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几何图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4823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几何图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几何图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几何图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几何图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几何图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几何图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几何图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几何图形我们经常听见这样的问题: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好啊?教教我诀窍吧?其实学习这门课没有什么窍门。只要你多练习总会有收获的,希望这篇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能够帮助到您!选择题:1.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 )A.和 B.谐C.社 D.会2.下面左边是用八块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是( )3.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 )A.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B. 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C. 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D. 正

2、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4.如图,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其中能相交的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画一条3厘米长的射线 B.画一条3厘米长的直线C.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D.在线段、射线、直线中直线最长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摆放方式中 与 互余的是( )7.点E在线段CD上,下面四个等式CE=DE;DE= CD;CD=2CE;CD= DE.其中能表示E是线段CD中点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8. C是线段AB上一点,D是BC的中点,若AB=12cm,AC=2cm,则BD的长为( )A. 3cm B. 4cm C. 5cm D.

3、 6cm9.如图是一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AB=4,则该正方体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 1 B. 2C. 3 D. 410.用度、分、秒表示91.34为( )A. 9120/24/ B. 9134/ C. 9120/4/ D. 913/4/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OB=2AOC,则OC平分AOB B.延长AOB的平分线OCC.若射线OC、OD三等份AOB,则AOC=DOCD.若OC平分AOB,则AOC=BOC12.甲、乙两人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折出一个45的角(如图),两人做法如下:甲:将纸片沿对角线AC折叠,使B点落在D点上,则1=45乙:将纸片沿AM、AN折叠,

4、分别使B、D落在对角线AC上的一点P,则MAN=45对于两人的做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都对 B.甲对乙错 C.甲错乙对 D.甲乙都错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下列各图形中, 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填序号). 14.已知M、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C是BN的中点,CM=6cm,则AB= cm.15.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BC=2AB,D为AB的中点,若BD=3cm,则AC的长为 cm.16.若时针由2点30分走到2点55分,则时针转过 度,分针转过 度.17.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18.如图,已知点O是直线AD上的点

5、,AOB、BOC、COD三个角从小到大依次相差25,则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19.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 .20.如图所示,一艘船从A点出发,沿东北方向航行至点B,再从B点出发沿南偏东15方向行至点C,则ABC= 度.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2分)21.(每小题3分,共6分)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已知四点A、B、C、D.画直线AB;连接AC、BD,相交于点O;画射线AD、BC,交于点P.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不要求写画法)22.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80-9132/24/)3 3425/3+3542

6、/ 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 还少20,求这个角. 如图,AOB为直线,OC平分AOD,BOD=42,求AOC的度数.23.(本大题9分)如图,是由7块正方体木块堆成的物体,请说出图、图、图分别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得到的?24.(本大题7分)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 求x的值. 求正方体的上面和底面的数字和.25.(本大题10分)探究题: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

7、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如图,将书页一角斜折过去,使角的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BD平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

8、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9、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A/BE,求CBD的度数.“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2018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测试题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