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 数学乐园.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0396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6 数学乐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6.16 数学乐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6.16 数学乐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6.16 数学乐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6.16 数学乐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16 数学乐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6 数学乐园.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6.16 数学乐园1.6.16 数学乐园教学目标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 铃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数字迷宫图、方格图、小旗。 教学设计 导入 师: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 师:好,下面先来看一看“数学乐园”中我们安排了哪些

2、游戏。 介绍游戏内容和规则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数字迷宫”彩虹图),在“数学乐园”的大门前有什么? 生:画着一些方格,格子里面有数字。 生:有两个箭头,我想是表示出口。 师:你想的对,那么都有哪些数字? 生:1、2、3 师:这是一个数字迷宫图,它是通往“数学乐园”的必经之路。要走出迷宫必须按照从19的顺序走,左右两个出口,分别通往“数学乐园”。 通过不同的走法,让学生感受序数的概念,感受到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师:现在,数学乐园中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他们都在玩什么? 出示反映各种游戏场面的课件。让学生观察,熟悉游戏内容和规则。 在学生观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 1击鼓传花。 这几

3、个同学在玩击鼓传花。持铃鼓的小朋友先说出一个数,然后将铃鼓传给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下一个同学要说出:“几和几组成几”,才能把铃鼓传下去,接下来的小朋友再说出一个数如果有说错的或重复的,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行。 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能提高儿童的活动兴趣,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为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学习加、减法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统计,有利于培养儿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同时,感受对随机事件的统计。 2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看,有几个小朋友在投掷? 师:黑板前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4、旁边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生:黑板前的两个小朋友在做记录,旁边的小朋友在拾球。 师:是怎样记的? 生:哪个队投进一个球,就在磁性黑板上为哪个队贴上一个图标。 师:他们合作的好吗? 3小小邮递员。 师:这里是一群小小的邮递员,不过要把信准确地投入信箱可不容易。他们要跳过所有的方格,每跳一格,就用前一格算式的得数与下一格相加或相减,边跳边说。跳出方格后再将信投入与其信中得数相同的信箱中。 这个游戏方式使学生在玩中提高计算技能、灵活运用知识、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进入游戏 师:同学们,这个“数学乐园”就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也去玩,好吗? 师:不过,在去之前,我们需推选每项活动的主持人,谁愿意当。 选好

5、主持人后,带领同学们离开教室,到操场参加活动。 1根据“数学迷宫”的两个出口调整人数。把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由主持人负责进入游戏。 2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3及时进行调整,使每个同学都有参加各项活动的机会。 同学们,今天在“数学乐园”里,大家玩得开心吗?咱们下次再来玩。 专家评析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数学乐园”中学习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现简要分析如下: 1教学组织形式新。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还需要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

6、,教师根据内容的需要,让学生离开课桌,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2教学内容安排活。教师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序数、计算、统计等学习内容融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为学生的探索学习和技能训练创设了一种愉悦、和谐、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

7、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

8、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3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实。鼓励学生参与现实、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节课中,所设计的各项活动,均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相互交流、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所带来的乐趣。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