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4574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2018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提纲+试题(计算部分)班级 姓名*我要掌握: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口算。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结合具体实例,进行简单的估算。3、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4、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

2、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会应用:一年级下数学计算练习(2)一、直接写得数25+10= 58-20= 27+11= 84-61= 588+20=26+5= 88-80= 25+14= 32-20= 20+30+50=27+9= 38-6= 45-22= 66-50= 803050=70-30= 36+4= 5+27= 41+35= 36+23=32+23 = 68-8= 89-80= 28+2= 36+5=90+10= 469= 25-4= 60-20= 9+80=二、竖式计算36+27= 84-61= 5 9-4=36+9+27= 96-18-39= 74-56+15=一年级

3、下数学计算练习(2)班级 姓名一、直接写得数78-46= 14+57= 47-15= 35+14= 77+196+66= 62-32= 78-6= 46+8= 99-253060= 8020= 5020= 366= 89-4513=788= 730= 25-23 = 10040= 2957=5732= 2772= 3918= 5443= 45530=2030= 339= 4513= 7626= 25740=二、竖式计算2342= 5921= 1736= 639=392115= 34+19+26= 63-54+28= 84-15-46=一年级下数学计算练习(3)班级 姓名一、直接写得数42+35

4、 = 66+22= 87-50 = 47-14 = 38+20-30 =35+17 = 79-7 = 14+27 = 28+52 = 40+20+40=56-8 = 25+8 = 24+16= 98-88= 17+33+7 =90-30= 85-80= 69-31= 38+12= 49-15-6 =100-50= 46+54= 50+28= 5+25 ( )+6=3129-19= 0+33= 25-6= 40+20= 33-( )=30二、竖式计算25+18= 69-45= 86+11= 33-16=97-6-37= 34+8+42= 36-27+41= 63+27-51=一年级下数学计算练习

5、(4)班级 姓名一、直接写得数403= 569= 7220= 039= 508=469= 727= 4025= 446= 475=7878= 298= 20+30= 45+3= 25+5=38+6= 27-9= 36-8= 58-9= 27-5=5627 9652 58-16 742363-54+29= 72-26-18= 36+48-9= 18+26+32=一年级下数学计算练习(5)班级 姓名一、直接写得数52+25= 63+9= 72-50= 82-6= 16+8+20=100-8= 90-20= 96-24= 25+11= 95-8-21=6+49= 52-4= 4+26 45+25=

6、58-28-16=35-18= 55+29= 63-37= 12+53= 34+16-20=8+88= 90-25= 33-9= 75+6= 69-15+8=60-40= 96-90= 57-21= 46+26 40+38-14=二、竖式计算42-20-8= 95-60-7= 25+37+28= 73-37+23=51-30+29= 62-24-18= 93-27-45= 28+57-45=一年级下数学计算练习(6)班级 姓名一、直接写得数205 4522 3430 7870 45-20+16=753 495 674 10070 34+15-22=815 376 5734 564 23+37-

7、33=7020 428 524 2080 77-31+203816 8680 537 915 35+40-14=467= 52+23= 64-13= 45+9= 2289=二、竖式计算3529 5124 669 554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

8、,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43546 911947 253549 47-29+61=我国古代的读

9、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