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复习:如何逆转自己的理科.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6065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考复习:如何逆转自己的理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中考复习:如何逆转自己的理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中考复习:如何逆转自己的理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中考复习:如何逆转自己的理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中考复习:如何逆转自己的理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中考复习:如何逆转自己的理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复习:如何逆转自己的理科.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中考复习:如何逆转自己的理科初三的日子所剩无几了,考生们如何才能在剩下的日子里提高自己理科的成绩呢?对此,广州学而思的许瑞宸老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希望对初三学生们学好理科有所帮助!引言:今年伊始就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了,之前数次的家长会也好,讲座也好也都有把这些观点传达出去,然而终归不如落成文字来得实在。所以,即便再繁忙,也要抽出键盘,敲出如下的文字。首先在我们讲述之前,先跟大家确认的是,哪些人比较适合读这篇文章?应该是那些可能现在理科成绩不良,但是却很希望学好这个科目的学生。如果你真的希望努力改变自己的某个理科,那这可能是不二的法门。先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高三那年,在

2、我失利于高中数学联赛(未能获得一等奖,也就未能获得保送生资格)的比赛之后,那时的我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准备高考,但是由于竞赛的缘故,我落下了太多的课程,不说语文、英语这类原本就不擅长的文科。即便是当时我打算选为X科的物理,也学得十分糟糕,平时考试150分的物理我只能考到90分出头。面对一年后的高考,我给自己提的要求就是在保证数学的高水平外,也让物理成为自己的优势。但是高中前两年的物理学习中因为经常缺课,所以我对物理的理解按当时的老师讲就是东一块西一块,漏洞百出。重新学一遍显然已经不靠谱了,以当时高三的作业量,就算我想多抽时间在物理上,显然也抽不出太多的时间,那我是怎么做的呢?我先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3、,考试无非是做题嘛,题都会做了,以我的悟性,知识点一定也都懂了。所以我先给自己的物理选了一本书,就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套丛书相信每年都有很多学子在用,因为确实全面具体有针对性。然后,我就一道道开始做,但是这么做也不对,因为那一本东西实在太厚了,而且很多简单的题目真的是做起来犯困,口水都要流一地了。这么做下去一是效率低,二是没兴趣,没成就感。但是在做题的时候我慢慢发现,每次做难题对我一个知识点的能力的提升往往是最多的,尤其是一道不会做的难题,把它弄懂的过程让我把以前很多知识漏洞都补回来了。因此后面,我就只做难题,越做不出来越要把它弄懂。怎么叫弄懂呢?很简单的,我觉得我能把这个题给另一个不会的

4、人讲明白我就弄懂了。在这种不断弄懂难题的过程中,我慢慢融会贯通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知识点,慢慢形成自己内心的一套体系,不再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平时考试的成绩也动辄140多或者130多了。回首自己学习的经历,也在自己做老师做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的一些规律让我明白,其实理科的学习其实就是遵守着以下几个规律,如果你能把这几件事儿做到,你的成绩一定不会差,一定可以领先众人。一、做题是王道,没有其他捷径。在最后这一年,不要妄想掌握了个什么习惯,或者什么方法就能突破理科,理科突破的要点就两个字:做题。而且是做综合性的难题,说的再直白一点,只有你不会做或者做不对的题目对你才有价值,只要内心够坚定,专找不会做的题

5、做更有效果。二、找到不会做的题,就想办法弄懂它。做题不是题海,做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找出自己不会做的题目,通过主动的弄懂一个个不会做的题目,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不再存有漏洞。挑战难题是需要内心的坚定和强大,因为挑战难题的过程可能是抓耳挠腮半个小时都没思路,对自己信心的打击,和兴趣的打击都蛮大的。但如果你自己能明白你就是想找自己不会的点,想弄会它,你就不会觉得这是给自己的打击了。三、会做的难题越来越多后,学会总结生成自己的结论。难题会做的越来越多之后,更要学会沉淀,以数学为例,就是学会总结属于自己的小结论,这些小结论就是你的独门秘技,既让你解题更迅速,也让你更有自信。所以,在即将到来的寒假春

6、季,给每个正痛苦挣扎于数学学习中的孩子提一个十分实在的建议:每天坚持半小时做一道数学中考压轴题。能做出来的同学,再接再厉,保持题感,把自己的方法好好的总结一下。能做出来两问却无法突破第三问的同学,好好想想自己没能想到的步骤到底是什么?请教老师为什么要这么想?学会这些思路、方法用在其他题目里面。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

7、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

8、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

9、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感觉第二问都没法入手的同学好好看看答案,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不懂,找一个懂的人给你细致的讲解一边,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刨根问底的把所有不懂的细节问清楚,并且用笔记下来,再找多几道类似的题目让自己巩固一下。最后,期待所有的同学在最后一个学期内真的能逆转自己的理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