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8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2383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8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8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8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2018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2018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8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8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学年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工作措施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主体。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

2、漏。4、重视培优辅差。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使学生巩固已有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铺垫。2、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乘法口诀” 经历编制2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体验运用口诀优越性。同时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分一分与除法”和第八单元“除法” 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会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结合具体情境,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二)空间与图形1、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

3、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辨认物体从正面、侧同和上面。2、第六单元“时、分、秒”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说出经过的时间。(三)统计与概率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增益了们的统计意识。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怀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3、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四)实践活动本册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1、节日广场。2、球旅行 。3、味运动会。、4、附页

4、中的图片拼出漂亮的家园。5、调查同学之间每天睡多久时间,制成统计图表。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1、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方法。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22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1、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方法。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知道乘法

5、的含义。通过直观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43第二单元:乘法口诀1、经历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体验运用口诀优越性。2、掌握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掌握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乘法口诀本身的含义的理解。44第二单元:乘法口诀1、经历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体验运用口诀优越性。2、掌握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6、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掌握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乘法口诀本身的含义的理解。45第二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4、学会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5、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6第二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

7、生体会除法的意义。4、学会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5、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等分与除法的联系,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7第二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4、学会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5、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8国庆放假。9第三单元:统计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增益了们的统计意识。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图

8、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怀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3、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充分体验统计的必要性。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1011期中复习期中考试412第四单元:乘法口诀(二)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2、在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制69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上记清69的乘法口诀。3、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4、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意识。编制69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记清69的乘法口诀。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13第四单元:乘

9、法口诀(二)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2、在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制69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上记清69的乘法口诀。3、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4、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意识。编制69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记清69的乘法口诀。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14第四单元:除法1、学生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能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关系,能比较熟练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4、能结合具体情境,并解释估

10、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估算的实际运用。15第四单元:除法1、学生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能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关系,能比较熟练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4、能结合具体情境,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估算的实际运用。16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

11、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站在不同的解决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从正面、侧同和上面。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417第六元:方向与位置。1、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3、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12、4、使学生体会生活里处个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能正确地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418第六单元:时、分、秒1、通过学习时、分、秒的知识,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3、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说出经过的时间。掌握时、分、秒的关系,准确读出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和说出经过的时间。419总复习一乘、除法的含义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乘、除法应用题。4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

13、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14、,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20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

15、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

16、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期末考试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