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97199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学的融合一、从教学课例看新课程理念 课例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 教师和学生讨论,决定由全班同学分头去做课前准备:第一组,负责去图书馆,通过书籍、报刊、杂志,收集有关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水对生物体的作用,水与工农业的关系等资料。第二组,网上查找最新的有关水资源的危机,水的污染问题及有关解决方案的报道。第三组,调查附近小区中用水情况(教师为学生提供调查项目:平均日用水量,家庭用水排向何处,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等)及调查附近工厂生产用水情况和废水的处理情况。第四组,从附近水域采集水样交检测中心检测,测定污染程度。 (二)课内活动 首先各组代表汇报工作情

2、况和结果,然后全班同学一起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各抒已见。在老师的提示下,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自愿根据调查结果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或者对当地的环保部门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建议。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设计“节水微记”,并解释设计意图。 教师电脑打出“节水微记”,让学生讨论其涵义,并讨论生活中应怎样做? 【点评:这个课例体现了课内课外相贯通,体现了师生能很好利用周围的环境,恰当利用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切身体会到应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课例蕴含的理念之一是教师要树立新课程意识。 1.要全面理解新课程 我们以往

3、对课程的理解是狭义的,认为课程就是教材,就是教学计划,或者教学大纲。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订购教材,或者编写教材,甚至进口国外教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的理解是广义的。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

4、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与经验的总和。这是一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其中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包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其中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其中包括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也包括非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 例如,课例1中的设计对课程的理解是广义的。课例1教师充分利用了生活环境。活动内容设计巧妙,分课内和课前两部分。课前活动内容源于教材,又广于教材,课内活动使课前活动的情况和结果得到综合归纳并深化,得到教材中提出

5、的结论又超出结论的范围,在不断地身临其境的实践活动中,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如四个小组调查的内容基本是教材中的项目,但又远远超出教材,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水资源的开发、保护等通过网上信息的查询等,得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样使学生探索的空间更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或体验到化学等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关注新课程目标 教师以往关注的是课程的内容而忽略的是课程的目标。而课程目标是最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目标。没有培养目标,课程就无灵魂,无方向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首次明确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这在我国基础教育史上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突破。将培养目标纳入课

6、程改革的整体构架,从而赋予课程以灵魂和核心。教学的过程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开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围绕课程目标实验展开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标准体现“提高国民素质”其实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 课例2:溶液的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1、首先给学生展示5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惊叹,让学生感到了化学带来的美,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7、。 2、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么漂亮的液体想到了什么? 畅所欲言: (1)这么漂亮的溶液是由什么做成的? (2)它们的味道如何? (3)它们有什么用途? (4)它们可能是属于混合物,因为它们的颜色不同。 (5)可能是由水添加不同的色素形成的。 (6)它们的颜色不同可能性质也不同。 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 (二)学生探究活动一 食盐、蔗糖和硫酸铜的晶体分别放入水中,会发现有什么现象? 过程:学生小组实验探究 小组的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小结,其他的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适当地点拨。 学生创新: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三种晶体同时放入水中。 设疑:几种物质为什么能够消失在水中?形成的液体有

8、什么共同的特征? 猜想:从学习过的分子运动的知识作出自己的猜想,小组进行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结论:溶液、溶质和溶液的概念。 联系生活的实际: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哪些液体是属于溶液?并且分别说明溶质和溶剂是什么? 畅所欲言:糖水、海水、饮料、碘酒、果汁、牛奶 从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疑:衣服上沾有了油污,吃饭以后的碗碟上的油污我们是如何清洗的?原因是什么? (三)学生探究活动二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4只、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高锰酸钾 水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结论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与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练习和巩固。 学生对于溶液的零散

9、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为有条理的理性认识。 课堂教学的时空向课外延伸:小论文你所知道的溶液的用途 课例蕴含的理念之二是课程理念昭示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 1、课程是由教学事件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者“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教师

10、和教师的学生渐渐地淡化,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彼此成长负责。”对学生而言: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对教学而言: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课堂中设计的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反串角色的交流和书

11、面的交流,形成了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课程是一种体验和交流 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我们知道,课程是知识只强调课程的静态一面,突出课程是文本,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经验,忽视潜在的课程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所以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从课程是经验的角度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教学事件,将学生引入活动过程中。 三、新课程理念

12、下的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二是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新课程中的教师是课程资源重要的开发者,课程开发给老师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来说,老师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他的课程意识,他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能力直接影响这个学校、这个班级的学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建构主义提供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

13、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当学生没有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时,教师帮助引导;当学生迷路时,教师引导辨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教师引导鼓励增强信心;当学生对内容不理解时,教师可以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去感受。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问题是情境的内容,氛围是情境的形式。二者缺一不可。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要围绕问题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情境是放飞思想的舞台,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天地中可尽情畅想,尽情创造。所以说问

14、题情境也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化学教学如何来设计问题? 要在关键点设问。如在溶解度的教学中教师问“一定的水中能否无限制地溶解蔗糖(或盐),而蔗糖(或盐)谁溶解的能力大呢?”这一问题在本节课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要在疑点上设问。如在一氧化碳教学中:“煤气中毒中的是谁的毒,怎样避免呢?”或“造成CO与CO2性质的差异是什么呢?”“没有酒精灯能否完成本实验?”等等。情境是放飞思想的舞台,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天地中可尽情畅想,尽情创造。所以说问题情境也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 3、充分利用差异 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相信差异就是资源。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差异要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见解。如课例2“实验能否进行”教学,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鼓励学生说出和别人不同的想法,这些都是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合作学习小组要体现异质分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