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2293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8名,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一位数乘、

2、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能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认识直线、线段、射线,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本册教材通过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乘除法的口算、笔算、估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计算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体现知识

3、的生成性,在学习“平行与相交”中,由“怎样画设计图”问题引入,通过探索实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一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斯

4、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4、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综合运用平等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5、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5、6、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7、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四、 教学措施:1、在活动情景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结合具体情景,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

6、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4、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5、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6、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7、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8、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

7、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9、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10、在课堂上多下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五、课时安排:教学内容 课时数一、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8课时二、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5课时三、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四、泰山黄金周计算器 2课时五、扬帆奥运三位数乘两位数 12课时六、走进商场观察物体 3课时“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

8、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

9、”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七、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2课时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

10、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n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bsp; 1课时八、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 4课时九、长大了我也去航天统计 3课时回顾整理总复习 5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