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比多少.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0300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 比多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1.2.1 比多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1.2.1 比多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1.2.1 比多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1.2.1 比多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 比多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 比多少.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2.1 比多少1.2.1 比多少课题一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

2、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

3、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

4、师,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

5、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

6、: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

7、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8、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