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01906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教学设计.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盐类水解(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教学设计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在高速信息化,高度科技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中不适当的思想,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为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在盐类水解这节课中,我努力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学习手段等方面实现多样化,力争突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并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努力践行在课

2、堂教学中引进开放性、实效性教学,培养新型人才。2.教学内容分析盐类水解平衡是动态平衡的一种,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是已学过的电离平衡理论和平衡移动理论的综合应用。在学完电离平衡的理论之后,盐类水解一节将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水解平衡的概念。在本节第二部分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之前教材从盐类物质入手分析了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并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本课时探讨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及应用,侧重于盐类水解达到平衡后,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的影响,尤其是温度和溶液酸碱性等外因的影响,并对盐类水解实例进行分析。本课时是对电离

3、平衡理论、盐类水解知识和平衡移动的综合应用。课程本身有运用设计探究实验、分析实际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空间,可以渗透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由于本课可涉及的生活实例多对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于落后学生,为加深其对水解反应的印象,对重点的盐类水解的利用实例进行引导性分析,对问题进行拆分并分步解决。对于优秀学生,自行提出理论推测,通过盐类水解的利用实例进一步巩固并加深对盐类水解的水解原理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并提供更多生活实例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在学完盐类水解第一课时以及化学平衡后,学生已有知识平衡移动理论盐

4、类水解和盐结构的关系,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则盐类水解实质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学生对电离平衡理论、盐类水解知识和平衡移动原理的综合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课堂上应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同时从生活中提炼出的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兴趣引导,切实做到“受之以渔”。(2)实验技能基础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和实验,学生掌握了试管实验等基本实验技能。但对实验设计不是很熟悉,虽然在化学平衡教学中渗透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在实验设计中没有运用过控制变量的方法。4.教学目标设计(1)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盐类水解移动的影响因素,熟知内因和各种外因对盐类水

5、解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平衡移动教学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盐类的水解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2)发展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盐类水解移动规律;并利用盐的水解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不同思路设计温度对盐类水解影响的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使学生掌握温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并从中使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盐类水解平衡,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6、用化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设计实验及过程中的惊喜,使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本课时是对电离平衡理论、盐类水解知识和平衡移动理论的综合应用,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大,而学生在这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平衡移动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内外因分析等方法,并结合电离平衡理论、盐类水解知识对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进行讨论并实际应用。影响盐类水解平衡因素,盐类的水解的利用即是本课时的重点。(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在以往学习中学生接触探究实验的机

7、会有限,尤其是本节课知识难度大,需要学生辨证的从同一影响因素的不同方面去理解盐类水解平衡移动,从同一影响因素的不同方面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5.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本课时在引入方面利用ppt演示文稿呈现泡沫灭火器灭火的新闻以及警车配备泡沫灭火器的新闻,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盒中盛装碱性盐溶液的试剂瓶使用的塞子,充分利用新闻资源和生活实物,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后面的生活实例分析埋下伏笔。在影响盐类水解平衡因素的讨论中,利用久置和新制FeCl3溶液进行对比,指导学生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对盐的水解的影响。在探究实验中,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学习。优秀学生自己提

8、出实验方案,教师利用ppt演示文稿进一步指导落后生完成实验探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知识理解,使学生能够体会学习方法和学习乐趣。在应用盐类水解进行生活实例分析时,利用了“图片”和“农谚”等:利用泡沫灭火器等实物图片直观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例分析,从原理分析结构,并进一步普及泡沫灭火器使用方法。学生利用具体直观的图片进行分析可以加深知识印象,简化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农谚,使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乐趣(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以新闻资料和图片形式引出泡沫灭火器原理分析。以文字资料介绍 98年抗洪救灾时净水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用来净水的药剂是什么?

9、以及它如何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来净水的?联系实际给出农谚 “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 指导学生分析隐含在其中的盐类水解的奥秘。(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本课时设计了两个学生探究实验:探究实验1温度的影响(以醋酸钠体系为例)中,在实验设计方面,学生可以从两个不同侧面进行实验,温度升高和温度降低两方面进行实验设计,使学生体会两个相反过程中同一化学原理。探究实验2两种酸碱性不同的水解盐混合(以NaHCO3和FeCl3混合体系为例),根据学生程度可以先推测后实验验证,也可先实验后分析原因,从学生的学习程度出发,充分发挥其学习能力。(5)教学过程描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我们之所以学习盐类

10、水解是因为盐类水解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盐类水解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泡沫灭火器设计原理是什么?新闻材料一、二),同时也在规避着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盛装碱性盐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胶塞?),这就需要我们对盐类水解有更深入的理解,使盐类水解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趋利避害。聆听从生活中的盐类水解原理入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 板书第二节 盐类水解(二)二、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讲述盐类水解平衡是动态平衡的一种,是一种可逆反应。强调讨论的范围是:在旧的盐类水解平衡基础上的新平衡建立过程。 回忆所学知识 记忆 思考,明确学习范围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带新,注

11、重知识归纳确立研究范围,为后面的水解平衡移动影响做铺垫过渡下面我们看看哪些条件如何影响的。 板书2、影响因素提问1水溶液中NaCl、Na2CO3、NH4Cl各显什么性?为什么?提问2盐的水解程度由什么决定呢? 从结构分析溶液酸碱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第一课时知识的提升。过渡人为改变盐类水解程度,不能通过改变内因实现,只有通过外因对其施加影响。重点研究外因对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 齐答:不能过渡,为利用改变外因影响平衡移动铺垫提问哪些外界因素会影响水溶液中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 回答温度,浓度(压强不可以,因为无气体是溶液体系)培养动态平衡移动的学习方法,注重知识前后联系过渡下面

12、我们首先来看温度的影响。 引导醋酸钠在水中水解显什么性?为什么?请写出它的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引导如何从实验现象直观看出显碱性? 探究问题1 温度会如何影响盐类水解平衡? 引导温度降低又会怎样呢? 回答碱性,因为它是强碱弱酸盐回答试纸变蓝,滴加酚酞试剂变红实验4ml醋酸钠滴加酚酞实验现象变红,说明显碱性提出假设从反应吸放热角度看平衡移动提出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对比法比照实验现象学生总结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实验将滴加有酚酞加热变红的醋酸钠放入冰水中结论盐类水解逆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抑制水解 引导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从不同

13、角度看同一问题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同电离反应一样,浓度越低,水解程度越大。思考,记忆启发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的水解增大了水的电离,从而造成盐溶液的酸碱性。那么溶液的酸碱性又如何影响盐的水解呢?思考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展示新制和久置的FeCl3对比设疑如何避免此种现象发生? 引导还有哪些盐会像FeCl3这样长久放置产生浑浊呢?引导那么像这样的盐在配制溶液时,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呢? 思考加什么酸?为什么? 引导配制AlCl3时呢?观察板书 回答强碱弱酸盐CuCl2,AlCl3等回答加酸 实验加盐酸,不引入其它

14、离子杂质。回答也加几滴盐酸启发思维 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1像Na2S这样的弱酸强碱盐在配制时应怎样避免水解呢?回答加几滴相应碱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拓展2刚才讨论了促进FeCl3水解过程,如何促进FeCl3水解呢?引导直接加碱可以,那么有没有间接加碱的方法呢?探究问题2两种水解后性质不同的盐混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总结两种性质不同的可水解的盐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彼此的水解,甚至可以使反应进行到底 延伸在泡沫灭火器中利用的也是这样的反应原理。 引导泡沫灭火器是内外桶结构,外桶是钢制材料,内桶是玻璃做的,你能利用盐类水解分析一下内外桶分别盛哪种溶液吗?

15、 提问促进弱碱强酸盐水解有哪些方法?讲述泡沫灭火器在使用时应当倒置,混合,喷出回答加几滴碱 回答NaHCO3等强碱弱酸盐 分析 从两个水解反应分析推测相互促进,产生CO2和Fe(OH)3沉淀实验验证带火星木条熄灭,红棕色沉淀 分析 从两个水解反应分析,对照探究问题2进行思考 回答内桶盛放硫酸铝,外桶盛放碳酸氢钠。分析从水解反应分析记忆,思考启发思维,发散学习 理论联系实际,将盐类水解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与课题引入相呼应 促进水解方法拓展泡沫灭火器使用方法普及总结现在有三种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溶液酸碱性来促进弱碱阴离子的水解,1、加碱,2、加碱性盐溶液

16、,3、加较活泼金属思考,记忆培养学生知识总结归纳能力联系实际 图片展示98年抗洪救灾时用来净水的药剂是什么?它如何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来净水的呢? 联系实际 农谚“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 这里隐含的就是盐类水解的奥秘。你能用所盐类水解知识解释吗?思考 回答KAl(SO4)2·12H2O铝离子可以水解回答 两种性质不同的可水解的盐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彼此的水解,甚至可以使反应进行到底 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本节我们讨论了盐类水解平衡移动以及生活应用聆听整体把握本课内容课堂练习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再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什么?Fe2O3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17、力作业练习册P73-75 板书 第二节盐类水解(二)二、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一)定义:旧水解平衡的破坏新水解平衡的建立过程(二)影响因素1内因:盐的本性(结构)2外因:(1)温 度:升温(2)盐的浓度:稀释(3)溶液酸碱性:加酸 抑制弱碱阳离子水解; 加碱 抑制弱酸阴离子水解三、应用(一) 配制溶液 FeCl3 加相应酸 Na2S 加相应碱(二) 泡沫灭火器Al2(SO4)3 Al3+3H2OAl(OH)3+3H+ 内桶 NaHCO3 HCO3-+H2OH2CO3+OH- 外桶 总:Al3+3HCO3-=Al(OH)3↓+3CO2↑(三) 明矾净水(KAl(SO4)2&mi

18、ddot;12H2O)(四) 草木灰(K2CO3)与铵态氮肥不能混用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课后,采用纸笔测验外,以及座谈方式听取听课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课完成了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感到及时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加深重点知识印象,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巩固所学知识很有帮助。(2)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课一开始利用ppt演示文稿呈现泡沫灭火器灭火的新闻以及警车配备泡沫灭火器的新闻,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盒中盛装碱性盐溶液的试剂瓶使用的塞子,学生看到这些生活中的事例时,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想继续探索的愿望。在实验探究过程

19、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研究,起初他们很犹豫,不知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但当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时,他们看到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惊喜的表情,进行方案设计的学生更是自豪不已。课上有许多实例的分析,课下有的学生对我说以往他们总以为化学有很多危害没想到也有很多有益的方面,我想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也会逐渐学会辩证的看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我重点设计了两个环节,其一在设计温度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时,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实验方案讨论,也可以先实验后讨论。课堂中的讨论和验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主动权在他们手中。其二在讨论泡沫灭火器原理前,先通过探究实验掌握类似反应原理而后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动脑想

20、、动口说,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盐类水解影响因素讨论中采用内外因学习方法,较全面的掌握盐类水解影响因素,对重点内容:温度和溶液酸碱性对盐类水解的影响,设计探究实验环节,并在知识学习完后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生活实例分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准确、熟练盐类水解知识。在课程中始终贯穿了课堂引入中的物品及生活实例的化学原理分析,学生现学现用,每次当他们自己解决了一个问题时看到他们兴奋的表情让我十分欣慰和高兴。课后许多学生对我说他们很喜欢自己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这也让我为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高兴。7.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有几点值得我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1)要重

21、视课题的引入,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实际教学使我感到在课堂引入中充分利用新闻资源和生活实物,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发现他们正在进行的课程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时,这种兴趣所带来的学习积极性是任何外在能量所不能比拟的,在自身所产生的疑惑的牵引下他们的创造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得以发挥。(2)要重视新旧知识联系,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新知识的接受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尤其对学习中等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我发现想降低新知识的门槛就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课教学内容可以借鉴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思维,采用内外因学习方法,全面学习。我发现当学生感到

22、他们的学习可以借鉴以往的学习经验有法可循时,以往教学中的畏难情绪大大降低,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3)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符合科学的认识规律课堂结束前我提出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最初只是想让学生升华知识,没想到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也很感兴趣。我发现当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用”而学时,他们会更加热爱化学,更愿意思考。这也让我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的身影,化学知识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也符合科学认知规律。(4)要注重双基掌握,生活实例分析、课堂归纳与课堂练习相结合实际教学使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切实从课

23、堂中提炼出重点知识,不能仅靠兴趣培养,也要不断分析、归纳和练习。但这种分析、归纳和练习不能过多,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能过于枯燥,否则像习题课;也不能过于浅显和深奥,否则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少而精巧的设计是对老师知识和经验极大的挑战,也是我今后在各个教学中不断完善改进的方向。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程中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在课程中想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自主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是一件很难的事,我感到让学生更充分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够获从同伴那里获得新知而不是从教师的归纳中才认识到,才能更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附:引入新闻材料一:东方网报道:2018年9月28日上午8时40分左右,上海外滩的著名景点之一,上海海关大楼发生火灾,火灾发生5分钟后,消防官兵迅速赶到现场并进入大楼内,用泡沫灭火器灭火。8时55分左右,明火被扑灭。由于扑救及时,火势没有蔓延,现场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对大楼及周边建筑造成影响。起火原因可能是楼内配电间一变压器短路。引入新闻材料二:荆楚网-湖北日报报道:2018年02月9日武汉市将710具手提式泡沫灭火器,配备到担任巡逻任务的536辆警车上。消防战士还对警车上的民警进行灭火器使用和灭火知识的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