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0968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14年高三数学下册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已知命题p、q,则命题p或q为真是命题q且p为真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函数.若有最小值,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3.将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所得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像对应的解析式是( )A . B . C. D.4. 如果向量其中分别是x轴、y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且A、B、C三点共线,则m的值等于( )A. B.

2、C. D.5. 若函数f(x)=,则x=0是函数f(x)的( )A.连续点 B.不连续的点 C.无定义的点 D.极限不存在的点6.若双曲线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的准线重合,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47.已知:不等式.在上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8. 甲、乙两人进行场比赛,每场甲获胜的概率为,乙获胜的概率为,如果有一人胜了三场,比赛即告结束,那么比赛以乙获胜3场负2场而结束的概率是( )A. B. C. D.9. .设函数的图像上的点(x,y)的切线的斜率为k,若k =g(x),则函数k =g(x)的图像大致为 ( ) 10.如图,在正方体ABC

3、D-ABCD中,O是底面正方形ABCD中心,M是DD的中点,N是AB上的动点,则直线ON,AM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异面垂直 D异面不垂直11. 一盒中有12个乒乓球,其中9个是新的,3个是旧的,从盒中任取3球来用,用完后装回盒中,此时盒中旧球数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分布列P(),则p(4)的值是( )A. B. C. D.12.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沿对角线BD将ABD折起,使A点在平面BCD内的射影落在BC边上,若二面角C-AB-D的平面有大小为,则sin的值等( )A. B.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

4、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正数的取值范围为_14.设函数f(x)的反函数h(x),函数g(x)的反函数为h(x+1),已知,那么中一定能求出具体数值的是_15.满足不等式组的点(x,y)组成的图形面积为_16如图,在直三棱中,AB=BC=, BB=2,E、F分别为AA, BC 的中点,沿棱柱的表面从E到F两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为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求的最小值。18. (本题满分12分) 学校文娱队的每位队员唱歌、跳舞至少会一项,已知会唱歌的有2人,会跳舞的有5人,现从中选2人,设为

5、选出的人中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人数,且(1) 求文娱队的人数;(2) 写出的概率分布列并计算.19.(本题满分12分)对于三次函数定义:设是函数的导数的导数,若方程有实数解,则称点为函数的拐点已知函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求函数的拐点的坐标(2) 检验函数的图像是否关于拐点对称,对于任意的三次函数写出一个有关拐点的结论;(3)写出一个三次函数使得它的拐点是(不要过程)20. (本题满分12分) 如图,在中,斜边.可以通过以直线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动点的斜边上.(I)求证:平面平面;(II)当为的中点时,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数学高三期中试题下学期(III)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最大

6、值.21.(本题满分 12分)ABC中,B是椭圆在x轴上方的顶点,是双曲线位于x轴下方的准线,当AC在直线上运动时。(1)求ABC外接圆的圆心P的轨迹E的方程;(2)过定点作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轨迹E于M、N和R、Q,求四边形MRNQ面积的最小值。22. (本题 12分)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对一切,点都在函数的图像上。()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

7、,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将数列依次按1项、2项、3项、4项循环地分为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8、”。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分别计算各个括号内各数之和,设由这些和按原来括号的前后顺序构成的数列,求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

9、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设为数列的前项积,是否存在实数,使得不等式对一切都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