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01056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1.联想·质疑(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交流·研讨(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通过对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逐渐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问题1(p30)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合作学习的实施:针对课本p30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下发给学生交流讨论的记录表,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

2、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1)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2)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先在下面的两个表格中将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画上连线,并请写出其化学式(开展个人和小组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准确)。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正价元素Na(+1)Mg(+2)Cu(+1、+2)Ca(+2)C(+2、+4)H(+1)S(+4、+6)负价元素O(2)Cl(1)S(2)(3)若由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请写出其化学式。问题2(p30)含碳物质的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含碳物质中的组成元素,研究含有0、+2、+4的碳元素的物质。

3、(注意:4价含碳物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3.得出结论:(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回答联想·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4.迁移·应用(1)丰富已有的元素纯净物图,展现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省略号(一类物质)给学生留下了

4、一个再创造的空间。如含铜物质、含钠物质(金属)、含氢物质、含碳物质、含硫物质(非金属)等均可依下图建立相应的图示(教师启发,学生演练)。化合物中的化学式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填写学生熟悉物质的化学式,使学生进行知识建网。 (2)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家族的概念。 知识点击:供学生阅读,使学生了解和建立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交流·研讨学生列举熟悉的物质,写出化学式,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绘制简图。 教师引例:学生演练,教师要及时给出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1

5、)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活动·探究(1)探究示例:反应物实验现象结论类别:酸 类别:单质锌溶解,有大量气泡冒出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类别:碱碱溶液由红色变成

6、无色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类别:氧化物黑色的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酸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类别:盐产生白色沉淀酸能和某些盐反应。(2)学生探究: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以下四种代表物的性质,填写探究报告,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探究结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探究一类物质的通性,初步体验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过程和方法)。、金属铁(单质)的性质;Ca(OH)2(碱)的性质;CuSO4(盐)的性质;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3)在活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学生补充完成p33图214),并写出相应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当学生今后再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先分析该物质的类别,然后预测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2)制备有关物质。(3)鉴别物质。(4)提纯物质。课外作业:按照课本p21图23的图示,在补充完成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后,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与课堂上的示例不重复)。2.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1)制备一种物质。(2)鉴别两种物质。(3)有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提纯一种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