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14349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2.教学目标分析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陈述了化学新课程的目标理念,即“

2、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依据课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和换算。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探究,学会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通过课堂探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

3、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在相互交流中培养团结协作的品质。b.关注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感受化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初步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课堂探究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二、教法、学法分析教法:课标指出:“从教学方式与实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目标的关系来看,探究式教学应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教学方式应

4、体现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因为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学生构建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的过程,理解了过程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方法,从而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处理好“鱼”和“渔”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的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溶剂体积”与“溶液体积”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三、教学程序:新课改倡导以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本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不断改进自己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本节课依据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