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维西(George de Hevesy,1885~1966).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06351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赫维西(George de Hevesy,1885~196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赫维西(George de Hevesy,1885~196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赫维西(George de Hevesy,1885~196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赫维西(George de Hevesy,1885~1966).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赫维西(George de Hevesy,18851966)1885年8月1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66年7月5日卒于联邦德国弗赖堡。早期在布达佩斯接受教育。1908年在德国弗赖堡大学获博士学位。 19201926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工作。 1926年起, 在德国弗赖堡大学任物理化学教授。 1935年离德去丹麦。 1943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赫维西191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时, E.卢瑟福建议他进行镭D( 210 pb)的研究,当时同位素概念正在形成,他分离铅和镭D的企图几经失败之后,反过来利用同位素之间难以分开的特点创立了放射性示踪方法。1912年和F.A.帕内特合作,用铅210作为铅的 示踪物,测定了铬酸铅的溶解度。1923年他和D.科斯特在哥本哈根发现了元素 铪 ,对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性的阐明有重要意义。此外,他和V.M.戈尔德施米特一起提出了镧系收缩原理。1934年他又用磷的放射性同 位素研究了植物的代谢过程。还用示踪方法对人体生理过程进行研究,测定了骨骼中无机物组成的交换。由于在化学研究中用同位素作示踪物,赫维西获得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并获得1959年和平利用原子能奖。此外他曾获得法拉第奖章、 科普利奖章、玻尔奖章和福特奖金。他的主要著作有人工放射性、X射线 化学分析、放射性指示剂、放射性同位素事件研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