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认识1.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0483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以内数的认识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00以内数的认识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00以内数的认识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00以内数的认识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00以内数的认识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0以内数的认识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以内数的认识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00以内数的认识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69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建立1000以内数的概念。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并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估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

2、以内数的数数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尝试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及责任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教学用具每组1000个左右的小棒,橡皮筋若干根,多媒体课件等。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活动不时引导学生感悟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100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并通过认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数数的和读写的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活动,选择学生喜欢的,让学生有更多感受数学的趣味的作用,对数

3、学产生兴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使用一、估算,初步感知1000以内数的大小。1、小朋友们真精神,今天老师为大家还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看呀!2、请大家猜一猜这三个瓶子中的糖豆,哪瓶中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百个?3、猜的很准确,这瓶子糖豆确实是100个,以它为标准,再猜一猜你能猜猜这瓶的豆子大约有多少个?在猜猜这瓶?4、看来大家对数的感觉都很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000以内的数,来与他们交朋友。(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1、接下来这个活动需要我们动手数一数,请听要求:自己数出10根小棒,而且要让大家一眼看出来。要求听清了吗?2、谁来说一说你是

4、怎么数的?方法不错,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数一数?请看大屏幕。3、看看你们小组现在一共有几个十?再数多少是100根呢?继续数一数。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我们再来数一数。(课件)4、现在请各组将你们的10小捆小棒用皮筋捆成一大捆,捆好后请组长拿上来,现在这一大捆是多少?黑板上有几个百?一起数一数?10个百是多少?贴出认真观察发生的变化。认真观察后猜一猜。以100个的这杯糖豆为标准,再猜一猜另外两杯豆子的粒数。独立数出袋中小方块的个数并讲出你是怎么数的四人合作数一数1号盒的实物,并讲出数的方法。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

5、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

6、,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数出2号

7、盒中的数量,讲出数的方法。“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