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0158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学习目标: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二、学习难点:1.能确定物

2、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面。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

3、三在李四的前面。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4.数一数: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7.100以内数的认识:100读作“一百”,等于10个10相加;99读作“九十九”,等于100减去1.8.认识人民币:贰角(下图所示)五角(下图所示)一元(下图所示)五元

4、(下图所示)10元(下图所示)20元(下图所示)50元(下图所示)100元(下图所示):9.整十数:个位数正好为0的两位数,例:10,20,30。10.整十数加:整十数之间的加法,例:10+20=30。11.整十数减:整十数之间的减法:例:50-20=30。1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上一个一位数的加法运算,例:35+3=38。1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去一个一位数的减法运算,例:35-2=33。14.认识时间:长针为时针,短针为分针。上图所示时间为7:00,读作“七点”。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

5、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上图时间为7:30,读“七点三十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

6、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5.找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