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2728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2018学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二、教研目标: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

2、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5、加强优质课评比,挖掘骨干教员。三、教研措施(一)扎实有效落实课改精神,以课改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全体教师通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通过反复探索、研究、反思、实践,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2、细化课改过程管理。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加强教材研讨、集体备课的研讨,坚持推们听课制度,加强数学常规课的量化考核,收集、整理资料,并及时总结

3、教改经验,确保课该工作落在实处。(二)加强教学教研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实行互动听课,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广泛借鉴各种优秀教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优秀教案做好备课和研讨工作,各位教师要积极参与研讨,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指定和不指定听课,课后检查教案,点评交流制度。3、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以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竞赛等方式开展好

4、教学研究工作。4、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三)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2、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通过优质课比赛及“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组的学科带头人。附: 数学教研组月工作安排表三月份:1、各教师制定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收交各类计划。2、检查教案四月份:1、理论学

5、习2、五月:1、集体备课研讨2、期中测试3、质量分析4、网络教研5、课题研讨会6、教师信息技术培训7、优秀作业展览8、期中测试质量分析9、信息技术培训六月份:1、集体备课研讨2、编写校本教材(数学日记、教学反思、教师论文)3、课题研讨会4、期末复习研讨5、数学竞赛6、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检查七月份1、各教师拟写教学总结、论文、案例2、期末复习及考试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3、

6、教师业务能力“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4、教研组工作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