求,使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展,努力营造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与氛围,培养出个性充分发展的多样性的人才。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由教“书”向教“学”转变,赋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情感渐进活动的反馈过程。逐步减少教学中的强制性,增强教学的选

4、择性和开放性。有目的的让学生参与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形成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并注重启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习的实效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动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体验体育的乐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增加对体育的兴趣及意识,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不做权威的代表,而是学生在体育课活动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并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要求师生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尊重,既

5、要欣赏对方的优点,也应能正确看待各自的缺点。师生间应该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关系,沟通的双方都必须关注对方的信息和对方的反应,对于不同的观点,师生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师生之间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畅所欲言,在教师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都有义务尊重他人的发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成为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它不仅要对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负责,而且要延伸它的效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既能提高大学阶段对体育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个性,又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终身受益。总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这种特殊形式,在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中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积极、充分、自由的发展,发挥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有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以培养出具有良好身心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完美人格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