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9140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填空(苏教版)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的相关内容,希望能陪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学期,小编提醒,贪玩不能耽误学习哦!一、祝你都算对(30分)1. 直接写得数(12分)486= 89= 6+2= 48=88= 35= 09= 36=459= 77= 248= 70=2. 用竖式计算(18分)24= 68= 94=326= 497= 546=二、想一想、填一填(21分)1.(1)把上面的足球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个,列式是( )(2)每份3个,可以分成( )份,请你在图中圈一圈。2. 4个3相加,积是( )。3. 一个角有( )个顶点,( )

2、条边。4. 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5. 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 )=( )( )( )=( )( )( )=( )( )( )=( )6. 在 里填上或=47 29 55 5 - 566 6+2 36 6+6+67. 24是6的( )倍 7的4倍是( )。8. 按照规律填数字:1,4,7,10,13,( )( )( )三、想一想: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10分)1. 计算29=18和36=18用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2. 钝角比直角大。 ( )3. 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4. 6个7相加的和是13。 ( )5. 20是4的5倍。 ( )四、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8分)1. 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的口诀是( ) 四四十六 一三得三 二九十八2. 比直角大的角是( ) 锐角 钝角 无法确定3. 在算式182=9中,除数是( ) 18 2 9“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

4、”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4. 6个8的积是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

5、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6、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48 14 40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期末试卷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