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基本概念检验法.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7428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基本概念检验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基本概念检验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基本概念检验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基本概念检验法.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基本概念检验法方法一:基本概念检验法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是同学们复习时最容易忽视的,因此在解题时极易发生概念性错误,所以,概念检验法是一种对症下药的方法。如:下列函数中,是幂函数的有几个? (1)y=2x2(2)y=x3+2(3)y=x-2(4)y=(x-1)-3 答:有三个。错了,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幂函数的定义:一切形如y=xa(aR)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对照定义形式,仅(3)为幂函数,故只有一个。方法二:对称原理检验法对称的条件势必导致结论的对称(此结论通常被称为不充足理由律),利用这种对称原理可以对答案进行快速检验。 如:因式分解,(xy+1)(x+1)(y+1)

2、+xy=(xy-y+1)(xy+x+1)结论显然错误。左端关于x、y对称,所以右端也应关于x、y对称,正确答案应为:(xy+1)(x+1)(y+1)+xy=(xy+y+1)(xy+x+1)。方法三:特殊情形检验法“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

3、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问题的特殊情况往往比一般情况更易解决,因此通过特殊值、特例或极端状态来检验答案是非常快捷的方法,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方法四:量纲要求检验法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4、。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有些错误的答案,从量纲中就可快速检出。如:正四棱锥的底面积为S,侧面积为Q,则体积为S(Q-S)。 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因为S和Q的量纲都是面积单位,则S(S-Q)的量纲是面积单位的平方而非体积单位。 正确的答案为16S(Q2-S2) 姨量纲检验法在物理、化学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对记忆公式、检验错题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