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99923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0年)明确指出,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应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与时俱进。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自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看法。 一、营造民主合作的氛围,逐步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通过以语言为主的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统一整体。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悦、和谐的。教师应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主动性受到了限制。我们要放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培养学生处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获取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3、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师生平等的教学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经验迁移到书本知识中来;要相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探索。 如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已经学过氧气和氢气的内容,因此教师可完全放开手脚,只须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测,为其提供必要的实验装置和药品,让其独立完成实验。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化学的信心。对于开放性、探究性课题和复习课,教师可让学生讲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4、掌握情况。 二、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主”取代“单独传授知识”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把学科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随着现代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要在短短几年内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太现实,也完全没有必要。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倡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化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不良环境状况,促其关心环保问题,增强环

5、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每一张纸,积极参与绿化家乡等活动。这种教学不但会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深入教学实质,以“科学探究过程为主”取代“考试结果为标准” 以往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往往忽略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意无意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一知半解,造成思维的不连续性,影响后续的学习。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探究过程,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知识的内涵,掌握规律,引导学生善于探究,勇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6、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课时,教师可布置这样的探究问题:两种物质的分子均为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为何二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如此之大?两者性质上的差异与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然后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具有个性特点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求解,鼓励他们博采众长,拓展自己的思维。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写“探究性日记”,把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整理出来,日后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逐条跟踪记录,与大家交流。这样日积月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四、因材施教,由“以统一教学模式为主”转向“以个性化教学为主”

7、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备课采用一种模式,上课采用同一种方法,考试是唯一标准。这种“工厂”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实际,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针对同一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可就空气的用途和污染,联系实际生活与学生进行探讨,还可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此外,对于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以设置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探究性问题等多种层次习题。拓展和探究性习题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及时作出肯定性、赞赏性评价,只要他们能积极参与其中,有所感悟,就是进步;对于优秀生,教师应结合后继学习中的相关问题给予引导,使其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整体化。在设计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立意不能太高,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前提下,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体验。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发展、教学能力的优化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确立新的课程观,努力实现“角色”的转变,并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措施,力争实现一系列教学行为的转变,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添砖加瓦。(完)(宁河县七里海镇中学 王作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