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03411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重要的化学原理,它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是适用于几乎所有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这些原理需要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并灵活运用,需要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中进行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推理。 二、教学内容分析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知识结构为: 本节教材安排在第三章第4节。它的知识基础是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理论。需要利用初中和高中必修、选修已学的知识,采用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分析并巩固第二、三章的知识点;利用本节内容可以更深

2、刻的理解必修1中离子反应的实质。 本节内容涉及沉淀反应安排了一定篇幅的应用内容,在资料等栏目及问题的引出中,教材多处以不同方式涉及了相关知识的应用;由于其中相当部分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介绍,而是于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进行理论分析或技能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落实这些理论联 系实际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届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属于90后,信息意识强,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但是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氛围不浓。由于课时原因,在高一的化学学习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比较薄弱,进入高二虽然加强了学习的力度,但是仍然满足于学-背考的模式,

3、缺乏思维深度,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帮助、引导。我校学生在第三章盐类水解的学习中存在很大困惑,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相对好理解一些,而平衡的移动是第四节的认知基础。针对学困生,利用平衡理论解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巩固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对于学优生,可以提供相关实际问题的信息,培养他们阅读信息、分析信息,获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科学视野栏目溶度积内容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拓展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2)根据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的理论,掌握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4、。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沉淀的溶解、转化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经历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能力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体会化学平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发展性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溶解度和化学平衡的理论,能从化学平衡角度研究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对沉淀溶解的讨论,学会变换问题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能优化实验方案,选择可能出现鲜明实验现象的药品,并从中体会化学学科思想对比实验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

5、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由于在化学平衡知识的学习中,运用平衡观点看问题贯穿始终;学生过去很少开放、自主地一次用多种药品来实验,并且实验药品紧贴第三节内容创设思维冲突,也为下节课沉淀的转化进行了铺垫。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确定为:学生通过理论探究及实验探究,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并学会从平衡角度判断溶解平衡的移动。 五、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方法:先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寻找规律设计、讨论验证难溶电解质平衡移动的实验方案完成简单的验证实验依据实验结论提升理论知识。 课堂引

6、入从离子反应形成的溶洞和龋齿谈起,引出课题;从复习初中的概念溶解度过渡到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的建立溶解平衡;初中饱和食盐水析晶的方法到运用平衡理论析晶,创设思维的困惑,运用化学的基础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巩固平衡理论;再从实验出发引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最后将化学平衡理论进行迁移,解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在迁移过程中仍然利用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由于学生实验有不同结果,再回到化学平衡理论,运用平衡理论解释相关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创设思维的疑点,为下一节课沉淀的应用沉淀的生成、转化进行铺垫。 设想是以生活中常见的“龋齿”为主线贯穿整节课,以龋齿引入课题、运用难溶电解质平衡移动知识解释龋齿的

7、形成原因结束。在引入环节,提出开放性问题“根据初中所学溶液的知识及第二章化学平衡中涉及的溶液中的溶解平衡知识,如果想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你有什么方法?”学生通过学案复习,从初中溶液角度、高二平衡角度可以回答出不同方法,但从平衡角度的回答缺乏实验根据,因此跟上实验饱和食盐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化学学科思想实验为基础,同时加深对溶解平衡的理解,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形成新概念的环节,通过实验冲击学生固有的概念Ag+、Cl-的反应进行到底。在理解新概念环节,创设开放性实验,让学生通过提供的药品自己设计实验理解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学生通过讨论、实验验证及归纳总结深刻理解

8、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整节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地方入手,不断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自主创新性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通过活动拓宽了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为学生营造主动发展的天地,让学生得到体验,升华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2、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 一是增加的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滴加浓

9、盐酸的实验析出晶体。该实验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析晶作为课堂的引入,既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景,初步从平衡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溶解问题。另外增加的验证NH4Cl溶液能溶解Mg(OH)2是由于NH4+结合Mg(OH)2电离出的OH-形成难电离的NH3H2O的实验。它是对前面的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内容的升华,学生既要考虑NH4Cl溶液中的主要粒子的影响,还要考虑排除NH4+水解的干扰。此时学生不仅要知道应找含有NH4+的盐,还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阴离子对溶液不产生酸碱性的影响。 二是学生实验:本节课提供给学生探究影响Mg(OH)2溶解平衡的试剂有:水、FeCl3溶液、NH4Cl

10、溶液、HCl溶液、酚酞溶液、Na2CO3溶液等。这就要求学生先根据影响Mg(OH)2的溶解平衡条件确定出与Mg2+、OH-两种离子结合使平衡移动通过分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和信息验证最后确定出影响溶解平衡的条件。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整节课时是在几个问题驱动下贯穿而成的,其中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开放性较大的有 问题 设计目的及作用 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使饱和氯化钠溶液析出晶体,并说明你的理论依据。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溶液析晶的方法。为实验探究的进行打下基础和提供思路。 如何验证所给的物质哪些能使Mg(OH)2沉淀溶解? 从平衡移动条件的角度,让学生自行思考进行总结

11、。 从实验现象中,结合平衡的知识总结出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方法。 从实验的角度体会沉淀溶解平衡。体会化学中对比试验、空白试验的意义。 从实验中分析NH4Cl溶液使Mg(OH)2沉淀溶解可能的原因?结合这节课的实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实验验证你的预测。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提升,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从实验中FeCl3溶液的加入沉淀不仅没有溶解,反而出现红褐色沉淀的现象进行下节课的铺垫。 留出悬念,引导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离子反应的实质。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在课堂中采用了提问、实验、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设计和安排的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两部分活动,开放程度均很大,学

12、生能从各个角度考虑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研究的欲望。 5.教学进程(以表格形式对教学过程作详细描述,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 资源 教学意图 新 课 引 入 【展示图片】美丽的溶洞、“难看”的龋齿。 【提问】二者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思考 图片 PPT展示 制造感官冲突。从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过 渡 【提问】根据初中所学溶液的知识及第二章化学平衡中涉及的溶液中的溶解平衡知识,如果想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你有什么方法? 回忆、思考 回答:蒸发溶剂、降温;“有同学小声说加

13、氯离子” 初中溶液知识 学生活动 复习初中溶液知识;将化学平衡知识迁移过来 实验 【分组实验】取饱和的NaCl溶液2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盐酸。 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 实验验证 基本实验 【讲解】对于已经生成沉淀的溶液,可以看成是沉淀的饱和溶液,在其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 【板书】一、Ag+、Cl-的反应能进行到底吗? 【分组实验】向盛有2 mL 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 mL 0.1 mol/L NaCl溶液。 问题讨论:1、恰好反应没有?2、溶液中还含有Ag+和Cl-? 【继续试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I溶液,有何现象?说明了什么? 思考 实验 溶液中依然有Ag+、Cl

14、-存在。沉淀是难溶物,但不是绝对不溶,只不过溶解度很小,难溶物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资料: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时,沉淀达到完全。 以实验为基础建立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概念。 理解事物的相对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实验 探究 的 方案 设计 与 活动 开展 【板书】当v(溶解)v(沉淀)时,得到饱和AgCl溶液,建立溶解平衡AgCl(s)Ag(aq) + Cl(aq) 溶解平衡概念: 溶解平衡特征: 【练习】书写碘化银、氢氧化镁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迁移】既然存在着平衡关系,请大家分析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

15、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外因: 【讨论】若使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现提供以下试剂,请你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蒸馏水、酚酞、盐酸、饱和NH4Cl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FeCl3溶液 【引导提问】刚才同学说的思路非常好,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具体的实验方案,怎样才能获得明显的实验现象? 记录 练习书写 “逆、等、定、动、变” 回答: 内因 外因 讨论实验方案 汇报:因为存在溶解平衡,因此从平衡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加水、加盐酸、加饱和NH4Cl溶液、FeCl3溶液、Na2CO3溶液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分别向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蒸馏水

16、、酸、盐,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第二章化学平衡知识 学生练习书写 实验 药品 学生根据平衡移动的条件选择药品 注意书写的规范 巩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书写 利用平衡知识解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让学生自行思考设计出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案。 实 验 探 究 的 总 结 与 反 思 试管编号 对应试剂 少许Mg(OH)2 少许Mg(OH)2 少许Mg(OH)2 少许Mg(OH)2 滴加试剂 2ml蒸馏水,滴酚酞溶液 2ml盐酸 3ml饱和NH4Cl溶液 2mlFeCl3溶液 现象 固体无明显溶解现象,溶液变浅红 迅速溶解 逐渐溶解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组织汇报】下面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情况。

17、 【引导提问】通过平衡知识的了解,同学们从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出发进行了实验,但美中不足的是现象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明显,这样就考查大家化学学科实验能力了,提醒大家,这里可以用到初中实验经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空白实验的方法如饱和NH4Cl溶液对氢氧化镁沉淀的溶解平衡影响;还可以借助其他药品的帮助来判断如氢氧化镁沉淀加水后滴加几滴酚酞再看现象 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释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并试从中找出使沉淀溶解的规律。 各小组同学汇报。 1 加水应该可以(但现象不明显) 2 加盐酸沉淀很快消失 3 加饱和NH4Cl溶

18、液沉淀有所减少 4 加Na2CO3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5 加FeCl3溶液沉淀变成红褐色 思考,回答。 对比实验 再做实验进行对比 记录现象,进行分析,书写方程式 讨论、回答 【解释】在溶液中存在Mg(OH)2的溶解平衡: Mg(OH)2(s) Mg2(aq)+2OH(aq) 1加水增加溶剂量沉淀部分溶解 2加入盐酸时H中和OH,使 c(OH-)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Mg(OH)2溶解。 3加入NH4Cl,学生出现分歧,部分学生认为NH4Cl水解显酸性消耗了OH;部分学生认为NH4+结合OH-而使沉淀溶解。 教师给与指导 初中对比实验 平衡移动条件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19、力及观察能力 体会化学学科思想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落实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制造思维冲突,加深对第三章知识的理解 实 验 探 究 结 论 的 拓展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NH4Cl溶液为什么能使Mg(OH)2沉淀溶解 【引导提问】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预测。 【帮助】提供一种药品:CH3COONH4溶液几乎呈中性 【演示实验】在Mg(OH)2沉淀中,加入CH3COONH4溶液。请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 讨论: 多数同学认为氯化铵在水中完全电离出NH4+,只有少数发生水解,因此NH4+结合OH-使沉淀溶解的结论应该是正确的。 讨论: 同学们想到了所使用的

20、药品得提供NH4+,但还不能显酸性。所以调溶液呈中性。(有的提出加氨水;有的提出加醋酸钠) 沉淀逐渐溶解(对比) 学生活动 教师演示实验 出现思维困惑,老师适时提供帮助,提升对盐类水解的进一步认识 培养学生对问题全面性的分析能力 【结束】请你结合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解释溶洞、龋齿的形成(信息给与,见学案)。 【小结】用概念图总结本节课内容并总结收获体会 作业:1、思考: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加入氯化铁溶液后,为什么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目标练习 学生填写学案 学生巩固练习 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1)通过

21、检测题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基本目标的反馈。 练习1硫酸钡在硫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小? 练习2龋齿的形成原因: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难溶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 (2)通过学生的概念图对学生发展性目标进行反馈。 我对学生上交的概念图进行分析:所有的学生基本都提及了知识层面,即掌握了沉淀溶解平衡的书写。绝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沉淀平衡移动的条件。部分同学提到实验验证及对比实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交流和反思之后,体会更深,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最好能有明显实验现象;如果均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可借

22、助一些指示剂或对比实验来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少数同学提及收获巩固了盐类水解的知识。 2.教师教学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的实效性,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且引出的内容紧扣研究重点,最后又落实到生活中去。理论探究部分引导深入,为实验探究提供知识支持。实验方案设计的讨论与汇报为部分孩子理清思路,铺设台阶,加强了化学学科思想的渗透。通过沉淀溶解平衡的学习巩固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通过对Mg(OH)2沉淀溶解条件的实验讨论加深了对电解质及盐类水解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将第四节内容进行了整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体系授课,而是顺着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让学生

23、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实验,总结出Mg(OH)2沉淀平衡右移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实验中的学科思想。在实验中两次制造了思维的冲突,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这在本节课及下节课还是有所收获的。 缺憾总会有的,一是由于开放实验所用的时间成本比较高,设计教学的内容较多,学生的讨论不能充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开放教学,就要将问题精简,不能泛泛,抓住核心问题开放,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二是对学生初三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把握不够,造成引入时有些拖拉;三是由于事先印发了学案,为了节省时间将实验记录的表格印在学案上,造成一部分学生思维受限,没有引发自己的想法。 尽管如此,在随后的学生调查反馈表中,学生们还是给与了肯定和鼓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示愿意进行开放探究式教学,而且更需要。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在这样的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他们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再将自己远离同学。调查表中,学生对化学课的感受改观,对化学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学习兴趣,尤其可贵的是,学生提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意识都有较大的收获,对化学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认为这节课还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